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四宴」——鹿鳴、瓊林、鷹揚、會武(組圖)

發表:2009-06-27 13: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科舉考試是古時候選拔官吏的一種考試制度。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於開皇七年(587年)命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隋煬帝在大業元年(605年)設進士科取士,成為以後的科舉,後幾經變更,一直沿襲到清光緒三十一 年(1905年),歷時1300多年。科考結束後,順利通過考試的士子被邀請參加由官方、朝廷主辦的盛大慶祝宴會,以示恩典,這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舉四宴。  

 

明清舉各級考試名稱  

自唐代以來,科舉分設文武兩科,四宴中鹿鳴宴、瓊林宴為文科宴,鷹揚宴、會武宴為武科宴。

 

明代繪畫中所描繪的殿試 

鹿鳴宴

"鹿鳴宴"是為鄉試後新科舉人而設的宴會。起於唐代,明清沿用,因為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悠悠鹿鳴"......而取名為"鹿鳴宴"有祝賀之意。此宴設於鄉試放榜次日,由地方官吏主持,宴請之人除新科舉子外,還有內外帘官(考場工作人員)等。據《新唐書·選舉志》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韓愈在《送楊少尹序》中也寫到"楊君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

科舉賀宴為何名叫"鹿鳴"呢?原來,鹿與祿諧音,古人常以鹿來象徵"祿"的意思,新科中舉乃是入"祿"之始,於是就取了"鹿鳴"這個有些詩意的名字。

瓊林宴

"瓊林宴"是為殿試後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始於宋代。宋太祖規定,在殿試後由皇帝宣布登科進士的名次,並賜宴慶賀。由於賜宴都是在著名的瓊林苑舉行,"瓊林苑"是設在汴京(今開封)城西的皇家花園。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以前,在瓊林苑宴請新及第的進士,故該宴有"瓊林宴"之稱。《宋史·樂志四》又載:"政和二年,賜貢士聞喜於辟雍,仍用雅樂,罷瓊林苑宴。"所以政和二年以後,又改稱"聞喜宴"。元、明、清三代,又稱"恩榮宴"。雖名稱不同,其儀式內容大致不變,仍可統稱"瓊林宴"。據載,遼也曾設宴招待新科進士,地點在內果園或禮部,但也沿襲宋人,稱之為"瓊林宴"。

宋朝狀元文天祥曾有一首《御賜瓊林宴恭和詩》描寫瓊林宴盛況:"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雲呈五色符旗蓋,露立千官雜佩環。燕席巧臨牛女節,鸞章光映壁奎間。獻詩陳雅愚臣事,況見賡歌氣象還。"

鷹揚宴

"鷹揚宴"是武科考鄉試放榜後而設的宴會。清制,武科鄉試放榜後,考官和考中武舉者要共同參宴慶賀,其宴就叫"鷹揚宴"。清吳榮光《吾學錄·貢舉》載:"武鄉試揭曉翼日,燕(宴)監射主考執事各官及武舉於順天府,曰鷹揚燕(宴),儀與鹿鳴燕(宴)同。"

所謂"鷹揚",乃是威武如鷹之飛揚之意,取自《詩經》"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大意是頌揚太公望的威德如鷹之飛揚)"之句。鷹揚既是對新科武舉人的勉勵,又是考官們的自詡。

會武宴

"全武宴"是武科考殿試放榜後舉行的宴會。自唐開始,武科殿試放榜後都要在兵部為武科新進士舉行宴會,以示慶賀,名曰"會武宴"。這在清吳榮光的《吾學錄·貢舉》中也有記載:"《通禮》武殿試傳臚後,燕(宴)有事各官暨諸進士於兵部,曰會武燕(宴)。 "清梁章鉅《浪跡叢談·武生武舉》也云:"文稱鹿鳴宴,武稱鷹揚宴,人皆知之;文進士稱恩榮宴,而武進士稱會武宴,則罕有知者。"

武科殿試不同於武科鄉試,故會武宴的規模比鷹揚宴要氣派得多,群英聚會,盛況空前。對大多士子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視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