男子汶川地震背亡妻回家 再婚1年後欲離婚

發表:2010-06-21 20: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吳加芳背亡妻回家 (資料圖片)


提裙撐傘,吳加芳儀式全程護妥新娘


吳加芳簽了離婚協議。

一週前,6月13日,兩人簽訂協議:因性格不合導致感情破裂,男方支付女方4萬元協議離婚。這4萬元,是當初吳加芳修新房時劉如蓉贊助的。

就在吳加芳準備動身前,劉如蓉稱自己不願離婚,甚至辭掉工作願意回老家陪吳加芳過日子。然而,吳家方表示離婚心意已決,不過根據協議,他須在6月30日前湊夠那4萬元…。

吳加芳:地震中的情義及再婚、離婚之路

2008年5月

綿竹,情義男

汶川大地震後,一張名為《給妻子最後的尊嚴》的照片廣為流傳。本報記者通過多方努力,找到照片中的男主角、45歲的綿竹農民吳加芳,報導了他對亡妻的深情及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此後,大量國內外媒體進行了跟蹤報導,他的事情家喻戶曉,被網友評為「中國最有情義的丈夫」。隨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給吳加芳寫信,其中包括時年45歲、在深圳打工的成都女士劉如蓉。

2008年11月18日

綿竹,領證再婚

看到電視上的吳加芳,劉如蓉覺得他給她詮釋了「樸實」的概念,她一直唸唸不忘想去幫助他,安慰他。一個多月後,她輾轉聯繫上吳加芳。第一次通話他們談了20多分鐘。此後近一個月兩人幾乎天天通話。

兩個人之間有話題聊。「那些人給他打電話他就覺得沒話題。」劉如蓉說,並不是每個人跟他都能溝通。她覺得跟他談話親切,這種共同語言給他們後來見面9天就「閃婚」打下基礎。劉如蓉11月9日去了綿竹,雙方一見如故。2008年11月18日,他們在綿竹民政局領取了結婚證。

吳加芳再婚再次引發全國熱議。有網友稱心目中的偶像形象轟然坍塌,也有網友稱生活要繼續,吳加芳是災區喪偶人恢復生活、重新站起來的一個側影。

2008年12月28日

深圳,集體婚禮

當天,深圳南山區婦聯為來深建設者舉行集體婚禮,吳加芳夫婦作為代表發言。吳加芳說:「她因為我對妻子的情義而愛上我,而我也因為她對我和災區人民的情義而愛上她…」

劉如蓉表示:「他是個平淡的農民,是個有情義的男人,他的樸實打動了我。」他們和29對新人一道宣讀誓詞:「今天我們結為夫妻,將共同面對未來,無論疾病健康,無論貧窮富有……」

今年6月13日,深圳,簽離婚協議書。

深圳打工萌生歸意 孤獨和鄉愁難以排解

吳加芳幹的是地漏、吊頂、調整支架、清理建渣等工作,工資包月3000元。

工友大多來自潮州,因為聽不懂潮州話,他和室友交流很少。

而在老家有夜啤酒喝,有朋友可以吹牛、喝茶。他想兒子、新房、前妻的墳…。

深圳寶安區龍華鎮龍塘村,深港鐵路上塘站工地旁邊,圍牆內有幾棟2層樓的工棚,吳加芳住在第二棟的一樓第二間。5個上下鋪床,8個人住。吳加芳睡在右邊裡端的下鋪,當年背亡妻回家時穿的紅T恤仍然掛在床頭。床頭放著在地攤上買的網路小說,一個斷成兩截的電話本,末頁抄著一些抒情簡訊。

吳加芳說:汶川大地震之後,一位郭姓男子在看到他背妻回家的報導後,給他寫來一封信,表示看了報導很感動,希望能給他一些很實在的幫助,如果願意可以引薦他到這裡做一份工。由於在綿竹老家修建災後新房,他一直沒有來。到去年8月左右,家中新房修建完畢後,在妻子劉如蓉的堅持要求和牽線聯繫之下,他來到了深圳在這裡做工。

因為有郭先生幫忙這層關係,工地上對他比較關照。工地上其他工友每月工錢兩千多點,吳加芳的工資是包月,每月3000元。除了工資高一點不說,對他的管理相對自由鬆散,他可以偶爾請假出來也不用扣工錢。

在吳加芳宿舍隔壁電工房牆上的出工簿上,記錄著工人們的出工情況:吳加芳和工友們做著地漏、吊頂、調整支架等工作,有時候也要清理建渣。

吳加芳說,他的工作時間8小時,早上7點到11點下午2點至6點。平時沒有什麼假期只有下雨時不用出工,但這樣的機會並不多,而且經常是中午休息時或者是晚上下工後才下雨。

吳加芳的業餘生活比較單調枯燥

工地宿舍所在地本來就很偏僻,他也難得出門,工地上的伙食免費,吃完晚飯,他常常夜裡10點鐘就洗洗睡了。

「那些年輕人可以在辦公室上網、看電視消遣,但我不會操作,也不去。」晚飯後,他偶爾會到1公里外的街上買點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或者給電話充值,然後很快返回宿舍。大街上的車水馬龍、流光溢彩,都跟吳加芳的生活沒有太多關係。

工友大多來自潮州,因為聽不懂潮州話他和室友交流很少,床對面是個重慶人但也沒有太多龍門陣可擺。他到深圳後就換了手機號,除了妻子劉如蓉和極少數親友,沒有多少人可以經常電話聊天。手機偶爾會響起結果是,打錯了。

生活的孤獨揮之不去,吳加芳渴盼回家

但他來深圳近一年,一次都沒有回去過,包括今年春節。這裡惟一的好處是,工錢比家裡稍微多一些。吳加芳算過一筆賬:在深圳打工包吃包住,純收入3000元;在老家打工130元一天,除去摩托車消耗和伙食費,加上工作不固定,月收入至少要比這邊少700元左右。

「但是在家裡有夜啤酒喝,有朋友可以吹牛,可以去幺店子(村頭茶鋪)喝茶。」吳加芳說。他念著家中的兒子、未住多久的新房、熟悉的朋友鄉親,還有前妻石華瓊的墳墓,「不知道又長了多少草了,」他決定回家。

協議離婚?還有前提

6月30日前,他需要支付她4萬元

在深圳期間,兩人見面時間並不多。劉如蓉過來看吳加芳要坐近1個小時的車,兩人一起吃個飯聚一聚。

性格不合、日常生活中的瑣碎爭吵等細枝末節,極大地消磨了感情和精力,導致婚姻無以為繼。

離婚協議中提到的4萬元,是吳加芳地震後在老家修新房時,劉如蓉贊助的費用。

決定回家,還跟他與現任妻子的感情危機密切相關。與再婚妻子鬧離婚,在老家綿竹已有風聲傳出。近日吳加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坦承:兩人的感情確實已經破裂。

吳加芳說,當初劉如蓉堅持讓他來深圳打工,她這番心意是好的,一是為了盡早掙錢還修房的貸款,二是兩人同在一個城市,見面也可以多一些。但實際上,劉如蓉在深圳福田區工作兩人見面時間並不多。劉如蓉過來要坐近1個小時的車,兩人一起吃個飯聚一聚。這與真正意義上的家庭生活相去甚遠。在這個城市,他倆也很難建立屬於自己的家。

同時,吳加芳表示:兩人出現感情問題,並不是由於不能天天在一起,而是由於兩人觀念差異和性格不合。

「劉如蓉一會兒說,再在深圳打10多年的工攢點錢,50多歲便回老家開茶鋪養老;但一會兒她又說,兩人老了把存款拿去外國旅遊。」吳加芳說家裡修房還欠一屁股債,劉如蓉這樣想,可能是因為劉如蓉在城市生活久了,導致兩人的生活觀念有差異。

吳加芳稱,劉如蓉會拿她自己和亡妻石華瓊比,讓他說她們誰漂亮。「兩人因為觀念、性格的差異和生活上的瑣事經常吵架,她一吵架就會提離婚,過後又會寫信或發簡訊來道歉,反反覆覆的,實在讓人傷腦筋。」

吳加芳稱,劉如蓉還在自己的親戚面前和公共場合下不給他面子。他以前想到兩個人這樣的年紀了,結婚在一起不容易,都忍讓了。而最近一次,因為老家親人急需用錢需要吳加芳匯5000元,在向劉如蓉提到這一請求的時候,兩人再次發生激烈的爭吵並再次提到離婚。

「我們還有半輩子要生活這樣吵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反覆思考一陣後,覺得離婚可能對我們雙方都好一些。」

吳加芳說,6月13日那天,劉如蓉找來了介紹吳加芳到深圳打工的郭先生及自己的老闆作為見證,經過協商簽訂了一份離婚協議。兩位見證人擔心他們是意氣用事,費盡心思勸和,在離開前還分別幫兩人保管了協議,讓他們想好了再來拿。經過仔細思考,吳加芳認為這個婚必須離,便辭工領了工資拿走了離婚協議,準備回家湊足4萬元錢履行協議、離婚。

那份《離婚財產分配協議》上面寫道:男方、女方因雙方性格不合、感情破裂,現自願離婚。財產分配雙方達成一致如下意見:1.男方在2010年6月30日前一次性將肆萬元付給女方。其餘房產及債務歸男方所有。2.女方收到上述費用後同意協議離婚。接下來是吳加芳和劉如蓉的親筆簽名,落款時間為2010年6月13日。吳加芳解釋,協議中提到的4萬元是他地震後在老家修新房時,劉如蓉贊助的費用。

「一日夫妻百日恩,就算離婚也不想給對方帶來傷害。」吳加芳表示,這一段感情曾經給他帶來新的生活,由於性格不合、日常生活中的瑣碎爭吵等細枝末節,極大地消磨了感情和精力,導致婚姻無以為繼。但不管怎樣,他還是很感激劉如蓉當時來到他的生活中,在感情、精神和現實生活中的扶持,以及現在離婚協議中對他提出的要求也很通情達理,他希望兩人好合好散。

辭掉工作? 不想離婚

她願意跟他一起回綿竹生活

劉如蓉承認兩人時常發生一些爭吵,並且在爭吵中提到離婚,但夫妻之間吵吵架是很正常的事。

在吳加芳準備回川之時,劉如蓉表示:她現在不想離婚,甚至已經辭掉了工作,願意和吳加芳一起回老家綿竹共同生活。

6月17日、18日,本報記者得知兩人準備離婚的消息後,曾三次撥通劉如蓉的電話求證兩人婚姻生活中的相關情況。

劉如蓉在電話中說:「沒有(鬧離婚)啊!我們的感情很好。我現在的生活也過得很好。」她表示,其實從她和吳加芳結婚不久,外界就有人懷疑他們是否能長久,因為兩人的生活觀念和習慣有差異,不過這都只是一些猜測。

她承認兩人時常發生一些爭吵,並且在爭吵中提到離婚,但「牙齒和舌頭關係這麼好,還要咬在一起,」夫妻之間吵吵架是很正常的事。她婉拒了記者見面採訪的要求。

前兩天,在吳加芳準備回川之時,劉如蓉打來電話表示:她現在不想離婚了,甚至已經辭掉了工作,願意和吳加芳一起回老家綿竹共同生活。

吳加芳再次表示,離婚不是因為兩人沒有共同生活在一起,而是這段婚姻已經讓他精疲力盡,離婚心意已定。

根據協議的規定,吳加芳要在6月30日之前支付劉如蓉4萬元,雙方最終才能協議離婚。「我現在還沒有辦法找到這4萬元,只有盡力向親戚朋友借,能不能借到還是未知數。」吳加芳說。一方面是吳加芳為離婚而籌款,一方面是劉如蓉辭職放棄深圳的一切希望回家共同生活。他們的婚姻感情最終何去何從,也還是個未知數。

来源:四川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