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悟道”留给世人的启迪与智慧(图)

作者:贯明 发表:2023-04-05 11: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说,他一生的偶像就是中国的心学大师王阳明
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说,他一生的偶像就是中国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幼年时读过许多道家、佛家和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多因为一字半解,况且那时只为读书读书,缺少知行合一的实践,因此不仅没有达到得道的境界,甚至连入门都谈不上。近二十年网络发达,各种网文鱼龙混杂,读书更加难以入心。混混沌沌无法静心思考,所作所为无力达济天下,甚至连独善其身也勉为其难。但无论如何,读书对于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静心读书当然更为重要。

既然想读书,选择什么样的书去读,也是一个必须去思考的问题。诸子百家,不可能一一去阅览,史籍浩瀚,也不可能买每一本都去通读。自古以来,成为圣贤便是文人雅士终其一生的志向,可历史上真正能被称为圣贤的人却很少。偶然有一天看到了一本王阳明大全集《知行合一》,内心深处豁然为之一亮。王阳明前半生处处不如意,甚至被追杀差点丢了性命,但“龙场悟道”之后,他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踏上了“由凡入圣”的道路。古往今来,能够做到“由凡入圣”的圣贤,据说仅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另半个是曾国藩。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远播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和他的同乡西乡隆盛一样深受阳明学的影响。据姚业鑫着《名邑余姚》所载,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七字。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说,他一生的偶像就是中国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他的经营哲学中到处能看到王阳明致良知的影子。稻盛和夫极为推崇王阳明的思想,对心学有很深的研究。两位大师的出生时间间隔500年,其思想仔细读来,两位圣贤之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在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最通俗的故事:一个叫心学,一个叫心法,无非是人心,人性即人心,打仗也罢,经营企业也罢,大抵如此。

龙场悟道的精髓:向内求索,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龙场悟道,究竟悟出了什么?精髓仅有8个字,足以让一个人重生!那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用王阳明自己的解释,就是说:“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能解决一切问题,不需要任何外来帮助。”

龙场悟道揭示了一个真理:原来圣人之道蕴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向外求理的方式是错误的。这就是“龙场悟道”的精髓。《阳明先生行状》和《阳明先生年谱》中的原文是“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生物者误也。”

龙场悟道之后,他开始在贵州当地讲学,名气渐大,还有人特意从湖南跑到贵州听他讲学。龙场悟道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王阳明“圣人之志”在特定处境之下的喷薄迸发,他认为向内求索,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因此也直接导致他与朱熹的向外“格物致知”之说分道扬镳。与朱熹学说的分离,同时也就是他自己以“本心”为核心理念的心学哲学体系建构的起点。在这个基础上,王阳明创立“知行合一”学说,成为他贯彻一生的实践原理。

自古英雄多磨难 坚守良知苦作乐

王阳明的一生,踏实修学,秉持良知,与奸臣斗智,与叛贼斗勇与往圣斗学。彼时明朝在位皇帝昏庸,宦官当权,朝局混乱,太监刘瑾对反对自己的人大肆残害。正德元年,王阳明因上书得罪了刘瑾,被抓进锦衣卫大牢,廷杖四十后大难不死,被贬往贵州修文县龙场镇。可心狠手辣的刘瑾并没有打算放过他,派出杀手沿途追击。

王阳明走投无路,心生一计,营造出跳河自尽的假象,这才死里逃生。一路跋山涉水,抵达人烟稀少、遍地荆棘的西南贵州。那时的贵州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瘴气环绕、蚊虫不绝。忽然来到这片不毛之地,住在毒虫肆虐的山洞里,衣食无着,同伴们不堪忍受恶劣的生存环境,心理防线崩溃,不久就病倒了。这里与华灯初上、锦衣玉食的京城相差甚远,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

王阳明虽自小家境优渥,可他没有沮丧气馁,而是乐观地重新站起来,帮助同伴们恢复健康、排解寂寞,在这暗淡无光的日子里增添了一抹色彩。身处穷乡僻壤,面对淳朴善良的民众,王阳明不仅垦地种粮,还积极帮助当地破除陈规陋习。村民们自发帮助他建起了一个茅草屋,大家伙终于有了栖息之所。不久,王阳明又在群山中觅得一处偏僻的钟乳洞,取名为“阳明小洞天”。他常常在洞中读书自省,钻习《易经》、写写文章。这种远离朝野、流连山间的生活,别有一番趣味。王阳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完成了“龙场悟道”。

战功显赫却遭诬陷 “赋闲”宣讲致良知

刘瑾被处死后,王阳明又被重新启用,辗转被推荐去江西剿匪,没多久土匪都被他打怕了。正德十四年,就在他在江西、福建这一带清剿土匪的时候,宁王朱宸濠发动了叛乱。王阳明一介文官,仅用35天,平定了宁王密谋10年的叛乱,用东拼西凑的几千人马,打败了了宁王率领的训练有素的十万精兵。王阳明旷世奇功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反倒为了皇帝的虚荣而献出战功,还因此而遭受了权臣的种种诬陷与诽谤。王阳明忍辱负重、潜心钻研,提出“致良知”说,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他的心学哲学。

明世宗继位以后,王阳明的功绩才得到了认可。王阳明的父亲去世,他回到家乡守孝,也因此而被朝廷“悬置”了起来,实际上即是“赋闲”在家。但王阳明不以为意,名满天下的他专注于办书院讲学,宣讲他的“致良知”说,给整个学术界带来了极大震动,“阳明心学”改变了中国思想史的整体格局及其发展方向。

嘉靖六年,朝廷忽又诏书数下,命王阳明为两广总督,前往广西平叛乱。嘉靖七年,王阳明病逝于江西,享年五十七岁。生命中的最后七年,既是他的“致良知”学说获得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他为国家为民而鞠躬尽瘁的最后阶段。

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却是极为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的。龙场参悟,仅仅八字,却赋予了他绝境之中重生,思想之泉更生。这位饱经磨难的千古完人,磅礴的思想从弱小的身躯内迸发,突破了时代的禁锢,为古代中国立下一座哲学丰碑。龙场悟道,它宣示了心的力量。一个人,无论多么艰难困苦的情形下,始终坚持良知,勇敢乐观,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向心灵深处搜索,就能找到宝藏,找到想要的一切,走出困境。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