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滅了六國,但並未統一中國,因為當時還有一個衛國。
評價: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宮那邊的工作太忙,把這事給忘了吧。
2.中國歷史上最牛的權臣是南北朝時期的宇文護,他權傾朝野的時代歷經西魏丶北周兩朝,這期間他一共殺了3個皇帝。
評價: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3.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戰負重是32公斤,訓練負重還要高於這個數值;現在美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的訓練負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史》《宋會要輯稿》等)
評價:人類在退化?(身體方面)
4.北宋神宗元豐年間,中國華北地區的鋼鐵年產量達到了15萬噸;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在1788年鋼鐵產量才達到7.6萬噸。
評價:原來宋朝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差。
5.遼道宗耶律洪基曾寫詩表達了後悔自己生在蠻夷之國和"來世做中國(宋)人"的願望。與之類似的是,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朝鮮國王王顓也寫詩表達了類似的願望。
評價:其實,金庸小說的歷史背景基本都是反的。當時蕭峰阻止遼軍南下,其實是救了他們。
6.整個北宋時期,中國一直在擴張領土,直到"靖康之變"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輯稿》等)
評價:看來我們真的誤會宋朝了。
7.整個南宋時期,中國一直沒有定都,臨安府的級別不過是"行在"(陪都)。
評價:但最後跟定都沒啥區別了。
8.南宋時期,熟練雇工的工資高於知府工資。(宋朝知府一般是從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貫以上,至少相當於今天的15萬元人民幣)
評價:貌似現在只有歐美發達國家才這樣。
9.中國南宋時期最先進的織布機有1800多個活動構件,其中有的技術是現代化織布機也無法達到的。
評價:中國人的創造力真不是蓋的。
10.南宋中後期,中國(僅指宋)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5%左右,經濟總量卻佔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1%,經濟總量佔全球比例卻僅為4%。
評價:只能說那時的中國更像中國。
11.在1233年宋蒙聯軍攻打蔡州的時候,南宋名將孟珙救了蒙古將領張柔一命。4年後,張柔的兒子張弘範出生,而崖山一戰滅亡南宋的就是這位張弘範。(《宋史》《元史》等)
評價:這讓我想起了農夫與蛇的故事。
12.南宋數學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經發現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歐洲人在400多年後才發現,但在中國的課本上這個公式仍是以那個歐洲人的名字來命名的。(《數學九章》等)
評價:原來我們祖先什麽都有,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13.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心史》等)
評價:複雜的民族感情啊。
14.南宋開禧二年(1206)中央財政收入達到8000萬貫錢,當時全國人口約7000萬。清朝到1900年代為8000萬兩,人口卻有4億。而南宋1貫錢購買力是清末一兩白銀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稅率低於清朝。
評價:原來社會發展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進步"。
15.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噸位最大的寶船排水量約為7500噸。
評價:排水量都接近航母標準了,比較恐怖。
16.明朝的萬曆皇帝曾連續28年不上朝,創造了中國皇帝的記錄。但是,這期間中國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的戰爭均獲得全勝。
評價:有人說"明亡於萬曆",原來歷史並非如此簡單。
17.自1572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這70多年的時間裏,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1/3湧入中國,共計約3.53億兩(保守估計,目前重新估計約為5億兩)。並且全球2/3的貿易與中國有關。
評價:我們的教科書上說,明朝是資本主義萌芽?這簡直是一隻腳邁入資本主義了。
18.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奪的白銀幾乎都通過貿易的形式最終流入了中國。
評價:敢情是中國間接掠奪了美洲人民。
19.中國在明朝中後期曾經研究過坦克。(《武備志》等)
評價:這個比較雷。
20.1644年中國北方爆發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駐守北京的20萬明軍全軍覆沒,這直接導致了明朝亡於李自成。
評價:人到底還是沒法勝天的。
21.被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後一個年號--崇禎,一共被朝鮮使用了265年。(《朝鮮李朝實錄》等)
評價:原來韓國人這麽重感情。
22.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議會通過投票產生的結果,支持戰爭的一方僅獲得9票的優勢。
評價:歷史根本就是"上帝在投色子",所謂歷史大勢基本純屬胡扯。
23.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有人在京城某倉庫意外發現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製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軍的裝備還要先進。
評價:歷史在開什麽玩笑呢。
来源:轉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