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信息飢渴與"謠言"風行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09-08-05 19: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近中國政府被漫天飛舞的"謠言蝴蝶"折騰得很累很辛苦,而且折騰的結果是"武警軍人滿天山"的風景問世,僅此一點就足以讓"和諧盛世"黯然失色。

"謠言"風行的和諧盛世

最著名的"謠言蝴蝶"當然要首推引致廣東韶關維漢衝突的傳聞。這隻"謠言蝴蝶"有兩個品種,一是"漢產",稱該廠發生好幾起漢族女工被維族人強姦;二是"維產",新疆維人當中流傳的是300多維族姑娘在韶關被漢人強姦。儘管"官方版"一語定乾坤,說是漢族女青工黃翠蓮誤闖維族男工宿舍而發出的一聲尖叫,導致維人強姦漢女的謠言傳播,但因其發布方式詭異(只用英文對外發布),聞者大都心存疑竇。

還有一隻勞民傷財的"謠言蝴蝶",即引致7月18日河南杞縣80萬人大逃亡的"鈷60泄漏"傳聞。據說這次逃亡起因是6月12日該縣一家大蒜加工廠使用放射性原素鈷60操作失誤,引發鈷泄漏。耐人尋味的一個細節是:事件發生之後,當地民眾並未馬上大逃亡,直到7月17日有人發現縣地稅局長舉家往鄭州"避難",才引發這次逃亡潮。逃亡場面蔚為壯觀:路上塞滿了汽車、三輪車、拖拉機等交通工具,通往鄰縣的路口則是試圖攔截民眾進入的鄰縣官員,原來熱鬧的杞縣頓時成了一座空城。

再觀察其它群體性事件,如去年的瓮安事件,今年湖北的石首事件等,在事發之前,幾乎都有各種傳聞--即政府所說的"謠言"不脛而走。而每隻"謠言蝴蝶"幾乎都會扇起一陣狂浪,引致民眾積怨大爆發。

跟著"謠言"走,緣於政府喪失公信力

從"謠言蝴蝶"輕輕扇動翅膀就可以掀起滔天惡浪這一事件本身,可以看到中國政府控制資訊引起的矛盾:一方面,公眾都被"資訊飢渴"煎熬--這種"資訊飢渴",並不是指官方不公布資訊,而是人們不相信官方選擇性加工後公布的資訊。另一方面,民眾的情緒與事件在"謠言蝴蝶"扇起的風中漸漸發酵,最後會發酵出一個什麼結果,很難預測,自然也很難"預警"。以河南杞縣80萬人大逃亡事件為例,儘管當地民眾一直擔心鈷泄漏事件的危害,但當地政府一直未正面回應事件,僅強調"不會有事"。這種語焉不詳的資訊只會使民眾疑慮加深,並逐漸發酵膨脹,"地稅局長全家出行鄭州避禍"因此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類因"資訊飢渴"而導致"謠言蝴蝶"滿天飛的情況在中國並不罕見,前不久深圳市委書記許宗衡腐敗案案發後,中國的傳媒與網路因缺少公開信息而展開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許宗衡情婦是誰"的競猜遊戲。

往深裡推究,人們寧可相信謠言而不相信政府資訊,其實緣於政府喪失了公信力。這當然怨不得民眾,而是政治精英集團長期以來肆無忌憚的集體自利行為所導致的結果。

愚民雖"好",但非長治久安之策

管制媒體的結果固然可以愚民,比如讓國民與外部世界處於資訊隔離狀態,相信威權政治於中國是必要的,如同《金融時報》6月16日一則消息中所說的那樣:"中國人普遍認為,中國在‘金磚四國'(還有俄國、印度和巴西)中保持遙遙領先的地位",而"印度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且永遠不會成為超級大國,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印度的自由政治制度存在著種種缺陷。"但其副作用必然是小道消息(或謠言)滿天飛。由於政府無信、官員失德,民眾寧可相信小道消息而不肯相信政府過濾後發布的公開信息。

網際網路時代使得政府控制資訊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阻礙民眾獲得真實的資訊,中國政府殫精竭慮,一是投入鉅資建立了巨大的"防火牆"(金盾工程的一部分);二是組建了"五毛黨"以引導輿論,"喝采黨"從旁策應;三是無限制擴大"國家機密"的範圍,最近甚至將央視女主持王小丫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結婚的事列為"敏感消息",規定媒體不得打聽與採訪;四是積極抓捕"造謠者"。"誹謗政府罪"這條法無明文的罪名已經屢屢用來懲治在網上批評政府官員的升斗小民,但結果還是無法阻止不利於政府的各種"謠言"傳播,一旦有事發生,小道消息往往成為民眾不滿情緒的催化劑。這就是中國政府從3年前開始制訂各種繁雜的"應急預案",卻無法阻止各種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原因。

對當政者而言,愚民雖"好",但非長治久安之策。生活於網際網路時代,中國政府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直面現實,正視人民的不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國人權雙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