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不可遏止的狂刨亂挖「群眾運動」

發表:2003-05-22 14: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半個多月前,香港和臺灣媒體報導,新疆數萬人正在濫挖羊脂玉,使當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在新疆的和田地區,有一條玉龍喀什河,又名白玉河,出產一種著名的玉石,叫做和田羊脂玉。顧名思義,總是說這玉石像羊脂一樣潔白潤澤吧?一塊體積較大的上好羊脂玉據說是價值連城,因此,夢想一夜發財的人們便蜂擁而至,數千人甚至數萬人開著40多台大型機械晝夜不停地亂採濫挖,使河道、植被受到破壞。

這種狂刨亂挖的事情早就屢見不鮮。

被我稱之為「狂刨亂挖」的群眾運動,可能發軔於挖甘草。甘草是一種很普通很有名的中草藥,似乎每單藥方都離不了,因之用量很大。說起來甘草很重要,其實價格並不高,一斤還不到一元人民幣。但如果一天挖3、40斤,也可以掙20來塊錢。這對於西部的貧苦農民來說,還是很有誘惑力。於是,盛產甘草的寧夏草原就遭了殃。大約是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寧夏東南部的草原上,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狂刨亂挖。過去挖甘草還有個規矩,不到手指頭粗細的不挖。現在就太狠,細得像麻繩的也不放過。挖完甘草,那密如蛛網的草根的世界就徹底毀掉了,大地就從綠色變成了黃色。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短短十來年間,僅挖甘草一項,寧夏就有800萬畝以上的草原受到徹底破壞。挖著挖著,不值錢的甘草就變成了值錢的髮菜。髮菜是一種像頭髮絲兒那麼細的植物,只因為名字與「發財」諧音,香港、廣東一帶的人喜歡圖個吉利,把價錢抬起來,內地的農民就不顧一切地去挖,也是把西部的大片土地挖得遍體鱗傷,最後寸草不生。

西部地區對梭梭林的破壞,也可以列入狂刨亂挖的群眾運動。梭梭樹與胡楊樹是組成和拱衛西部沙漠綠洲的主要樹種。正是在這些生命力極端頑強的樹種的拱衛下,星星點點的綠洲倖存至今。不幸的是,梭梭樹根部寄生著一種瘤結,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肉蓯蓉」,又被稱為「沙漠人參」。想發財的人們,用鋼絲繩拴住梭梭樹的根部,用拖拉機一拽,數十年上百年的大樹便連根拔起。好了,「沙漠人參」到手了,剩下的就是一片接一片的觸目驚心的沙坑。

最值錢的當然還是黃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狂刨亂挖群眾運動的矛頭開始指向黃金。據有關部門統計,那一時期挖金子的人數一度超過百萬。這支衣衫襤褸的流浪大軍,扛著最原始的挖掘工具,開著汽車拖拉機,覆蓋了全國每一處產金的山川河流,僅可可西裡地區就近10萬。原始的、掠奪性的開採嚴重地破壞了自然生態,大片的森林草原被毀滅。土法提純使用氰化物,把金場金礦附近所有的河流、水井變為劇毒。事情最後發展到進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處挖掘放炮,獵食珍稀野生動物,還與原住民發生大規模械鬥,甚至持槍設卡,禁止保護區人員進入。這種「全民採金」的狂潮此起彼伏,勢不可擋,差不多把全國有點金子的土地都翻了一遍才算告一段落。

從挖甘草,挖髮菜,挖「沙漠人參」,挖金子,直到今天的挖玉石,都對生態脆弱的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造成了嚴重的惡果。其原因,仍然是土地的產權不清,產權不合理。土地公有,公有就等於誰都不對每一塊具體土地擁有真正的產權,因此,誰都不對每一塊具體的土地負有責任;同時,公有也等於誰都對任何一塊土地擁有理論上的產權,誰都是國家的主人,當然啦,誰都可以去挖金挖銀挖玉挖錢。我敢和任何人打一個賭:只要繼續堅持土地公有制或近年來實行的承包制,繼續使產權處於模糊狀態,這種狂刨亂挖的「群眾運動」便永遠也不可能被制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