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7日訊】房子賣掉還不夠償還銀行貸款,這種「倒掛」現像在溫州愈演愈烈。一些中介、銀行、法院等人士最近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之前房價在高位時,滿負荷貸款的新建商品房,如今在房價暴跌後,大都面臨成交價低於銀行貸款的窘境。從理論上看,這些商品房將面臨成交價不足償還銀行貸款的風險。
雖然理論不見得都符合實際,但房價一旦暴跌,就難以再賣個好價錢,成交價不足償還銀行貸款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業內預測,在房屋供應量放大、實體經濟尚無起色的當下,下半年溫州房價還可能下降10%左右。房價暴跌已產生社會信用風險,個人「棄房」或「跑路」的已經較多,銀行成房東的現象將不可避免。
事實上,溫州房價已經連續23個月下降,一些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峰時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個別豪宅甚至「攔腰斬斷」。這說明房價總有其市場規律。房子雖有現實需求,但若指望靠高房價投資炒作發橫財,則必然要承擔相應的風險,「高」處不勝寒。
銀行本是金融機構,而今卻成了房東,未免有點兒「不倫不類」。溫州銀行成房東,無論是相對投資價值,還是相對自主需求,這個結果都是房地產市場的一種敗落縮影。這或許能表明,房地產已經不再是溫州銀行的「優良資產」,也不是投資客的優良資產,而是一種砸在手裡的垃圾資源。
不久前,溫州「限購令」鬆綁,想以此激活房屋市場交易。無奈房價太高了,鬆綁之後也是枉然,事實上不過是地方政府一廂情願的病急亂投醫罷了。
然則,中國房價到底高不高呢?一個基本的認識是:工薪階層,甚至許多「體制內」的人士都買不起。可在一些專家、開發商,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看來,中國房價的春天似乎還沒有真正到來,他們依然專業地分析著、預期著中國房價的下一高度。這種「導向」作用,不僅使房子失去了「本來面目」,演變為一種極具保值、升值能力的金融類投資品,更使炒地皮、炒房成了各類投資人追逐的遊戲。眾多投資者不惜下血本,把「寶」押在房地產上。殊不知,這是一場危險的遊戲。熱衷於其中的投資者,在享受著投資帶來的快感的同時,也往往在「儲蓄」並放大著「跳樓」的風險。
成交價不足償還銀行貸款、銀行成房東的現象,不敢說很普遍,起碼也不是少數,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各地開始悄然出現的「鬼城」就是明晃晃的例子。可惜的是,這樣的信號似乎並沒有引起有關方面的太多重視。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專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誤導,更不乏地方政府的財政「依賴」,他們不願意失去這塊「創收」園地。
毋庸諱言,房地產因為價格離譜,已經成了中國經濟的燙手山芋。這種現象,不僅引發諸多借貸風險,而且也使「居者有其屋」成了奢侈的夢想。如果再不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或者片面地以為「風險可控」而無所作為,那後果著實是非常可怕的。
来源:國際金融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