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指中共仍在隱瞞SARS疫情

發表:2003-04-09 07: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兩天連續有權威的國際知名雜誌通訊社報導指出,中國政府對於SARS的疫情,至今仍繼續在向全世界撒謊或隱瞞。報導引述北京醫院的醫生們說,中國政府隱瞞了SARS這種致命的呼吸道病毒在北京傳染流行的程度。

*媒體報導與官方數據差距大

根據中國衛生部日前在記者會公布的說法,北京只有19人感染,包括4個死亡病例。

但是,德國明星雜誌7日報導說,根據醫院醫生和護士的說法,北京解放軍302醫院有10位非典型肺炎患者死亡,另外還有幾十人住院治療。明星雜誌的報導跟中國衛生部星期一(7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出入很大。

美國的時代雜誌8日則進一步提出證據報導說,北京的SARS病例可能遠比中國政府當局承認的多得多。

《時代雜誌》根據當地301醫院一名醫生簽署的聲明指出,被指定為主要治療單位的北京309醫院承認共有60個病人感染這種病毒,其中7人已經死亡。 英譯名字叫Jiang Yanyong的醫生簽署這項聲明,主要是因為他認為有責任把真相公開,以協助國際和中國共同努力防止SARS的擴散。《時代雜誌》引述該名醫師的說法,和309醫院一樣是軍醫院的北京302醫院6日承認有5名病情嚴重病患。這名北京醫生說,他和他的同事們對於政府當局對病毒感染程度有意輕描淡寫的處理做法,感到憤怒。

另外,路透社進行的一項獨立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各醫院的傳染病病房目前都擠滿了懷疑感染了這種病毒的病人。路透社引述幾名醫生的話說,因為感染病毒而死亡或者生病的人數遠超過政府部門宣布的數字。

*世衛專家離粵無大收穫

據美國之音報導,目前在北京協助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小組工作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世界衛生組織官員,不願評論有關德國明星雜誌所報導的北京非典型肺炎死亡人數。不過他表示,他希望中國官方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非典型肺炎數據是可靠準確的。他指出,提供準確的數據對於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掌握情況是非常重要的。

星期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團結束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震中地區華南的訪問,對此病的治療方法沒有取得突破,但他們表示,希望再未來幾週或幾月後取得「重大進展。」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則在週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重申,中國是安全的地方,外國人可繼續和中國正常交往。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對中國廣東發出過旅遊警告。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最早爆發於中國,後來傳播到世界5大洲約32個國家,造成至少100人喪生、2千6百人感染患病。 專家警告,世界衛生組織還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辨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的原因。

*鮑彤評中共隱瞞SARS疫情

對於中共封鎖SARS病疫情,前中共中央官員鮑彤在美國之音發表評論說,這是中國政府在21世紀製造的一大醜聞,「無法無天的醜聞」。他尖銳的批評「不顧老百姓死活,不顧國際公德和整個人類安危,不擇手段,隱瞞疫情,是醜聞,是罪惡,是中國的恥辱。」

鮑彤並引述數據指出問題的嚴重性:1918年爆發的世界性的流感,曾經感染十億人多人,即當時全世界人口的一半;死亡人數在兩千萬到四千萬之間,超過14世紀的瘟疫和16世紀的天花。1918年的流感死亡率是百分之二點五; 今天的非典型肺炎據報導接近百分之三點五,業已在全世界的近20個國家和地區中被發現。

鮑彤還質疑中國官方新聞的可信度。「大陸沒有新聞自由,瘟疫和腐敗一樣,被庇護在黑箱之中。」他說,在漫長的半年中,中央雖然在封鎖信息方面不遺餘力,卻沒有發布過一次關於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公告,沒有指出過疫情的中心地區,沒有預告過發展趨勢和防範措施,更沒有允許任何媒體報導過全面的或局部的得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彷彿這種惡性瘟疫發生在地球之外,彷彿這是一種無足輕重的疥癬小疾似的。 「如果在疫病流行之初,就允許新聞媒體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敞開報導,如果全社會因而及早警覺,國內國外將有多少人免於死亡? 」

(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