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10日訊】一直將美國作為參照物和追趕目標的中國民眾,忽然發現,一直以發展中國家自居的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商品價格開始「趕英超美」了。
拿著世界上低水平的收入,承受著世界上高昂的物價,而且物價還在上漲,放在銀行的儲蓄仍在不斷縮水,中國民眾的當下生活空間越來越顯逼仄。
物價「趕英超美」
經濟越發達,物價越貴,這個常識硬殼曾經年累月地深埋在民眾大腦。但是當數億大陸百姓糾結於周邊物價的騰雲駕霧時,一些出國赴美的人走下飛機後,驚奇地發現,美國的很多物價,竟然比中國便宜。
而「美國物價低於中國」的圖景,從前年華爾街金融危機起,就被有心人勾勒,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攜帶證據加入,填畫這個新《海國圖志》。
兩年前的一次網購,讓網民小秦印象深刻。作為一個戶外運動愛好者,小秦一直想買一件能夠保暖防水透氣的衝鋒衣,在國內市場上,只要是稍微正規的品牌衝鋒衣,即使是國內品牌,價格動輒上千元;哥倫比亞衝鋒衣等國外著名品牌更是高達兩千元左右。
這超出了小秦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個偶然的機會,小秦在一個美國的購物網站上發現,一件哥倫比亞衝鋒衣打完折後只要6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不到500元,通過一個代購網站,加上手續費,最後這件衣服僅花費了小秦五百多元,而國內同樣的衣服價格在1500元以上。
財經評論家時寒冰關於中美物價對比的一篇博客,近期更是在網上瘋轉。時寒冰最近去了一趟美國,在洛杉磯「遇到一群中國遊客,購物之多可用瘋狂來形容。在一個賣箱包的商店,幾乎每個從中國去的人都買兩個以上的箱子,因為,他們要裝下所買的商品。他們一邊挑選著商品一邊驚詫著:這裡的東西怎麼會比國內便宜這麼多?!」
時寒冰隨後對比了上海和美國洛杉磯的物價:在中國一套賣3萬元左右的Armani(阿瑪尼)西服,在洛杉磯用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錢就可以買到;寶馬Z4的價格,洛杉磯的廣告上標注報價為29881美元,中國的價格,聽一位朋友介紹,大致在50萬元到80萬元人民幣之間。
受過統計學嚴格訓練的經濟學家左小蕾,也參與了物價的跨國大比對。她發現,美國加州機場商店的美制風衣,按照1比8的兌換率,不到北京賽特商場風衣價格的五分之二。若按人民幣升值後的1比6.8兌換率,價差更大。
帶給中國人沮喪的不只是美利堅合眾國。某一法國製造的服裝價格,進口到中國後,左小蕾按照1比11的歐元匯率測算,結果是中國國內價格幾乎高出法國當地價格一倍。「如果加上按照法國服裝出關後退稅的價格,就不止一倍的價差了。」
不過,這些國際名牌商品,考慮到進口到中國要徵收很高的關稅,再加上運費等因素,所以在中國賣得比西方貴,並不令人吃驚(儘管貴四五倍仍然有些不甚合理)。但是,一些中國製造的商品在中國居然比美國貴,實讓人匪夷所思。
美國一位研究中國經濟的華裔學者就吃驚地發現,他在美國超市沃爾瑪買到的中國大陸生產的質量不錯的登山鞋,一雙價格只要2.99美元。之後,他給一位中國經濟官員打電話講了此事,對方不信,說在中國大陸出售的登山鞋,「三百元人民幣買的還是爛牌子,好一點的都要一千多元。」
在中國生產的levis牛仔褲在中國商場大多數要賣到上千元一條,而在美國levis的官方網站上大部分價格都在50美元左右,低的只要35美元,高的也不超過80美元,換算下來,價格只有不到國內的一半。
廚房用具是中國製造的長項,但享受此福音的似乎是美國人民。剛到華盛頓工作半年的老吳最近發現,梅西百貨一套七件套的鍋,既有平底炒鍋,也有湯鍋、奶鍋和煎鍋,全都有厚厚的不鏽鋼鍋底,「MadeinChina」,打完折70美元,不到500元人民幣。而這種高質量的不鏽鋼炒鍋,在國內價格一隻就得數百元。
比較總是讓情緒跌宕。一個在美國的留學生在天涯論壇上發了一個帖子:行走在美國的超市裡,我的內心充滿憂傷。不止一個中國人在逛了美國的超市或者商場後心生酸楚。那些在國內價格高高在上的所謂名牌,在美國是以國內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的價格在出售。
即使是構成普通百姓最大消費支出的農產品,包括糧食、水果蔬菜、肉蛋家禽海鮮等,美國的一些價格也相對比中國實惠。在美國生活的中國記者高娓娓在自己最新出版的書中記錄道:在紐約法拉盛的華人超市,活螃蟹海鮮,一打12只任你挑,價格根據季節、質量而變,從5.99美元到12.99美元。豬肝、豬心、豬腳、骨頭之類,每磅價格都在0.50-0.99美元之間。泰國米,50磅(約45斤)裝的,18美元左右一袋;葡萄,0.99元1磅;6瓶百威啤酒7美元;橙子,3—5個1美元。
「一家三口,在生活上,如果你不出去吃喝,平平常常,一般的日子,每個月差不多300美元(2000元人民幣)就夠了。」高娓娓稱。
當然,農產品方面,由於在中國居民消費支出中佔據了絕對比重,而美國並不是,因此絕對價格大多還是美國貴。如在美國,大白菜,1斤價格相當於大陸人民幣3.3元;西紅柿1斤價格相當於大陸6.7元。
住房方面,一位赴美的中國留學生做了統計後對《鳳凰週刊》記者說,在美國的二線城市,購買兩室一廳的90平米聯體別墅(不算地下室),在一個不錯的區需要20-25萬美元;如果是租房則需600-800美元/月。
而即使在洛杉磯、加州和紐約、華盛頓這樣的一線城市富人區,其房價也遠低於中國的北京和上海。洛杉磯富人區的一棟使用面積350平方米左右、相當於上海500、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別墅,價格僅為15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相當於1.8萬元到1.9萬元每平方米,這個價格在上海市區連一般的商品房都買不到。而且這棟別墅還附帶一個能停兩輛suv的大車庫,附送一個600平方米的院子。
除此之外,美國的房產都是永久產權。在美華人瀋群最近在推銷新書《美國也荒唐》時,回答網友提問說,美國的房子不僅是永久產權,而且房子上面的天空,房子下面800米以內的地也是屬於房主的。只有高於一定的高度之後,天空才是國家的,如果在地下800米以內發現了石油或者其他礦產,這些資源都歸房主所有。
這些都是絕對價格(按匯率直接換算物價)比較。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或者考慮相對價格(物價在中美兩國居民收入中的相對份額),這個差距將更加驚人。
目前可用的權威公開數據是,世界銀行2007年12月底公布,中國2005年的購買力平價為3.45,即1美元相當於3.45元人民幣。那麼上述這些商品的價格折合成人民幣的價格之後,將比現行匯率的計算還要便宜一半。
想像一下:一套Armani(阿瑪尼)西服3000元人民幣,寶馬Z4跑車10萬元人民幣。豬排骨4元人民幣一斤,泰國香米45斤只要60元。三口之家一個月的食物花銷,只需1000元人民幣就搞定!
而按照物價收入比,差距將更加刺眼。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月均收入為1431元和430元人民幣;而2009美國居民人均收入為42240美元,月均收入為3500美元左右。
在美國,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只要1美元,看一場電影只要8美元,佔美國公民每月收入的萬分之三和千分之二。而在中國,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在20元人民幣左右,一場電影平均也需要50元人民幣左右,佔中國城鎮居民每月收入的1.5%和3.5%左右,相當於美國居民負擔的費用的50倍和17倍左右。
另外一個尚未被提及的價格則是政府公共服務的價格,美國也比中國便宜。被中國人稱為新三座大山的教育、醫療和養老,在美國這個以資本為主義的國度,基本上對居民沒有形成什麼壓力。
前述中國留美學生花三天調查後得出,醫療方面,美國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保險公司買保險,一些企業更直接幫員工買完保險。儘管醫療保險豐厚程度不同,但看病基本由醫療保險覆蓋,只需要極少的藥費。
教育方面,兒童享受12年義務教育不用交學費,並且政府對18歲以下的每個兒童給予每月400美元左右的補助金,當地叫做牛奶金。
對於老人,60歲以上的有1000美元左右的生活補助,65歲以上的老人則除了政府有補助外還可以領取自己的退休金了。若是殘疾人,福利待遇更是超乎想像。
在交通方面,美國的高速公路全部免費,中國養車,則要面臨森林般的費用。
「因而這些福利也解除了美國中年人的很多經濟負擔。所以這裡的老外從不存錢,而且常常是負資產,想想也許是沒有後顧之憂的緣故吧。」一位在美打拼多年的華商反思後說。
美國的低價秘密
影響物價的因素有很多。美國物價低廉,一個無法迴避的因素是美國多年來保持了極低的通脹率。數據顯示,1990年到2000年,美國則幾乎實現了「零通脹」;2000年到2010年,美國CPI一直在2%上下浮動。
當下,美國通脹率又接近歷史低谷,而中國恰好處於近10年的高峰。以最近一個月10月份的物價指數為例,美國10月份CPI為1.2%,而中國10月份的CPI為4.4%。
從美元誕生100多年來,美分作為最基本的貨幣單位,仍然在市場上流通,美國物價的穩定由此可見一斑。而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分」作為人民幣最基本的貨幣單位,幾乎已經退出了流通領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物價上漲速度之快。
於是,美國居民過去二十年所經歷的生活,被形容為:居民收入年年上漲,而價格始終在低位保持穩定,相對於越來越高的收入,物價顯得越來越便宜。
這種「低通脹高增長」的效應,讓人感覺美妙。
根據主流經濟學派的觀點,失業率與通貨膨脹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反向關係。即當經濟增長時,一般也會出現通貨膨脹。根據這套理論,中國一些政策建議者10年前力主通過溫和通貨膨脹政策,以實現高增長。但通脹的過程也是一個財富向富裕人相對集中的配置過程,於是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中也擴大了貧富差距。
但美國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內,為何能夠保持低通脹和高增長並存的局面?
部分是源於美國處在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頂端,因而所帶來的紅利。一些學者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美國首先是大量進口消費品的物價持續下跌,直接帶動物價下降,然後是大量工業用廉價初級產品進口,亦降低了美國公司的生產成本。據估計,進口價格的下降對美國消費物價指數的下降貢獻了約0.6個百分點。
美國的低通脹,更在於美元的霸主地位,而使得全世界人民不願意美鈔不值錢。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採取促使美元越來越值錢的強勢美元政策後,全球對美元需求日增,現今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約佔6成;在國際貿易中,有2/3是用美元結算的;國際證券發行總額接近50%用美元;國際貸款總額中以美元計價部分也接近一半;所有美鈔66%都是在國外流通的,約3/4的新增發美鈔被外國人所持有。
美元保值升值的強勢,一邊使得進口產品的價格變得相對便宜,使得國內旺盛的消費無法推高物價;一邊吸引全球資本大量流入,推動投資擴張,促進經濟增長,使得低通脹和高增長得以同時實現。
但從2008年美國陷入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增長放緩,為了刺激經濟,美國採取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甚至不惜動用類似直升機撒鈔票的行為來刺激經濟,先後兩次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共計向市場注入了超過1.7萬億美元的流動性資金。在同樣的時間段,中國面對拍岸而來的經濟寒浪,也掀起了天量放貸潮。
同樣是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卻沒有出現通貨膨脹,而中國是通貨膨脹得火熱。經濟學家趙曉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美元放水,其他國家吸收其流動性,這個過程中美國坐收鑄幣稅,這與中國大陸放水淹自己百姓是兩回事。
「美元三分之二是在國際市場流通,他們實際上在用全球的通脹來解決自己國內的通縮。」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大量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流通,因此全球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共同分擔了美聯儲增發貨幣所帶來的成本。
也有學者認為,中美兩國構成如此差異的根源在於,兩者在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十分有利於美國的經濟關係。
中國不斷以解決就業為驅動,通過各種政策工具推動對美國的廉價出口,這全面壓低了美國的商品價格,特別是日用品價格,同時中國又將掙得的大量美元兌換成各種形式的證券資產,在美國安安靜靜儲備了起來。這從供給和消費兩個方面「友好」抑制了美國物價上漲的空間。
反觀自身,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歷了1988年、1994年、2007年和2010年四輪通脹,通脹高峰CPI的漲幅分別為18%、21.7%、8.7%和當前的4.4%。人民幣的幣值貶值速度遠遠超過美元,購買力也不斷下降。
不同的交易成本
中美物價反常的背後,除了國際政治經濟分配體制使然外,更是兩國內部各自司法、經濟體制差異的結果,這種制度成本的差異體現在從生產到流通以及交易等各個環節。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聶輝華最近撰寫的一篇文章被廣為轉載:《為什麼「中國製造」在美國更便宜》聶輝華認為,市場資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能否實現規模效應,是能否降低商品生產成本,從而降低物價的一個因素。
以知識產權為例,如果政府能保護好企業的知識產權,市場上就不會有那麼多假冒偽劣商品,優勢企業就可以實現市場擴張,從而像美國那樣形成規模化生產,並最終通過降價讓消費者得到好處。
相比較而言,由於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中國企業創新的產品往往迅速被「山寨」,無法獲得應有的回報,同時市場份額也被瓜分,無力實現市場整合和規模效應。
和規模效應有關的還有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聶輝華認為,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上,一旦一個企業通過降低成本或者創新產品在競爭中勝出了,它就可以通過收購其他企業進行大規模擴張,因為其他企業根本不能生存下去。所謂「贏者通吃」其實就是充分競爭的必然結果。
經過長期的生存競爭,每個行業就只剩下少數幾個品牌可以相互抗衡。例如,運動服裝業由耐克和阿迪達斯平分天下,碳酸飲料業由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分而治之,而皮包業由Gucci、LV、Fendi和Coach四強稱雄。
優勝企業憑藉品牌聲譽,一旦有了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成本自然降低,售價也相應降低。例如全球500強老大沃爾瑪連鎖店,靠的不是高利潤,而是薄利多銷。
而中國存在很大的資源誤置,很多國企虧損卻不能退出,很多私企盈利卻無法擴張,從而難以形成大品牌、大擴張、低成本、低利潤的良性循環。
中國商品生產中的流通成本也居高不下。美國一位研究中國經濟的華裔學者也發現,目前中國大陸的鐵路貨運是超負荷的,要想申請一個車皮指標,在運費之外的額外支出有時竟然高到五千到五萬元之間。
此外,大陸高速公路收費之重,交警罰款之多,更是將運輸成本推高。據媒體報導,廣州到北京的特價機票大約在700元左右,但如果開車從廣州出發到北京,僅僅是高速公路的過路費就已經高達1400元。
這還是你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檢查。一位常年從廣州送貨到北京的司機說,他每次往返大約有7000元的罰款和敲詐。各種成本如此算下來,從廣州運貨到北京的運費比從廣州運貨到美國還貴。
缺乏完善的司法保護以及誠信制度的缺失,也是使一些企業寧可產品低價出口,而不願冒風險在國內銷售。
一位在大陸投資的台商直言,大陸貿易商缺乏誠信,拖欠貨款比比皆是,生產商只有提高出廠價格才能保障自己的利潤。而出口只需與外商簽訂合約,其他不用擔心,發貨之後,錢就到手了,「沒有麻煩,錢少賺點,但風險也小。」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外貿出口訂單下降,儘管有關方面呼籲企業擴展內銷,但一些外貿企業寧願降價出口也不願意做內銷。
國內的高風險必然要求更高的回報。安朗童話世界(香港)有限公司業務推廣總監林彩朗告訴本刊記者:「現在我們出口美國的一雙鞋價格是八九美元,而內銷價格要200元至300元人民幣。」
聶輝華認為,更多的不確定性來自事前的交易費用和事後的交易費用。在關係橫行的中國市場,一個工廠要拿到訂單,要花多少時間和財力去請客送禮?好不容易拿到訂單,又要花多少時間和財力去拿到貨款?
與國內各方打交道的這些「公關費用」,最後都被算進生產成本裡,國內價格只能水漲船高。儘管表面看起來,相對於美國,中國仍是生活水平較落後的國家。
哥倫比亞衝鋒衣在美國梅西商場的價格為什麼僅僅相當於中國的一半,還和商業模式有關係。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歐美百貨商場是買入制的,中國的百貨商場是聯營制的。所謂買入制,就是指梅西商場的這件哥倫比亞衝鋒衣是梅西商場從品牌商手裡買入後再銷售的,梅西百貨賺取進貨價和零售價之間的差價。
而中國北京王府井百貨的那件哥倫比亞衝鋒衣是品牌商或代理商放到商場銷售的,王府井百貨從每一筆成交金額中按合同約定的比例提取利潤。
在進貨方面,由於梅西本身是採購商,同時其供應渠道是垂直的,製造商—品牌商—梅西,梅西控制著零售終端,所以是梅西向品牌商壓價,品牌商向製造商壓價,為了儘可能地獲得利潤,梅西有動力也有壓力去盡量壓低進價。
橫向上,為了和別的賣場競爭,類似梅西這樣的國外賣場也必須盡量壓低售價,定價高了賣不出去,否則一旦錯過季節就變存貨了。如果一個商場存貨增多,流動資金很快就枯竭,倒閉不可避免。
相比之下,中國的百貨供應商是金字塔層級:製造商—品牌商—中國總代理(可能之前還有個大中華區或亞洲總代理)—分級代理—商場,這每一層都要加價賺錢,雖然商場是終端環節,但是由於它不需要花錢購入商品再銷售,並且如果成交價越高其抽成利潤越大,所以商場根本沒動力去壓價。
在銷售環節,聯營制的王府井百貨不用採購商品、不用庫存、不用損耗、不用佔流動資本、不用支付營業員薪金,扣除水電物耗後就是淨利了,所以王府井百貨不在乎定價高,價格越低其抽成越少。
作為一種重要的制度安排,稅收也是決定物價高低的重要因素。稅收被稱為公共服務的價格,2009年中國政府實際收入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宏觀稅負超過了30%,即政府收入超過GDP總量的30%。而美國2009年的財政收入為2.8萬億美元,佔當年美國12.9萬億美元GDP的21.7%。
對於消費服務和購買商品中所包含的稅款,中國老百姓一直沒有「被」遺忘。
「一袋價格為2元的鹽,包含大約0.29元的增值稅和0.03元的城建稅;你去餐館吃飯,最後結賬時不論多少,餐費的5.5%是營業稅及城建稅;如果花100塊錢買一瓶護膚品,其中除了14.53元的增值稅外,還包含25.64元的消費稅和4.02元的城建稅……」這是NGO組織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一份公民稅收手冊中提到的數字。據統計,中國國內商品價格含稅量高約35%以上。
而美國商品的價格都是把商品價格和稅分開繳納,各州的消費稅稅率最高只有10%左右。同時在購買商品或消費服務的時候,美國稅收制度存在大量的免、抵、扣條款,納稅人在填寫年度納稅申報表時,可以依據有關規定將某些開支從其年度應稅毛收入中扣除,以形成經調整的應稅總收入,再以此為基礎進行納稅。
另外,部分個人退休賬戶、個體經營者的退休年金計畫、學生貸款利息、贍養費、某些教育費用開支以及搬遷費用等也可依據有關規定從應稅總收入中予以扣除。
中國各個地區也存在大量的針對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由於這些政策大多數反而是針對開發區內的出口企業,給企業降低的成本好處並沒有為中國的居民所享受到,而是成為促成美國低物價的另一原因。
中美之間的貿易也影響著中國和美國的物價對比。和國內商品價格的含稅量相比,中國出口商品的出口含稅相對較低,一方面因為出口商品的資源成本較低,如出口加工企業獲得的勞動力、土地、稅收優惠;另外中國為了鼓勵出口,對出口商品實施出口退稅,同時對進口商品實施較高稅率。而美國經過數十年的關稅貿易談判已經把海關稅率降到目前的2%以下。
物價裡的租金
中國連續多年飆升的房價,也對物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過去十年,全國的房價平均上漲了500%,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方,漲幅超過1000%。房地產價格的提高,直接提高了商業地產的租金價格,增加了經營成本。
從2006年到2009年,在全球最貴商鋪的排行榜上,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外灘的租金從前50名逐漸上升到前20名。目前北京前門商業街每平方米的年租金已經達到了3700美元,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接近美國第五大道的租金水平。
拋開這些皇冠上的鑽石,普通的商鋪租金最近幾年也開始急劇上漲。北京一個普通街道臨街店面的每平方米年租金已經達到3000元,一個40平方米的小店面月租金高達萬元。而僅僅在兩年以前,這樣店面的租金只要三千元左右。
據媒體報導,在廣州,一個小區內的商鋪平均租金在8月份還是150元/平方米/月,而現在即使是位置靠內的毛坯商鋪,租金也要230元/平方米/月,短短的一個月內上漲幅度超過80%。
這些租金飆升,必然體現在最終的商品價格當中,由消費者來承擔,更為重要的是,高昂的渠道和商鋪成本,讓一些本有意做內銷的外貿企業打消念頭。
除了房地產的有形租金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來自權力的租金。權利的租金包括利用特權進行合法的尋租和非法的尋租。交通費是居民的一項大支出,而中國大城市的出租車行業屬於典型的合法尋租。
在美國,人工成本貴,車本身很便宜,以至於租車比打車便宜,在奧蘭多租一輛很新的轎車,一整天不過18美元(還包括保險在內)。
在泰國曼谷,車和人工成本與中國北京上海相等,但出租車起價7元人民幣,如果打表,價格一般比京滬等城市便宜40%。
在北京上海打車價格不菲,在於司機經營出租車,首先要繳納高於汽車款兩倍到三倍的價格購買出租車,然後再每個月上交五六千元的所謂份子錢,出租車管理公司收取費用的依據是由權力分配的經營牌照。而這些費用全部都要由乘客來承擔。
另外一種租金形式為非法尋租產生的各種腐敗。依據相關學者的研究,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一度稱,「中國租金總數佔GDP的比率高達20-30%,年絕對額高達4萬億到5萬億元。巨額的租金總量,自然會對中國社會中貧富分化加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而這些租金都陸續攤入了物價,交由弱勢階層買單。正是這些非法以及不合理但合法的租金,生發出了超越國情的奢侈品消費、龐大的地下經濟、日益脆弱的民生感受等一系列「不正常經濟現象」。這也由此撐開了一個命題:擒拿通脹之虎也需仰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