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魔鬼在歐洲遊歷-這魔鬼叫共產主義」,這是「共產黨宣言」的首句,從字面上來說「共產黨宣言」完美無缺,所以能誘惑和煽動無德無識所以無產之人,如同不瞭解本土文化的中國人看了電視片「河殤」便把祖國落後的原因推在本土文化上,想立即西化或曰現代化一樣。
「共產黨宣言」的作者馬克思從小聰明過人,十七歲時遵從父命而學法律,但他陽奉陰違,一離家,便開始在酒館徹夜鬼混,喝醉後便鬧事,多次負債被控受罰,幹盡了讓父母傷心的壞事。後來在一群黑格爾追隨者的影響下,他開始自學哲學,並在二十三歲時獲得文憑。馬克思雖然不是一個君子,但是一個才子,以致他當上了一家報紙的總編,而這家報紙也因此淪為「萊茵河邊的娼妓」,受到警告。馬克思不得已去了巴黎,和流氓無產者走到了一起,從此成了共產主義的鼓吹者。但起草「共產黨宣言」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共產主義聯盟交給他的任務,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大力支持他差點就完不成這個無中生有的撒謊工程。
才華出眾的馬克思對工業化給男耕女織的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對資本家剝削無產者的現象和資本主義的實質等都作了精闢的分析,得出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讓人異化的結論,但馬克思誤把跟他父母一樣視錢如上帝的猶太人看作叫人信上帝的猶太教,把罪行纍纍的基督教會與教人愛人如愛己的基督教義一視同仁,在諸如此類的錯誤觀點下他宣稱宗教是統治階級給人民吸食的鴉片,從而蔑視神旨古訓,否定神的存在,並且狂妄自大,聲稱無產階級只要按照他的理論去改造世界,就能在人間建立天堂。
共產主義無疑是馬克思在其惡劣心境和環境下為無神論者在紙上編造的人間天堂。
「共產黨宣言」在明眼人看來漏洞百出,但卻為流氓無產者提供了革命的理論依據。隨著這篇戰鬥檄文的發行,在世界各地爆發了殘酷的革命,血淋淋的事實大大地動搖了世人對摸不著也看不見的神的信仰,於是「共產黨宣言」的發行量便一度超過聖經,否定聖經中宣揚的救世主的「國際歌」響徹全球,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的一半都淪為供奉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他們中很少有人知道共產主義和馬克思的老底。
馬克思因「共產黨宣言」而聲名大振,但共產國際的鬥士們和他一樣都是無神論者,也目無道德,不懷愛心,只重權力,從而總互不相讓,為此馬克斯唯一的朋友恩格斯曾寫到:連那條紅的或者說共產主義的短腿肥狗也不會愛他們!
馬克思不僅不是好同志,更非好兒子,好爸爸和好丈夫!
因為想親身實現用他的狂想征服世界的願望,馬克思到巴黎後就拒絕像正常人一樣打工掙錢。他不僅不知孝敬父母,相反在失去了丈夫靠遺產生活的母親不再滿足他伸手要錢的願望後,就與她斷絕了來往。儘管他無心養家卻要結婚生育,以致讓妻子和孩子們跟著他忍飢挨餓。他的妻子燕妮本是位優雅的大家閨秀,愛上了馬克思寫給她的情書,排除萬難下嫁,並嫁狗隨狗,但從史料中可以讀到燕妮的不幸,她甚至絕望到了每天都想和死去的孩子們一起躺在棺材裡,而不願活著陪伴丈夫。更有甚者,儘管一個未婚胖女佣生下的男孩用長相足以證明馬克思是他父親,但馬克思拒絕履行義務,據說是他怕心力憔悴的燕妮承受不了這個沈重打擊!
馬克思身為猶太人卻發表了一系列粗俗的反猶言論,有心理學者認為這是他受母親影響和病魔折磨的原因。而我卻認為恰好相反,正因為馬克思不敬神,不守德,恨自己的民族和母親,所以才會疾病不斷,在六十五歲時臥病不起。他窮困潦倒地於一八八三死在英國時,除了恩格斯外沒幾人對他表示哀悼。三十五年後俄國的十月革命才開始讓馬克思一躍而為共產主義邪教的教宗。
當共產主義的魔鬼從歐洲竄到中國時,中國文痞就在為它塗脂抹粉。魔鬼被譯成了幽靈,痞子被打扮成了偉人。馬克思一心想消滅的資本家在中共專政下現在卻突然成了座上賓,為什麼?當權者只想維持其獨裁統治!一句話,馬克思的為人和他的階級鬥爭理論與以他為「神」的共產黨都同樣蠻橫無理,荒誕無恥!
慶幸的是我能追根溯源不為假相所迷。在此把我的看法公諸於眾,希望善良的同胞們在見證了共產黨暴力篡權,禍國殃民,把人間變成了地獄外,不要再受馬克思這樣的痞子宣揚的無神論的毒害。
在我眼裡,聖經中講述的救世主不僅存在,而且他已以中國男人的面目來到世間,聖經中的預言諸如「大審判」等正在拉開序幕……。遺憾的是好些同胞和信徒卻還為中共所迷惑,不知神既不為人的意志更不為任何形式所制約,而只有神力才可能讓沒有組織更不需教堂的法輪功如此在世界上蓬勃發展。但願那位在「《神州》何以風靡神州?──對華人基督徒歷史批判之批判」中還不識法輪功真相的基督徒別因死守著宗教,而忘了活用聖經!
中國魂(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