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習近平在遼寧省錦州市考察了遼瀋戰役紀念館。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2年8月19日訊】8月19日,中共眾多黨媒現驚人一幕。而在中共新華社的通稿中,習近平九次提及「東北振興」。在中共奪取政權前,曾經是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東北,何以出現今天這一慘景?其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8月19日,中共各大喉舌統一呈現罕見一幕,《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頭版,以幾乎整版篇幅,報導習近平近日到遼寧瀋陽考察,整個版面沒有其它中共常委的任何新聞。
中共新華社發布的通稿,九次提及「東北振興」,全文近5千字,並配發三張習近平照片。
東北三省生活著滿、蒙、回、朝等多個少數民族,同時又是邊疆大區,毗鄰俄羅斯、北朝鮮,地理位置敏感。事實上,在中共奪取政權前,資源豐富的東北曾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張作霖統治東北時積極振興東北實業,在東北地區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當年的中國工業總產值中,東北佔比高達85%;東北當時甚至超越了日本,成為亞洲的第一大經濟體。
然而今天,在中共的統治下,東北早已成為經濟落後地區,並導致東北人口嚴重流失。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人口10年減少1101萬人。
一方面,東北是中共計畫經濟體制建立最早、影響最深的一個地區。
2016年,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表示,東北是研究前蘇聯計畫經濟的最佳樣板,「很多人還沒有真正理解或相信市場的作用。」
「東三省仍存在三個不相信:不相信市場的力量,不相信民營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的力量。政府仍青睞於大項目,大投資,大央企。」
遼寧鞍山的一名製造業私營企業老闆說,為什麼東北企業一張嘴就是希望得到政府的幫扶,就是因為政府管得太多、太死。
而另一方面,整個東北的衰落與中共的國企改革密切相關。
1949年之後,資源豐富的東北成為發展重工業的基地,許多大型國企落戶於此,如長春第一汽車廠、瀋陽第一工具機廠、本溪鋼鐵公司、瀋陽飛機製造廠、遼源煤礦、撫順煤礦、大慶油田……。東北的糧食、鋼鐵、木材、煤炭、電力源源不斷地輸往南方,支援著四方。
不過,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東北面臨著礦產資源枯竭、工業結構失衡、企業步履艱難、效益嚴重下滑、接續產業匱乏等多重問題。國企改革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拖欠工資方面更是家常便飯,很多人處於貧困潦倒的困境。
當時推動國企改革的是1998年任中共總理朱鎔基。由於國企改革,導致大量人員失業,引起不少反對聲浪,這給了在鄧死後攫取大權的江澤民插手經濟的機會。1999年上半年,江澤民開始系統插手經濟,先是金融、農業、扶貧,然後是國企改革、加入世貿等等,並藉機奪取朱的權力。
江澤民的改革思路和朱鎔基大相逕庭。朱鎔基的思路是從市場經濟規律、國有企業內在變化的角度看待改革,「要創造條件,使企業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不能再由政府各部門用行政干預來代替企業作生產經營決策。」簡單說,就是政府不需要直接管企業了,政府機構可以減員。
而江澤民則是大談所謂」加強黨的領導」,強調「以公有制為主體,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調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要進一步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它們在企業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可由一人兼任」。
江澤民在攫取了經濟大權之後,帶頭「悶聲發大財」,以「改革開放」為名,瘋狂盜取天量國家財富。在其示範、縱容之下,各級官員腐敗叢生,大肆侵吞國有資產,中國經濟繼續衰落,東北經濟更是如此。
2016年4月網上曾流傳一篇文章,名為《官僚主義如何毀了東北經濟》,文章列舉了五個方面:假大空糊弄上級,打著民生的旗號搞各種政績工程;官商勾結,瘋狂抓權,各大領域腐敗問題層出不窮;懶政惰政,吃拿卡要,腐敗之風盛行東三省;關係之風盛行,官員與民爭利,企事業單位「逆淘汰」之風盛行,有才能的人開始遠離東北;官僚水平低下,卻視人民群眾利益如草芥,官商勾結,官黑勾結層出不窮。
就東北而言,中共的國企改革在毀掉東北經濟的同時,這些中共權貴集團卻賺了個盆滿缽滿,將1949年以來,無數東北人辛辛苦苦,拚死拚活創造、積攢的全部「家底」瓜分殆盡,而這本應是屬於人民。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