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病徵轉變 醫院難防

發表:2003-04-23 02: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星島日報報導,醫護感染非典型肺炎個案掉頭回升,醫管局指出,非典型肺炎出現「非典型徵狀」,患者入院初期,發燒咳嗽情況不明顯,發病前已將病毒傳給醫護人員,令人防不勝防。

行政長官董建華上週曾承諾在兩週內達到「醫護零感染」,但醫護人員感染個案穩定地下跌後,過去一週掉頭回升,重上雙位數字。衛生署昨天公布的新感染個案共有三十二宗,其中十人為醫護人員,分別來自聯合醫院、威爾斯醫院、大埔醫院、瑪嘉烈醫院、仁濟醫院和屯門醫院,特首減低醫護感染的目標,看來又要落空。

醫管局新界東聯網風險管理總監雷兆輝向醫院員工發放的「抗炎日訊」中,提醒醫護人員要時刻警惕,因非典型肺炎已出現一些「非典型徵狀」,以往說的高燒和咳嗽都可以不太明顯、老人的體溫較低,亦有不少個案本身有雙重或多重疾病。

他舉例稱,有個案入院時只出現感冒徵狀,其後患者和家人卻證實均染上非典型肺炎;亦有病人因慢性阻塞性氣管病和股骨骨折入院,手術後並沒有發燒,但出現氣喘和缺氧,其後發現已經染病。故此,醫護人員必須將所有病人當作會傳染般處理,做好防染保護。

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也表示,仍有不少醫護人員相繼染病,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深切治療部使用的插喉方法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他們亦發現年紀較大或有其他疾病的非典型肺炎病人,初期不一定發燒,可能待兩、三天後才出現有關徵狀,待醫護人員發現他們為非典型肺炎患者時,可能已有不少人受到感染。

他並稱,由於現時有大量非典型肺炎病人入院,不少醫院和病房都要照顧這些病人,醫護人員雖已有充足防備,但要做到每分鐘都謹慎地保護自己卻非易事,例如他們進行急救時可能一時忽略了預防措施;其口罩和保護衣亦可能沾有飛沫,若脫下的過程中稍一不慎,便可能受到感染。

楊永強承認,要達到最低的醫護感染數字,「還要做很多功夫」。另外,昨天再有四男一女共五名病人死亡,年齡由六十六歲至八十八歲,五人均為長期病患者。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