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光正的救災表演史

作者:冉雲飛 發表:2010-08-15 01: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災難頻仍,每天都在不停上演,而且有不少是興邦級災難。儘管每天都不停發生災難,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措施,能防止災難的發生。相反,由許多人禍胎生的災難,由天災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實骨子裡就是人禍。可以這樣說,若非人禍,中國的所謂天災要少很多。至於少多少,若是有人做一個實證研究,那一定是個驚人的數字。因此,可以這樣說,由於制度的缺陷,無法制止人禍,所以中國是個災難頻發的大國。真正的天災並不可怕,只要你尊重自然規律,併進行有效的防範即可,可怕的是,任何所謂的防範都只一種表演,而骨子裡是瀆職。也就是說,天災不可怕,人禍真害人。

儘管這三十年來經濟有所發展,但縱觀六十年來的救災方式,卻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一是領導十分重視,發布重要指示,甚至奔赴前線,但此後類似的災難該發生還是照樣發生,沒有絲毫的改變。最高領導奔赴前線,有些時候其實不僅無助救災,反而成為救災的累贅,因為你去了後各方面的安保精力要花在你的身上,把不多的人力分散了,甚至堵塞交通。二是充滿救災熱情,極盡煽情之能事。唐山大地震時用的毛澤東思想,這次舟曲泥石油是到處插滿紅旗,救災場所成了官方自我表揚的場所。三是絕不反思,更不追究責任。這一點從512大地震到玉樹大地震,從各個礦難再到這次舟曲的泥石流災難,根本沒有任何反省,沒有任何官員被追究責任,即令是倒霉如孟學農輩,也只不過象徵性的懲處,等風頭一過起復再用,共產黨的確比舊時代的皇帝要先進一些,皇帝懲處大過者依例用「永不敘用」,但共產黨的確愛護貪官污吏像愛護自己的眼睛。

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還有一個普遍的災難表述方式,就是開動官方傳媒頻繁說此次災難是五十年不遇或者百年不遇。幾年前說某災難是百年不遇,過了幾年後,官方繼續說某災難百年不遇,撒起謊來一點含金量都沒有,卻也顯得振振有辭,真是完全把民眾當作毫無思考能力的傻瓜。不特此也,還有些災難,他們作翻雲覆雨、顛倒黑白的宣傳。比如三峽大壩的修建本來帶來了庫區一系列的災難如地質災難,卻不准報導。當要體現三峽大壩抗洪功能的時候,從前幾年的能抵抗萬年不遇、千年不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到今年遇到了真正的大洪水,「磚家」又出來說不要指望三峽大壩。這就是官方對待災難的態度,總是推卸責任,沒有真正負責任的態度來防患於未然。

手上有一冊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農村福利司編的《建國以來災情和救災工作史料》(法律出版社1958年10月第一版,32開,231頁),其自我表揚的模式和今天幾乎一模一樣。其目錄如次:第一章:我們戰勝了開國第一年嚴重的水災;第二章:繼續向水災鬥爭的一年;第三章:大力抗旱和排澇;第四章:開展群眾性的防旱、抗旱運動;第五章:壓倒稀有的大霜災和局部的雨澇災、山洪災;第六章:戰勝百年未有的洪水;第七章:農業合作化高潮,帶來了群眾性防災建設高潮;第八章:戰勝特大颱風、洪水和乾旱災害;第九章:在全面大躍進的形勢下,展開了改造自然、消滅災難的大進軍。除了說許多空洞的自我表揚的話,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懲處。當然這裡面有一處例外,即在1957年處理了廣西因災害餓死五百五十多人的事件,即「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嚴肅處理廣西省因災餓死人事件」。其實這是三年大飢荒餓死幾千萬人的前兆。

今天連一點像上所謂「嚴肅處理」,追究問責的影子都沒有,倒是在限制民眾日常生活如反三俗,甚至不准許民眾在哀悼日上顯得雷厲風行。問責官員,官方已無興趣;打擊屁民,官方非常來電。在這樣的格局下,中國的災難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興邦級災難的出現也會成為常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牛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