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場悟道」留給世人的啟迪與智慧(圖)

作者:貫明 發表:2023-04-05 11: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說,他一生的偶像就是中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說,他一生的偶像就是中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幼年時讀過許多道家、佛家和儒家的經典著作,大多因為一字半解,況且那時只為讀書讀書,缺少知行合一的實踐,因此不僅沒有達到得道的境界,甚至連入門都談不上。近二十年網路發達,各種網文魚龍混雜,讀書更加難以入心。混混沌沌無法靜心思考,所作所為無力達濟天下,甚至連獨善其身也勉為其難。但無論如何,讀書對於人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靜心讀書當然更為重要。

既然想讀書,選擇什麼樣的書去讀,也是一個必須去思考的問題。諸子百家,不可能一一去閱覽,史籍浩瀚,也不可能買每一本都去通讀。自古以來,成為聖賢便是文人雅士終其一生的志向,可歷史上真正能被稱為聖賢的人卻很少。偶然有一天看到了一本王陽明大全集《知行合一》,內心深處豁然為之一亮。王陽明前半生處處不如意,甚至被追殺差點丟了性命,但「龍場悟道」之後,他的人生開始有了轉機,踏上了「由凡入聖」的道路。古往今來,能夠做到「由凡入聖」的聖賢,據說僅有「兩個半」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是王陽明,另半個是曾國藩。其學術思想影響深遠,遠播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和他的同鄉西鄉隆盛一樣深受陽明學的影響。據姚業鑫著《名邑余姚》所載,東鄉平八郎隨身攜帶的一顆印章上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七字。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說,他一生的偶像就是中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他的經營哲學中到處能看到王陽明致良知的影子。稻盛和夫極為推崇王陽明的思想,對心學有很深的研究。兩位大師的出生時間間隔500年,其思想仔細讀來,兩位聖賢之間也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都在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最通俗的故事:一個叫心學,一個叫心法,無非是人心,人性即人心,打仗也罷,經營企業也罷,大抵如此。

龍場悟道的精髓:向內求索,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龍場悟道,究竟悟出了什麼?精髓僅有8個字,足以讓一個人重生!那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用王陽明自己的解釋,就是說:「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無所不能,能解決一切問題,不需要任何外來幫助。」

龍場悟道揭示了一個真理:原來聖人之道蘊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向外求理的方式是錯誤的。這就是「龍場悟道」的精髓。《陽明先生行狀》和《陽明先生年譜》中的原文是「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生物者誤也。」

龍場悟道之後,他開始在貴州當地講學,名氣漸大,還有人特意從湖南跑到貴州聽他講學。龍場悟道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也是王陽明「聖人之志」在特定處境之下的噴薄迸發,他認為向內求索,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因此也直接導致他與朱熹的向外「格物致知」之說分道揚鑣。與朱熹學說的分離,同時也就是他自己以「本心」為核心理念的心學哲學體系建構的起點。在這個基礎上,王陽明創立「知行合一」學說,成為他貫徹一生的實踐原理。

自古英雄多磨難 堅守良知苦作樂

王陽明的一生,踏實修學,秉持良知,與奸臣鬥智,與叛賊鬥勇與往聖斗學。彼時明朝在位皇帝昏庸,宦官當權,朝局混亂,太監劉瑾對反對自己的人大肆殘害。正德元年,王陽明因上書得罪了劉瑾,被抓進錦衣衛大牢,廷杖四十後大難不死,被貶往貴州修文縣龍場鎮。可心狠手辣的劉瑾並沒有打算放過他,派出殺手沿途追擊。

王陽明走投無路,心生一計,營造出跳河自盡的假象,這才死裡逃生。一路跋山涉水,抵達人煙稀少、遍地荊棘的西南貴州。那時的貴州交通閉塞、經濟落後,瘴氣環繞、蚊蟲不絕。忽然來到這片不毛之地,住在毒蟲肆虐的山洞裡,衣食無著,同伴們不堪忍受惡劣的生存環境,心理防線崩潰,不久就病倒了。這裡與華燈初上、錦衣玉食的京城相差甚遠,彷彿由「天堂」墜入「地獄」。

王陽明雖自小家境優渥,可他沒有沮喪氣餒,而是樂觀地重新站起來,幫助同伴們恢復健康、排解寂寞,在這暗淡無光的日子裡增添了一抹色彩。身處窮鄉僻壤,面對淳樸善良的民眾,王陽明不僅墾地種糧,還積極幫助當地破除陳規陋習。村民們自發幫助他建起了一個茅草屋,大傢伙終於有了棲息之所。不久,王陽明又在群山中覓得一處偏僻的鐘乳洞,取名為「陽明小洞天」。他常常在洞中讀書自省,鑽習《易經》、寫寫文章。這種遠離朝野、流連山間的生活,別有一番趣味。王陽明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完成了「龍場悟道」。

戰功顯赫卻遭誣陷 「賦閑」宣講致良知

劉瑾被處死後,王陽明又被重新啟用,輾轉被推薦去江西剿匪,沒多久土匪都被他打怕了。正德十四年,就在他在江西、福建這一帶清剿土匪的時候,寧王朱宸濠發動了叛亂。王陽明一介文官,僅用35天,平定了寧王密謀10年的叛亂,用東拼西湊的幾千人馬,打敗了了寧王率領的訓練有素的十萬精兵。王陽明曠世奇功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封賞,反倒為了皇帝的虛榮而獻出戰功,還因此而遭受了權臣的種種誣陷與誹謗。王陽明忍辱負重、潛心鑽研,提出「致良知」說,進一步發展完善了他的心學哲學。

明世宗繼位以後,王陽明的功績才得到了認可。王陽明的父親去世,他回到家鄉守孝,也因此而被朝廷「懸置」了起來,實際上即是「賦閑」在家。但王陽明不以為意,名滿天下的他專注於辦書院講學,宣講他的「致良知」說,給整個學術界帶來了極大震動,「陽明心學」改變了中國思想史的整體格局及其發展方向。

嘉靖六年,朝廷忽又詔書數下,命王陽明為兩廣總督,前往廣西平叛亂。嘉靖七年,王陽明病逝於江西,享年五十七歲。生命中的最後七年,既是他的「致良知」學說獲得廣泛傳播的時期,也是他為國家為民而鞠躬盡瘁的最後階段。

王陽明作為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雖是短暫的,卻是極為豐富多彩而又艱難曲折的。龍場參悟,僅僅八字,卻賦予了他絕境之中重生,思想之泉更生。這位飽經磨難的千古完人,磅礡的思想從弱小的身軀內迸發,突破了時代的禁錮,為古代中國立下一座哲學豐碑。龍場悟道,它宣示了心的力量。一個人,無論多麼艱難困苦的情形下,始終堅持良知,勇敢樂觀,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向心靈深處搜索,就能找到寶藏,找到想要的一切,走出困境。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