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在台教育傳承地-台大、師大(圖)

作者:鄭少凡 發表:2010-01-16 13: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外國人想學華語,除了在所在國家的中學或大學選修漢語外,另一個選擇當然是直接到華語國家──兩岸的中國或臺灣來學習。相較於中國這個孕育中華文化淵源之地,臺灣在華語市場的推廣是否有哪些優勢可以借鑒?

 

台大華語研習所暑期班的學員約有130150人。台大華語研習所提供

歷史悠久的臺灣師大國語中心華語教學

師大國語中心從1956年成立至今,是全臺灣從事華語教學歷史最悠久的機構,目前也是臺灣華語中心中規模最大者。國語中心的華語課程分9個等級,每一期學生人數近1,800人,學生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國語中心主任周中天開玩笑說,師大國語中心大概是全臺灣最"國際化"的地方。

師大早在53年前就開辦國語中心教授華語,不過這樣的因緣純屬偶然。當時美國常春籐大學有5位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生,結伴飄洋來到臺灣,四處詢問哪裡可以學中文,找到師大國文系。但當時臺灣會講英文的人不多,於是輾轉到師大英語系,當時的系主任梁實秋指派了一些年輕的老師,在課餘時間用家教的方式在教室裡上華語課,3個月後,效果不錯。這5個美國學生要求繼續學習下去,並且寫信回美國推薦其他人來學,於是國語中心的前身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老一輩中文學習者七、八成出自師大

周中天欣慰地說,美國老一輩學中文的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在臺灣學的;而這些曾在臺灣學中文的人,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會說是在師大國語中心學的。周中天表示,據非正式統計,全世界在師大國語中心學過中文的人數約有5萬人,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以上,且具有中等以上的工作與學術成就。"所以我覺得國語中心對國家大的貢獻是,在國際空間爭取到了好幾萬個對臺灣友善的朋友,華語教學光從這一點來看就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兩岸華語市場優勢各存

周中天表示,早年並沒有"中文熱"這個名詞,較早前學中文的學生大多是嚮往中華文化、傳統、中國歷史,就像對其他文化感興趣的人士一樣,人數不多。近十幾年到中國經商、旅遊、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學中文也就逐漸變成一種熱潮。而中國普遍來講,學習中文的費用與生活花費較低,政府提供很多學中文的優惠,加上"中國"這名詞在文化上、語言上的號召力大,大家都想到"中國"學中文。這些都是吸引外國人到中國學華語的優勢,根據臺灣教育部去年做出的統計,到中國學華語人數是臺灣的20倍。

但是,周主任談到,國語中心有許多學生去過中國學中文,這些學生比較兩岸的華語學習環境後,大部分表示到臺灣學中文較好,因為臺灣生活的比較自在,民眾比較友善。最重要的是,周中天強調,這個環境可以讓外國人感受到傳統中國文化生活的態度,"這種東西他們覺得在外國沒有,甚至在中國也沒有,只有在臺灣才感受到這種傳統中國遺留下來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很多外國人講他們在臺灣感受到這種特別的生活方式,這是很多外國人喜歡臺灣的地方。"

"推廣臺灣的時候,常常提到臺灣有漂亮的風景、高科技等,可是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也有更先進的高科技。但有一種東西不能複製、取代的,就是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態度。待人處事的態度,有點抽象,但外國人來臺住一段時間,三個月、半年,他會喜歡這個社會的生活方式,這是五千年中華文化孕育出來的一種情境,我覺得這是臺灣最大的特色。"

雖然中國近年來大力推廣孔子學說,但周主任認為有關當局並沒有真正尊重原有文化純德良善的精髓 ,他解釋"中國當年有過文化大革命,我會覺得他們不是真正尊重傳統文化,那只是現在做一種宣傳,真正孔子的學說、道理,我覺得是臺灣人還在遵循那樣的思想、生活方式,中國那邊已經沒有啦。"

靠口碑相傳的台大華語研習所華語教學


 台大華語研習所的前身是"史丹佛中心",在臺灣的華語教學單位中,不論是歷史還是經營路線都獨樹一格。圖為所長梁榮欣與參訪外賓合影。台大華語研習所提供

隸屬臺灣大學文學院的"華語研習所"在臺灣的華語教學單位中,不論是歷史還是經營路線都獨樹一格。所長梁榮欣表示,華語研習所的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史丹佛中心",是1963年由美國十個常春籐大學在臺灣設立的華語訓練中心,當時只提供給常春籐學校學生、學者,作為華語密集訓練之地。嚴格的教學與少額的招生,使得史丹佛中心成為人們口中華語學習的"中研院"。

早期史丹佛中心場地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安排在台大校園裡,校方收取極少的租金。後來臺灣民主化後,以極少租金提供外國學校場地的情況受到質疑,因此1997年史丹佛中心移到北京,原址由台大接管,也就是現在的華語研習所。

史丹佛中心在臺灣35年的努力下留下豐厚的成果。梁榮欣表示:"現在美國很多中國問題專家、做中國研究的人都在這邊念過。包括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前處長貝霖、一大堆有頭有臉的人都在這裡鍍過金,所以我們的口碑非常好。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對外做過廣告,靠口碑一代傳一代。"

梁榮欣表示,史丹佛中心轉移到北京清華大學後,由於中國方面提出任何事務,包括教學法、上課內容、招生等,所有決定權需歸於中方。因此1997年史丹佛中心到北京後,前兩年仍維持與臺灣華語研習所的合作關係,臺灣的招生因而改由北京方面負責。但發現這樣臺灣方面的權益不受重視,於是梁榮欣便與中國停止合作關係,把臺灣的華語研習所改為對全世界開放,但維持高錄取門坎。"開放全世界學生招生後起到很好的效果,現在我們的學生來自全世界各個有名大學,如牛津、劍橋、耶魯大學等。可是我們現在只有兩層樓,小小的,無法擴張,所以每一學期學生人數正常是80人左右,暑假會增加到130到150人。"

1997年史丹佛中心移至北京時,梁榮欣也曾派出三位資深華語教師協助中心成立,兩個中心的往來密切,所以梁榮欣瞭解北京史丹佛中心遇到的困境,像是師資流失嚴重。因為在其他單位教授華語還收入可能較高,師資的經驗承傳無法像華語研習所如此形成教學傳統。另外還有教材審查的問題,"教材要由中方主任核准,像《紐約時報》就曾報導,政府查禁教科書,因為宣稱教科書內容對中國太負面。這種因為政治因素對學術界干預的作法,讓普林斯頓的教授難以接受,說我們是語言教學單位,為何接受這樣的待遇?"

外國派送中國外交官先來台大研習

由於臺灣的華語研習所的教學口碑極好,因此有某外國政府與其合作,從1999年開始將送至中國的外交官先派到華語研習所接受語言訓練一、兩年。梁榮欣表示,當時該國政府考察比較了四個華語中心──上海、新加坡、香港和臺北,覺得臺灣比較適合,教學成果另他們很滿意,續約到現在已有十幾年。後來另外國家也跟進,把派駐中國外交官送至台大華語研習所做訓練,"這些外交界的共識是,先把外交官送來這裡學中文,到中國後比較能夠保持一個客觀的距離來看那邊的狀況。"

華語研習所的一個特點是"極小班"教學,一班學生不超過4人,每個學生固定每天課程裡有一小時是一對一教學,但收費則是一般語言中心的5倍。所以華語研習所走的是精緻、小而優路線。"我們有80個學生,但有56個老師,師生比非常高。老師的平均教學年資是17.5年,在華語界來說這樣的年資相當長的。且老師間有傳承很久的教學法,是一般華語班沒有的。"

華語研習所的另一個特色是"客制化"課程,根據學生個人的程度與需要安排課表,聽、說、讀、寫都有,還有專門的專書課程,如《左傳》、《論語》,或實用課程,如新聞華語、實用華語,以學生的目標定課表,每個學生的課表不一樣。"我們是客制化的課程,學生進來學時要經過口、筆試,老師馬上就可依照程度制定專屬他的課程。"

梁榮欣強調,堅持以教學質量與系統的經驗傳承來保持口碑,是華語研習所在華語教學眾多競爭對手的環境中,保持屹立不搖的關鍵原因。"我們堅持對自己的老師做正規培訓,讓他學教學法、教學的傳承,而且是全程教學監督的作法,這點我們是不會鬆懈的。"

 

吸引外國人來臺灣學中文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中華文化在臺灣保留程度遠高於中國。圖為華語研習所「文言文日」的活動。台大華語研習所提供 

臺灣具自由環境與中華文化保留優勢

因為"中國"這個大招牌本身,就是吸引外國人前往學中文的優勢。相較之下,臺灣開放的環境以及在中華文化的保留承傳,則成為另一種優勢。梁欣榮認為重點是質量經營,他提到在華語研習所的學生中,有很多同時有過兩岸學華語的經驗,美國某基金會提供獎金把美國學生送到中國與臺灣學華語,他們做了報告,據學生向梁欣榮透露,有過兩岸學華語經驗的學生一致較喜歡到臺灣學習,"這些因素當然很明顯,臺灣民主、自由、開放,從教材選擇到日常生活對話題材的寬度,都比中國大。"

"我跟學生說,臺北是學習華語最理想的實驗場所,因為它有現代所有歐美國家的話題存在,中國還沒有。所以一個在臺北市學華語的人,對話內容跟你在紐約市講英文內容差不多,這是臺灣的優勢。"

中國在歷經文革種種運動後,正統中國文化在中國形成斷層,相較之下中華文化在臺灣保存的較好,梁欣榮說"在兩岸學過華語的學生都知道,臺灣保存中國文化比較具體、傳統比較沒間斷。後他們發現中國有股文革後粗野的味道,傳統有斷層。我們的學生都會參加廟宇、祭孔、故宮的活動,都很受感動。還有學生還是專門研究臺灣的武林派別的,臺灣保留下來的東西是真實性很高的,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沒被破壞。臺灣有足夠的中國文化讓人覺得有吸引力。"

至於是否擔心來臺學華語人數因中國大力推廣華語教學而減少?臺灣教育部文教處處長劉慶仁表示並不擔心與對岸競爭華語教學市場,因為根據臺灣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前往臺學華語的人數近年不斷呈現增加狀態。他提到:"因為市場大,我們佔有小小的比例,可是人數還是多啊,因為市場大嘛。這幾年來,來念華語的,統計資料都是成長的啦。當然也許中國成長更大,不過我們強調質量師資、教學、教材,我們把質量做好,然後來推動海外華語教學。"

《看》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watchinese.com

 



来源:看雜誌50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