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顆 「定時炸彈」在威脅中國經濟?

作者:顏昌海 發表:2014-05-23 11: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5月23日訊】5月19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以鞍山市勞動路保障性住房項目為例,報導大陸地方政府債務、公司債務和影子銀行之間的關係日益相互捆綁。

報導稱,鞍山勞動路保障性住宅項目造價人民幣13億元,由建築商同意墊資建造,鞍山市在工程竣工後支付資金。鞍山市政府因財政困難無力支付,只好利用影子銀行,通過一隻信託來籌措應付款項,並向該信託的投資者承諾了較高的利率。這種方式被稱為「建設-移交」策略,越來越被債負沈重的地方政府普遍使用,通過影子銀行支出融資的做法也大量出現。

麥格理投資管理公司駐香港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勒科爾尼說,無論是建設-移交交易還是影子銀行業務,這些問題的風險不在於行業大小或是債務規模,而在於快速增長的同時缺少監管、法規和資本儲備。

從2010年到2013年,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增加了67%,其中「建設-移交」交易和信託產品佔了40%。如今,這兩項合計佔地方政府債務的16%,而在2010年,這一佔比為0。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從2009年底到2013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公司債務增加了97%。建設-移交交易的利用加大了債務規模。

中國經濟增長對基礎設施投資的依賴度,令人瞠目結舌。分析認為,這種方式將可能以若干種方式終結,或引爆三個領域的危機。

首先,現金短缺的大開發商面臨衝擊。由於房地產開發商現金流轉能力越來越差,造成償付短期債務的能力大幅降低。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說,去年底,隨著債務不斷增多,越秀地產、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碧桂園集團、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花樣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收入以及利潤率遭受損失。分析人士說,規模較小、沒有上市的開發商將幾乎注定出現更多的違約和破產情況。

其次,在經濟緊縮的大環境下,一旦開發商停止買地開建新樓盤,依靠賣地來還債的地方政府將出現現金流轉問題。分析人士說,政府或許會要求國有銀行用「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來處理不斷增加的不良貸款。但是,舊債新償的做法將損害銀行增加放貸的能力,從而惡化對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收緊銀根的融資環境。

第三,資金緊張不僅直接衝擊房地產業,更使包括鋼鐵業、鋁業、鐵礦石開採以及煤礦開採企業等重工業受到影響。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負責亞太地區業務的首席信貸官邁克爾•泰勒警告說:「信貸環境收緊有可能會造成比目前預期還要大的經濟影響。在這種下行局面下,中國信貸市場將出現流動性困難。」泰勒的一份報告表示:「去槓桿化時期通常在經濟上講是很痛苦的。考慮到中國信貸繁榮的龐大規模,決策者面臨的一個異常艱鉅的挑戰就是在逐步去槓桿化的同時避免經濟急劇減速。」

5月17日召開的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新供給金融圓桌」首期會議上,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給出的測算結果是:2012年中國非金融類企業部門的槓桿率為106%,2013年進一步增至109.6%,遠高於德國的49%、美國的72%、日本的99%。截至去年底,大陸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餘額為人民幣7.38兆元,隱藏的地方債務風險日增,已成為中國經濟主要病灶,風險極高。

另外,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出,截至去年底,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7.38兆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0.4%,佔一般貸款餘額的20.4%,全年新增貸款3.05兆元,佔全部新增一般貸款的34.5%。

香港文匯報報導,數據顯示,去年大陸地方財政中,土地收入1.6兆元,地方融資總量7.2兆元。按照6%的利率計算,地方政府今年需要支付5280億元的利息,顯示從土地獲得的近1/3資金都付給利息。隨著地方政府今年土地收入大幅減少,大陸地方財政將面臨空前壓力。

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目前地方融資平臺的負債約7兆至8兆元,超過GDP數額的20%,加上名義指標的公共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不超過20%),即政府債務佔GDP的40%,還不會出大事。

不過,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劉軍民指出,以各種變相形式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形式發行的地方債沒有納入地方預算,舉債資金使用的預算約束不到位,透明度和規範性都不足,容易釀成風險。如果地方債務風險爆發,許多項目難免半途而廢,地方政府融資鏈條面臨斷裂,很多地方經濟發展也可能停頓。

5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房價變動情況。數據顯示,與3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房價漲幅繼續收窄,價格下降城市分別由4個/14個上升至8個/22個。專家表示,大陸樓市「有價無市」,銷售下滑、庫存持續增加,意味著大陸樓市已經全面觸頂。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70個大中城市(市轄區,不包括縣)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環比上月,最高漲幅由0.6%收窄至0.4%,最大降幅由0.2%上升至0.7%。房價下降的城市由3月份的4個增加至8個,持平的城市由10個增加至18個,環比上漲城市減少12個。房價下降的城市中,降幅最大的是最早傳出降價消息的杭州,環比上月下降0.7%;其它降價的城市包括寧波、無錫、溫州、金華、惠州、安慶和贛州。在二手住宅市場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由14個增加至22個,持平的城市由14個減少至13個,上漲的城市由42個減少至35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由3月份的1.1%收窄至0.7%,最大降幅為0.8%。

早在5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4月份中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1,013元人民幣,環比上漲0.10%。但漲幅比3月縮小0.28個百分點。從漲跌城市個數看,55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45個城市環比下跌,房價下跌城市數量比3月份多了8個。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100個城市中,近半數城市的房價下跌主要由成交量的下滑帶動,而且今年這樣的降溫態勢恐怕還會持續。

相較於房價的滯漲,今年樓市銷售的低迷以及由此引發的庫存激增更讓房地產企業擔憂。在信貸收緊、全面降價潮來臨、地方政府紛紛救市等多方因素的衝擊下,大陸樓市供需格局已經悄然生變。

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大陸商品房銷售面積27,70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8.6%;商品房銷售額18,307億元,下降7.8%,住宅銷售額下降9.9%。與3月末數據相比,商品房銷售面積和住宅銷售面積的下降幅度分別擴大3.1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銷售的低迷進一步推升各地的樓市庫存量。截至4月末,大陸商品房待售面積52,652萬平方米,比3月末增加48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2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9%,較前3個月上漲0.7個百分點。成交量的持續低迷,令各大房地產開發商使出渾身解數進行促銷。單廣州一地,在4月份就有17個樓盤推出「零首付」或「低首付」促銷。二手市場上,北京4月份近9成二手房業主主動下調掛牌價,成交量仍然不振。高端二手房降價1千萬出售無人問津。類似的降價、促銷在大陸各地層出不窮。從今年市場數據變化看,一、二線城市、東部地區調整的趨勢更明顯,顯示目前大陸樓市已經全面觸頂。

中國經濟正在失去勢頭,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全國性的房地產泡沫正瀕臨破裂。境外媒體分析,大陸房地產業受到「三顆定時炸彈」的威脅。

分析認為,第一顆「定時炸彈」是開發商資金鏈斷裂。隨著房地產的不景氣,許多開發商現金週轉出現問題,償付短期債務的能力越來越差。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稱,去年底,在債務不斷增多下,越秀地產、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碧桂園集團、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花樣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這五家大房企的收入以及利潤率下跌。而對於這類規模較小、沒有上市的開發商將幾乎注定出現更多的違約和破產情況。第二顆「定時炸彈」是靠出售土地還債的大城市。當下,有13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顯現出危險跡象,而其中7個是省會城市。隨著樓市市場越來越低迷,銷售接不上、庫存高企下,開發商懼怕買地建新項目,依靠賣地還債的地方政府可能出現現金流轉問題。當然,政府可能會要求國有銀行用「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來處理不斷增加的不良貸款。但是,舊債新償的做法將損害銀行增加放貸的能力,惡化對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收緊銀根的融資環境。第三顆「定時炸彈」是打擊「影子銀行」的同時傷害到今年的整體資金供應,這將對房地產業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領域造成衝擊。

巴克萊銀行發表報告稱,將繼續保持中國房地產泡沫在2014∼2015年逐漸破裂的共識。面對房地產風險,中國著手為應對泡沫破滅做準備。分析指,由於政策兩難,中國房地產必然走向崩潰。

此前,野村、瑞銀等境外投行機構也連續發出大陸樓市泡沫破裂的警告。

同時,大陸樓市的表現,也朝著境外投行預測的方向發展。

《觀點地產網》5月14日報導,南京5月首次土拍,最終備受關注的城北地塊遭流拍,城南3幅地塊也均以底價成交。而早前的5月5日,瀋陽也有四個地塊流拍。業內人士稱這是市場的一個信號,反映房市危機已過渡到了土地市場。同時,對資本市場反應最為靈敏的公募基金開始大幅度減持地產股。基金一季報數據顯示,一季度超過四成基金清倉地產股。基金持有的地產股市值也由去年四季度的390.61億元縮減到一季度的311.98億元,三個月之內縮水了78.63億元。地產股從眾人追捧的「金餑餑」,變成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

今年以來,因房企資金鏈破裂斷裂,房企老闆跑路,房企退地,房企破產的新聞頻出。大陸房地產市場降價風潮從二三線城市蔓延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2月8日,中國黨媒罕見刊文「專家稱中國房地產泡沫崩潰時間就在今明二年」,釋放中國經濟形勢危急的強烈信號。

面對房地產泡沫隨時破滅,中國著手準備應對,但陷於左右為難的困境。

2013年出版的《2014大崩潰》一直是熱銷禁書,書中預言中國社會將在2014年全面崩潰。令人吃驚的是,書中描述的崩潰情景正在大陸社會中一一應驗:經濟崩盤、企業倒閉、鬼屋林立、盜賊四起,社會發生劇烈動盪,街頭革命隨時發生。《2014大崩潰》作者名為胡喬英,該書於2013年1月1日在香港出版,購買者大部分都是中國官員。該書前言宣稱「這不是八卦,也不是算命。」

去年,大陸銀行經歷了6月與12月兩次錢荒襲擊,中國央行一再進行緊急注資「維穩」,直至今年年初,中國央行甚至重啟暫停七次的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但錢荒問題仍未緩解。

錢荒首當其衝的是房地產業,由於銀行銀根緊縮,導致各地暫停房貸,去年9月,這種現象已蔓延至二三線城市。去年中國內部已列出房價將要崩盤的的城市,多達110座。今年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量價齊跌、樓價下跌已蔓延一線城市。許多城市加入「救市」行列。業內專家表示,須警惕地方政府盲目救市,將樓市風險再次放大的危機。

錢荒之後,股市暴跌,持續在熊市內徘徊。此外,人民幣貶值、地方債務危機,以及中國經濟放緩後各種隱藏危機曝光現形。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表示,大陸經濟已進入最可怕的滯脹階段,中國經濟正面臨產能過剩、通脹、地方政府相繼破產、國企危機、民企危機爆發、銀行、股市、地產八大危機。

知名財經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牛刀去年8月曾發文發表示,2014年中國或重現20世紀末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經濟泡沫恐怖一幕,房產泡沫的破裂將導致實體製造業的全面倒閉,從而陷入大蕭條,並導致金融危機,最終將引爆地方債務。2015年將是中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一年,銀行破產無法避免,中共政權面臨崩潰。繼內蒙鄂爾多斯因為房地產過度發展出現空樓贏得「鬼城」稱號之後,大陸「鬼城」從二三線城市蔓延至江蘇、山東、安徽、遼寧等東中部省區的多個三四線城市。今年網路上又盤點出12個最新「鬼城」:內蒙古鄂爾多斯康巴甚、呼和浩特清水河、湖北十堰和昆明呈貢等城市都進入榜單。

目前,大陸地方政府在大規模基建過程中形成多重債務關係,使地方政府、開發商和影子銀行相互捆綁。中國經濟增長對基建投資的過度依賴,在目前的房地產、銀行信貸全面收縮的情況下,正在結束。這或將引發多個領域的危機。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