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面临双重挑战:外语上去了 方言减少了

发表:2004-10-06 05: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那些把英语作为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的中国学生,对汉语学习却提不起兴趣,在他们中间推行汉语表达和书写标准也有一定困难。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老师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23岁的黄希(音译)是北京工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今年刚毕业,现在是一家公司在上海地区的销售代表。上学时,他曾在中文作文大奖赛中得过较好的名次。然而,他认为自己现在的汉语水平已远不如前,原因是自己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英语学习上。

  他说:“当我和别人交谈时,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不像一些人,他们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他们的汉语水平很高,词汇也很丰富。”他说,“我也没办法,最重要的是,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能保证我在外企找到一份好工作。”

  然而,教语言的老师对许多人汉语水平的下降感到担忧。北京师范大学的现代汉语教授周逸明(音译)说:“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对英语的重视太过了,在很多地区和场合,人们根本就不用英语。”他说,“懂得一些英语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但在中国,汉语是自己的母语,汉语才是第一位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学英语,在很多地区,孩子们甚至在幼儿园就学英语。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市的一些幼儿园打出的招生广告说,他们的幼儿园只用英语教学。最终,上海市教育局不得不介入此事。

  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狂热及其对汉语的影响也引起了中国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的一位官员说:“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了。”这位官员强调,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加强汉语教学。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各地横向交流的日益紧密,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全国通用的语言。于是,中国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推广普通话,并于2001年把普通话及其书写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写入了法律。

  在中国,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其普通话要达到一定级别;政府部门、媒体以及在公共场合举行各种活动,人们都须说普通话。

  但教育部的这位官员认为,随着政府大力提倡普通话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方言很可能受到较大冲击。他说:“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普通话的市场日渐壮大,而方言的市场则日趋萎缩。最后,方言只能作为历史被保存在博物馆里,成为语言学者进行研究的对象和材料。”


(环球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