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面临“垃圾危机”

发表:2009-06-19 21: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官方媒体"中国日报"6月11号的报道说,北京市垃圾年增长量以8%的速度递增,13个垃圾处理填埋场将在五年内填满,如果不采取措施,北京很快就要出现"垃圾危机"。资料显示,北京1983年曾经出现过一次垃圾危机,将近4千7百堆垃圾包围北京。

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北京"负责人宋欣洲告诉本台记者,自去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的环境问题有一定改善,他生活的小区并没有感受到垃圾危机的问题。

"城市里不太能感觉到,垃圾的压力还是在垃圾填埋场的这些地方。"

北京民间公益机构"益仁平"中心总协调人陆军也表示他没有受到垃圾问题的困挠。

"应该还好吧,因为我生活的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就是办公楼和宿舍楼。"

李波是总部在北京的非营利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总干事,他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的垃圾问题最主要是在城市的周边地区,所以一般市区的市民感受不大。李波强调,事实上不光是北京,中国许多其他城市都存在垃圾不断增长的问题,"垃圾危机"会对民众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很多对身体不好的化学物质,下大雨的时候可能会污染地下水,还有垃圾堆放会产生大量的很难闻的一些气体,这个对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

据了解,建设一个新的垃圾处理场一般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北京市有关领导人表示,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有一定的环保要求,譬如选址要求距周边的居民500米以上,而且还要考虑地下水保护,气候、风向的影响等,北京市能够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地址已经很少。由于周围居民强烈反对,北京市在今年三月还取消了兴建一个废气发电厂的项目。"自然之友"的总干事李波告诉本台记者,光靠新建垃圾场并不能解决"垃圾危机"的根本问题,重要的是要做好垃圾前端减量的工作。李波说,"自然之友"作为一个环保组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敦促中国政府和企业做好"零废气"的工作。

"希望通过第一在前端治理,通过减量、可循环、再用,让垃圾能够真正的量减下来。 希望在焚烧上面做很多工作。"

从去年开始,中国的超级市场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服务。李波表示,中国政府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现在很多市民已经养成去超市自备购物袋的习惯。但李波强调,塑料袋只是每人每天制造垃圾中的很少一部分,要真正做到垃圾的前端减量,需要政府、社区和商业部门多方面的公共努力。

" 第一是要让社区在意识上就是怎么分类垃圾这个事情上应该有更多的发动。另外一个是现在北京市的范围越扩越大。所以,市政管委结合社区分完垃圾以后怎么把分类的垃圾运走,运到该运的地方。这方面的服务力度应该加强。还有一条是企业的责任,首先要尽量生产环保的产品。 包装呢也应该是更利于回收。"

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李波告诉本台记者,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中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相比,最大的不同还是民众参与性不够。

"在国外呢很多社区他们自己主动的分垃圾,知道怎么分和市政管委来收垃圾的这些人能够配合得很好。这一点我们是需要加强的。"

据报道,去年8月北京奥运会刚结束一周,北京市朝阳区数百居民因为难以忍受小区周围垃圾场的恶臭,手持标语、戴着口罩,拦截垃圾车, 抗议相关部门的推诿搪塞。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