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媽媽調查:為給孩子落戶口不惜假結婚

作者:曹晶晶 發表:2013-08-28 11: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28日訊】未婚媽媽調查:

在經濟拮据、情感糾葛和法律壓力下獨自等待

「選擇獨自生下孩子,獨自撫養,不是一種輕鬆的生活方式,」未婚媽媽萬敏語氣焦慮,「我們希望得到社會的包容和理解,而不是罰款。」

6月份公布的《武漢市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要求,未婚媽媽都要按所在縣(市、區)上一年度城鎮(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繳納社會撫養費。

公眾目光因此聚焦到一個群體:未婚媽媽。頂著情感糾葛和道德指摘帶來的困擾,這個群體還需長年與經濟壓力作戰。

網路上,未婚媽媽們保持活躍。出於本能般地,她們抱團取暖,為了給孩子落下戶口,她們不惜找人假結婚。現實中,她們卻小心翼翼地與人群疏離,對記者的採訪觸電般牴觸。她們隱秘地生活,矛盾重重地掙紮著向前走去。

「未媽」大軍

相對於官方統計數據的缺失,未婚媽媽群體在網路上留下了可以觀測的充實痕跡。

百度貼吧平臺的「未婚媽媽吧」創建於2009年1月,如今註冊會員是4750人,累計發帖19萬5千餘個。在百度貼吧活躍度排行榜上,「未婚媽媽吧」2013年8月7日這天在所屬分類「其他話題類」目錄下排在第204名——與之規模相近、活躍度相當的是排在第206位的「男閨蜜吧」。僅廣州地區的未婚媽媽群就有4個,全國範圍則可以檢索到200多個。

在廣州生活多年的萬敏是「70後」,獨自撫養的孩子已經3歲,她最新的經濟來源方式是回到老家農場開辦養雞場——在此之前,則主要依靠在淘寶上經營一家嬰幼兒奶粉網店。

提及感情生活,萬敏和絕大多數未婚媽媽一樣三緘其口,言談中似乎保持有意的克制:「世上有很多吃苦的人,我只是其中一個。」值得一提的是,萬敏或許比其他人更具排遣上的優勢——3年前,她開始擔任「未婚媽媽吧」吧主,「想找個精神寄託吧,也想幫助大家」。

吧裡的未婚媽媽多是獨自拉扯孩子長大、生活壓力較大的群體,造成這些局面的原因則大同小異,有人因為遇人不淑,被拋棄後獨自撫養孩子,也有人因為年少無知,偷嘗禁果懷孕生子——在貼吧裡,記者遇到最小的未婚媽媽僅有17歲。

「小三」懷孕生子則是區別於以上的第三種情況,在現實中,這種情況往往會遭受巨大的道德指摘,但在貼吧裡則收穫同情。

「我是未媽,寶爸是有家庭的,他不願離婚,現在我跟他之間的問題是要麼我自己帶孩子他出撫養費,要麼我帶著孩子跟他在一起。」這是發表於8月8日的一個帖子的開頭——在貼吧裡,「未媽」是這個群體的默認昵稱,另外還有顧名思義的「寶爸」。這個帖子的主題在貼吧裡司空見慣——未婚媽媽為有家室的男士生子後,週旋於婚姻糾葛和孩子撫養問題。

「未媽」產業

「辦戶口。」所有打開貼吧的人首先都能看見以這三個字為標題的帖子,這篇帖子在貼吧被置頂的同時,也置頂在未婚媽媽的心頭,猶如利劍高懸——孩子的准生證和落戶是未婚媽媽面對的最現實、最制度化的難題,為了一紙戶口,她們嘗試各種辦法,甚至不惜與人假結婚。

需求催生了市場,假結婚中介的出現,則標誌著一個產業的儼然問世。

在貼吧裡屢見不鮮的假結婚的廣告帖裡,記者假借未婚媽媽的身份,聯繫到一家自稱專業從事假結婚的中介。

這家中介的報價是,假結婚一次的價格是3萬到4萬元。一單典型業務的程序是,中介與未婚媽媽談攏價格,即開始聯絡男方——假結婚的男方主要都是中介的朋友和親屬,甚至是這位男性中介自己。女方如果對男方身份無異議,接下來,中介便前往女方所在城市辦理結婚登記,並於婚後著手辦理孩子的戶口等事務。

酬勞的支付方式可謂嚴謹——在辦理結婚證後客戶支付一半酬金,另一半則在孩子戶口辦理成功後支付。

一位廣州女孩曾是這位中介的客戶。女孩找到中屆時已經懷孕兩個月,當時還沒有到醫院去建檔,也就是沒有寫父親的名字。「這種情況是最方便的,我找到了人,就能夠去醫院建卡了,辦出生證,戶口都很方便。但如果孩子已經出生了,就是補辦結婚,上戶口的手續會麻煩很多。」

「我接的單從未失手過。只是因為每個未婚媽媽的情況不同,手續的繁簡程度不同。」中介總結自己的業務時,不無得意。

社會撫養費是廣州未婚媽媽們常備網路議題。萬敏告訴記者,廣州雖然沒有出臺對未婚媽媽罰款的規定,但孩子上戶口時,還是要繳納社會撫養費,徵收標準與武漢新規相同。

以2012年廣州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8054元計算,罰款數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也即,一位未婚媽媽要給孩子上戶口,最低要繳納高達76108元的社會撫養費——如果未婚媽媽的收入高於人均收入水平,罰款的數額更高。

相比之下,假結婚的市場價「3萬到4萬元」與罰款之間仍有可觀的差價,這令假結婚生意有存在空間。

萬敏說,因為擔心未婚媽媽被騙子騙財騙色,其實「未婚媽媽吧」並不支持假結婚。吧裡也確實出現過這類事件。萬敏經常刪掉假結婚廣告,還不時發帖提醒未婚媽媽提高警惕,但仍不能避免有人上當。

「未媽」基金

「我是西安的未媽,未媽的心酸鑽心的疼痛,好在雨過天晴,有同城的未媽結伴嗎?」

「懷孕時慘遭男友毒打,現在孩子一週大了,想找人帶孩子自己去上班。」

「我孩子生病住院了,我連生活費都拿不出來了,怎麼辦?」

類似留言不絕如縷,構成未婚媽媽貼吧與群的主要議題。如何辦准生證,如何找工作,如何照顧孩子,如何租房子,甚至有人發出經濟求援——通過網路,未婚媽媽們在網際網路上互相汲取幫助。

這種互助甚至形成了制度化——萬敏在貼吧裡建立了一個救助基金。2013年正值年三十,群裡有個媽媽向她申請基金,幫助福州的「曖曖媽」的孩子治病。萬敏發起了一個小型的愛心活動,救助基金加上未婚媽媽的愛心捐款,最終,貼吧援助了「暖暖媽」2000元。「曖曖媽」感激地承諾會盡快地還上基金和捐款,以便幫助更多有急用的媽媽。

這種援助萬敏已經做過多次,她也強調,因為基金有限,所以選取對象時較為慎重。

「未媽」小窩

「我孩子已經兩歲了,家裡人還不知道。」孤身在上海打工帶孩子的程林告訴記者,很多未婚媽媽因為覺得無顏面對家人,選擇自己偷偷生下孩子,因此,坐月子時缺乏看護也是未婚媽媽面臨的難題之一。

2011年10月左右,萬敏曾經相繼照顧過兩個坐月子的未婚媽媽,她們相隔一個月到萬敏家,一個是廣州本地的,另一個則來自浙江。兩人都是孤身一人,經濟拮据。萬敏每天幫她們做飯,洗衣服,幫孩子洗澡,兩個媽媽坐月子的花費也由萬敏和其他的愛心媽媽接濟。萬敏說,之所以不辭勞苦地幫她們,是因為自己當年也得到了愛心媽媽的幫助。

未婚媽媽們最大程度上共享可應用的資源,甚至包括新生兒用品。一位準媽媽曾留言:「樓主如果有秋冬季節新生兒用品給我留點……我十月份就該生寶寶了。」幾天後,孩子的衣服就寄到這位媽媽手中。「這裡的人個個都自顧不暇,其實能互相幫上的地方還是太少,很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我們這個群體,在政策上給我們一些保障。」媽媽們的互助讓萬敏既安慰又心酸。

為了相互照應,同城的媽媽會在生孩子之前在網上發帖請求其他未婚媽媽同住,廣州的未婚媽媽們則商量著全都住在一個地方,甚至開玩笑說,要成立一個「未婚媽媽村」。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萬敏、程林為化名)

来源:新快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