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陰魂不散?

發表:2008-04-06 11: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李柱銘告別香港立法會:一個時代的終結 

李柱銘宣佈告別香港立法會,又是翻箱倒匣找報紙來看的時候。

哪份報紙說哪些言論,跟預期也不差太遠,只是竟然發現了這樣一件事情:

某大報發表了長篇的社論,說的就是李柱銘,至於對李柱銘引退的報導,兩篇稿子加起來,長度還不到社論的三分之一。

先此說明,香港說的大報、小報從來跟質量無關,銷量決定一切。

而這份社論言詞的辛辣,比香港傳統的親北京報章可要"先進"多了。

無論是傾向哪一個陣營的報章,說到李柱銘退出政壇,總離不開"姦"二字。

這裡尤其指的是去年李柱銘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促請美國總統布希趁著北京將要舉辦奧運,就人權等議題向中國施壓的事情。

當時香港媒體最先的反應,是把李柱銘的文章解讀為要求布希抵制北京奧運,"漢奸"指控不脛而走。李柱銘事後強調他的言論被曲解了,他沒有要求抵制。

可是,要為他抱打不平的繼續抱打不平,要炮轟他賣國的繼續罵他是賣國賊。去年如是,今天如是。

特意跑到幾個香港的網上論壇看看,情況不遑多樣,還是支持者與反對者,針對著"漢奸"二字持久地罵戰。

香港的政治和輿論就是這個地方教人無奈。

北京的眼中釘

李柱銘每次訪問歐美回來,都免不了"賣國"、"漢奸"的批評

自從1989年北京六四民運以來,李柱銘一直是北京的眼中釘。政權移交後,他多次訪問歐美,見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到美國國會作證,談香港的民主進程,爭取國際支持。

從前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罵他"唱衰香港",到親北京政團民建聯和輿論罵他是"漢奸",基本上每一次外訪回來,李柱銘都逃不過批評。

這裡教人納悶的是,究竟這所謂的"漢奸"行為,能對香港以至中國帶來多大破壞?如果外國領袖說上幾句批評的說話,中國就會倒下來,那當前中國的強大是否真的如此弱不禁風?

中國人的胸襟要是這麼廣闊,對國家的發展要是這麼有信心,為何如此容易對批評的言論暴跳如雷?

退休年齡

的確,沒有人是不可以取代的

畢竟李柱銘都快要70歲了,正如他自己所言,年紀比中國許多國家領導人還大,現在選擇退休,除了對9月進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泛民主派的參選部署略有影響外,實在不應該有太大的影響。

就正如民建聯,原主席馬力去年癌症惡化撒手塵寰,除了引來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補選中奪得馬力的立法會議席外,黨還是沒有塌下來。

的確,沒有人是不可以取代的。

教人意外的是,代表中國中央政府的駐香港官員反應倒是溫和。

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引了一句古語:"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說要是他到了這個年紀,也會選擇引退。

不同的媒體還是按照他們的立場,演譯李剛說的話,但是光從李剛口中來說,沒有一句明確的批評。

只是,無論香港的民主以後會怎樣發展,無論香港的泛民主派在將要來臨的選舉表現如何,"漢奸"和"香港民主之父"這兩個標籤到底哪個能貼進李柱銘的棺材,不到最後一刻,角力還是要持續下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香港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