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國將軍郝夢齡之女憶:父親墓被剷平(圖)

發表:2010-12-10 21: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0月12日,南懷化被日軍佔領,敵我雙方在忻口西北、南懷化東北高地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日軍在我陣地進行肆無忌憚的狂轟濫炸,平均每日造成傷亡一千多人,最激烈時一天傷亡達數千人。但第九軍官兵頑強阻擊敵人,每天爭奪戰多達十幾次。

郝夢齡在當天的日記裡寫道:「往日見傷兵多愛惜,此次專為國犧牲,乃應當之事。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長官?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郝夢齡

郝夢齡,這位1937年10月16日在「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的將軍,在女兒郝慧英眼裡,父親郝夢齡永遠挺拔地活在心中。70餘年過去了,當年15歲的妙齡少女如今已是88歲的耄耋老人。

「一個人要愛國家,愛百姓,要不愛財,不怕死!」在這位父親最喜愛、與父親相處時間最長的大女兒記憶中,父親的這句話雖歷盡70餘載,依然字字清晰如昨。

「我愛你們,但更愛國家」

郝夢齡在北上抗日出發之前,已下定以死報國的決心。「父親經過武漢時,回來與家人告別。那天起床後,母親告訴我:你爸爸一夜沒睡,寫了撕,撕了又寫,不知在寫什麼東西。我拉開抽屜,發現一封信,上面寫著‘留給慧英兒,二十七年拆閱’。」

郝慧英說:「那時候年紀小,才15歲,不懂事。晚上父親一回來,我就拿著信問他,為什麼要到明年看?說著就要拆信。父親不說話,一把奪過去,我和他搶來搶去,那封信最後被他撕掉,丟進痰盂裡。」

父親出去後,郝慧英把痰盂抱進廁所,撈出那些紙片用水衝過後,拼出信上的內容:「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調教,孝順汝祖母,關於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留於慧英、慧蘭、蔭槐、前楠、蔭森五兒,父留於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這是一封遺囑。郝慧英頓時淚如雨下。「全家人哭成一團,不想讓他走。但父親決心已定。」

郝夢齡與家人告別,對兒女們說:「我愛你們,但更愛我們的國家。現在敵人天天在屠殺我們的同胞,大家都應該去殺敵人。如果國家亡了,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了。」

此時,平津失陷,日軍先佔領察哈爾後又奪河北中部,直逼山西。郝夢齡接到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的軍令後,一刻都不想耽誤,星夜趕往山西前線,郝慧英送別父親時的情景歷歷在目。

1937年9月17日下午,郝夢齡前往火車站。「我們家離車站很近,父親前面走,我後面就跟著去了。他要走了,我想悄悄再看一看他。」

郝慧英送父親到火車站,那裡全部都是兵,黑壓壓的一大片,慧英看了一眼父親,心想父親要走了,我要好好看看他。但是在父親的臉上,她沒有看出來一點父親對家裡怎麼留戀,她看到的是一種即將奔赴戰場的軍人所透露出的決心與氣勢。

回憶父親墓被剷平

還有一件事情在郝慧英心中一直都是抹不去的傷痕。那就是「文革」時,父親的墓被剷平,直到1969年,郝慧英和妹妹一起給父親上墳,發現父親的墓已經不在了,墳邊養花的老人告訴她們父親的墳墓已經被剷平了,她們只好對著坑給父親上了墳,回去後郝慧英沒敢告訴母親這件事情。

辛亥革命70週年時(1981年),郝慧英發現,陵園所有的墳都修成了辛亥革命烈士的,「我們去上墳發現,父親的墓坑變成了1911年病逝獄中的曾任黎元洪秘書的劉靜庵的墓了。經過三番五次的找民政部門,才把劉靜庵的墓碑換成了我父親的。辛亥革命80週年、90週年時,我父親墓又重新修了,今年清明我去上墳的時候看到現在又在大修。」

来源:中國經濟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