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臺灣從未入中國版圖

作者:牧 夫 發表:2002-02-05 06: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陸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關於「施琅攻臺」的一節,在臺灣引起反響。因為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命施琅攻取臺灣,正式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是研究臺灣與中國關係的歷史焦點之一,為統獨之爭所關注,自屬必然。   

在一六八三年之前的臺灣歷史,雖有福建住民的來往,但可資記載之事,僅兩條,即一六二二年荷蘭人的佔領與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退據臺灣,建立抗清政權。大陸之中央政府從未對臺進行過設制、派員、駐軍的管治。因此,臺灣學者質疑施琅攻臺,不能說是康熙「統一」或「收復」臺灣,因為以前從未統一過。

康熙雍正直言臺自古未屬中國   

學者引證康熙帝在攻佔臺灣後,還說「臺灣是海外地方,無甚關係。」「臺灣乃海岸島嶼,今雖蕩平,與閩省版圖原無關涉。」甚至繼位的雍正帝也諭旨:「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後來(一七八六年)乾隆帝也承認:「臺灣地方自康熙年間始隸屬版圖」。(見二○○二年一月十日中國時報)中國最高統治者如是說,是有權威性的。   

因此從歷史看,臺灣屬於中國領土,最多可以推至施琅攻臺前二十二年之鄭成功打敗荷蘭人佔領臺灣,雖然,鄭家政權不屬清政府,但仍可視為中國明朝政府的餘脈伸。施琅攻臺成功,設府駐軍,成為中國中央政權的隸屬地區(知府),無疑是臺灣歷史上的大事。   

據正史所載,康熙攻臺,原意不在擴大版圖,而是臺灣有一個割據一方的反清政權,亦稱「東寧國」,必須除掉這個隱患。開始因無能為力,甚至對臺灣只是採取「遷界禁海」的封鎖政策。後來鄭成功死後,臺灣鄭氏家族發生火拼,康熙才開始向臺灣政權實行「招撫」,但數次談判均被鄭成功後人拒絕,臺方堅持「藩國」待遇,「不剃髮,不登岸,照朝鮮例入貢。」康熙被迫一再放寬招撫條件,但臺方仍不屈從。   

直至平定三藩之亂後,康熙才決定武力攻臺。先於一六八○年攻佔金門與廈門,一六八二年臺灣鄭成功之孫鄭克爽繼位,才十二歲,康熙趁此「主幼國虛」下達了攻取澎湖、臺灣的命令。即使皇上有令,朝廷百官中仍有不同意見,反對武力攻臺的人不少,認為臺灣「海洋險遠,斷不可取」。

施琅大敗鄭軍於澎湖,臺乃歸順   

這時,康熙才任命施琅挂帥攻臺。施琅是福建晉江人,曾任福建水師提督,後投鄭成功抗清,善於海戰。康熙查得施琅二子七十三名親屬,在臺因叛逆被鄭氏全部殺掉,獲得信任、並授予「獨立專任」的攻臺指揮權。   

臺灣政權聽聞施琅統兵攻臺,甚為緊張。鄭克爽命大將劉國軒率二萬兵力,二百戰船堅守澎湖,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經過兩次激戰,施琅終以五船圍攻一船的戰術,大敗鄭軍。鄭軍死萬餘人,五千人投降,毀戰船二百餘艘,清軍亦死傷數百人。   

臺灣鄭氏政權失守澎湖後,軍心動搖,終於在施琅軍事壓力下,接受清廷的招撫條件,同意高級官員剃髮,上京居住。翌年,完成「納土歸誠」,康熙帝授鄭克爽一等公爵,撥田地房產,對投誠的二千文武官員及四萬兵士,均作妥善安置。並下詔為鄭成功父子摘「亂臣賊子」之帽。施琅則授予靖海將軍,封侯嘉獎。康熙就這樣恩威並施地「統一」臺灣,瓦解了反清的鄭氏政權。把臺灣官員與軍隊一鍋端地收編至大陸,康熙諭旨保證對他們「盡行赦免,加恩安插」,「朕不食言」。

清朝廷對臺灣棄留的爭論   

至此,臺灣問題已告解決,但清廷文武大臣中仍有一場「臺灣棄留」的激烈爭論。一派主張「遷其人,棄其地」,認為臺灣是「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加廣」,只留澎湖為屏障即可。甚至原主張收復臺灣的大學士李光地也主張將臺灣放棄,因為遠離大陸,不便管理,不如讓給荷蘭人,讓他們世守納貢,乃是永逸長安之策。(可見康熙治下還有「言論自由」)。   

施琅及福建總督姚啟聖卻堅決反對放棄臺灣,向上呈奏,康熙反覆徵求意見後,同意「留守臺灣」,並當面批評了李光地。乃於一六八四年四月下令在臺灣設立新的政權機構,改鄭氏東寧府為臺灣府,直轄澎湖,下設三縣。府縣官員由福建總督與巡撫委派,批准漢軍旗人蔣毓英為臺灣首任知府(官階在省縣之間)。康熙又依施琅建議,在臺灣駐兵,臺澎總計兵力一萬名(臺灣八千)。又親選楊文魁為臺灣首
任總兵官。

臺灣學者質疑施琅謀臺為己名利   

以上資料參閱北京軍方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的中國歷代名將叢書《康熙》。該書對施琅攻臺所述較詳,而週一良主編的《清朝簡史》,對康熙攻臺只有四行字的敘述。大陸研究施琅最熱是一九九六年臺灣總統大選之後,該年中共對臺文攻武嚇達到高潮,泉州廈門相繼成立施琅研究會,福建各地建紀念館,施琅與國家統一研討會則無一年無之,規模之大動輒數百人。施琅被捧到超過鄭成功民族英雄的高度。近期的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施琅描寫,比之上述學術活動則要輕率許多,史實錯誤接二連三。   

臺灣學者賴福順指出,施琅攻佔臺灣之後,還兩次向康熙上奏曰:「臺灣一地原屬海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臣竊見此地自天地開闢以來,未入版圖。」說明「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之說全無根據。而施琅謀臺另有所圖,實為自己謀名利。賴教授指施琅在臺灣搜括田地、港口收費所累財富,已是臺灣史上最大的貪污案,其不法侵佔長達二百年。四百年來臺灣人對施琅的憤懣,是大陸人完全不知道的,臺灣人尊崇鄭成功是「開臺聖王」,神主牌所在多有,施琅則只在澎湖一祠堂受到祭祀。   

總之,這段歷史清楚表明,臺灣是在康熙年間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迄今不過三百二十年,由於中國傳統的大陸鎖國概念,攻臺之戰不同於征服三藩、噶爾丹、西藏及抗擊沙俄,既非守土安疆,亦非擴張領土,如果沒有鄭成功政權的抗清復明活動,清廷未必有「統一」意願。而早施琅攻臺二十年之鄭成功擊敗荷蘭佔領臺灣,也只是為了建立一個反清基地。迄今亦僅三百四十年。   

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割讓日本以來,臺灣與中國大陸分裂分治又超過了一百年,今日臺灣問題的解決,乞靈於康熙施琅的攻臺成功,大加渲染,恐怕並非善策,因為今天時空條件已經大大不同於康熙時代。

開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