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国将军郝梦龄之女忆:父亲墓被铲平(图)

发表:2010-12-10 21: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0月12日,南怀化被日军占领,敌我双方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高地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日军在我阵地进行肆无忌惮的狂轰滥炸,平均每日造成伤亡一千多人,最激烈时一天伤亡达数千人。但第九军官兵顽强阻击敌人,每天争夺战多达十几次。

郝梦龄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往日见伤兵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郝梦龄

郝梦龄,这位1937年10月16日在“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将军,在女儿郝慧英眼里,父亲郝梦龄永远挺拔地活在心中。70余年过去了,当年15岁的妙龄少女如今已是88岁的耄耋老人。

“一个人要爱国家,爱百姓,要不爱财,不怕死!”在这位父亲最喜爱、与父亲相处时间最长的大女儿记忆中,父亲的这句话虽历尽70余载,依然字字清晰如昨。

“我爱你们,但更爱国家”

郝梦龄在北上抗日出发之前,已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父亲经过武汉时,回来与家人告别。那天起床后,母亲告诉我:你爸爸一夜没睡,写了撕,撕了又写,不知在写什么东西。我拉开抽屉,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留给慧英儿,二十七年拆阅’。”

郝慧英说:“那时候年纪小,才15岁,不懂事。晚上父亲一回来,我就拿着信问他,为什么要到明年看?说着就要拆信。父亲不说话,一把夺过去,我和他抢来抢去,那封信最后被他撕掉,丢进痰盂里。”

父亲出去后,郝慧英把痰盂抱进厕所,捞出那些纸片用水冲过后,拼出信上的内容:“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槐、前楠、荫森五儿,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这是一封遗嘱。郝慧英顿时泪如雨下。“全家人哭成一团,不想让他走。但父亲决心已定。”

郝梦龄与家人告别,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此时,平津失陷,日军先占领察哈尔后又夺河北中部,直逼山西。郝梦龄接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军令后,一刻都不想耽误,星夜赶往山西前线,郝慧英送别父亲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1937年9月17日下午,郝梦龄前往火车站。“我们家离车站很近,父亲前面走,我后面就跟着去了。他要走了,我想悄悄再看一看他。”

郝慧英送父亲到火车站,那里全部都是兵,黑压压的一大片,慧英看了一眼父亲,心想父亲要走了,我要好好看看他。但是在父亲的脸上,她没有看出来一点父亲对家里怎么留恋,她看到的是一种即将奔赴战场的军人所透露出的决心与气势。

回忆父亲墓被铲平

还有一件事情在郝慧英心中一直都是抹不去的伤痕。那就是“文革”时,父亲的墓被铲平,直到1969年,郝慧英和妹妹一起给父亲上坟,发现父亲的墓已经不在了,坟边养花的老人告诉她们父亲的坟墓已经被铲平了,她们只好对着坑给父亲上了坟,回去后郝慧英没敢告诉母亲这件事情。

辛亥革命70周年时(1981年),郝慧英发现,陵园所有的坟都修成了辛亥革命烈士的,“我们去上坟发现,父亲的墓坑变成了1911年病逝狱中的曾任黎元洪秘书的刘静庵的墓了。经过三番五次的找民政部门,才把刘静庵的墓碑换成了我父亲的。辛亥革命80周年、90周年时,我父亲墓又重新修了,今年清明我去上坟的时候看到现在又在大修。”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