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浪潮有可能動搖「和諧社會」理念

發表:2010-06-20 11: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明鏡週刊》注意到,中國新一代農民工的維權意識在增長,越來越不願被剝削,《經濟週刊》認為,如果中國工人為提高工資而罷工的趨勢發展下去,中國的經濟結構將面臨深刻的變化。

儘管中國八十年代取消了憲法規定的罷工權,但中國工人的零星罷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近來,隨著新一代農民工維權意識的增長,廣東、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工人罷工出現了方興未艾的態勢。《明鏡週刊》觀察了這些地區的工潮後寫道:

「對北京的計畫部門來說,只要這樣的形勢發展只涉及個別企業,它原則上並非來得不是時候。在經濟改革家鄧小平向西方公司開放中國三十年之後,中國要把自己這個廉價生產的世界工廠提升為高科技國家。

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歐洲和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後,中國人被迫推動國內消費,但是人民有錢才能消費。所以副總理李克強說,調整經濟結構是‘今天的迫切任務'。今年,上海與一些省份把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10%,首都北京甚至提高了20%,達到960元人民幣。

‘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鄧小平的繼任人已無法用鄧提出的這一實用口號安撫自己的臣民。為了防止動亂,他們必須減小不斷擴大的、危險的貧富差距。而當前的罷工浪潮有可能動搖黨和國家首腦胡錦濤提出的'和諧社會'理念。千萬名勞動群眾在工廠門前示威的景象使領導人極為不安。

新聞檢查部門已開始禁止官方媒體深入報導罷工情況,網際網路中有關工潮的部分博客文章被封閉,但是中國農民工中持續發酵的不滿並不能像某個不受歡迎的網頁那樣輕而易舉地被刪除,新生的一代越來越不願接受剝削。」

《經濟週刊》認為,如果中國工人為提高工資而罷工的趨勢發展下去,中國的經濟結構將面臨深刻的變化:

「五月份那樣近50%的出口增長率也許不久將成為昔日黃花,因為中國興旺的出口業主要依靠低廉的工資。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師汪濤等專家認為,中國的工廠工資將提高15%。提高勞動成本會壓低廉價生產廠家本來就已微薄的盈利,使許多企業感到拮据。根據德意志銀行的香港中國首席經濟師馬駿的計算,勞動成本每提高5%,企業的盈利將減少0.4%。

但提高工資也能給中國經濟帶來積極效應,北京可以朝著促進私人消費的目標走近一步。多年來,中國的出口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增大,而私人消費對經濟總量做出的貢獻卻在下降。政府想扭轉這一趨勢,不再依賴受到危機困擾的西方需求。

工人動亂加大了對政府的壓力,迫使它最終必須認真開發具有創新高價值的工業。其中有醫療器械、通訊設備和新能源能產業,馬駿對中國具有沿著這類工業的階梯向上攀升的機遇給予了積極評價。」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