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噩夢到奇蹟:《終結者》的進化史(組圖)

發表:2009-06-14 00: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終結者》海報

《終結者》系列是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作,詹姆斯-卡梅隆是其最初的創造者。《終結者》究竟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本文將對其做系統回顧。

緣起:噩夢中走出的《終結者》

1981年,默默無名的詹姆斯·卡梅隆受一個噩夢和科幻故事的啟發,寫出了一個關於未來機器人回到現在追殺人類的劇本,這就是日後《終結者》的雛形。他找到製片人高爾·安妮·赫德,以自己做導演的條件,把劇本以1 美元賣給了她。3年後,《終結者》上映,獲得巨大成功。從此這個從卡梅隆噩夢中走出來的機器殺手一次又一次的回來,對著觀眾說:「I'll be back!」

《終結者》影片的主線很簡單,就是追殺與被追殺,但卡梅隆為它設定了一個龐大的故事背景:1997年,超級人工智慧電腦「 天網」發動了核大戰,摧毀了人類文明,之後他部署了一支機器人大軍「終結者」,對人類趕盡殺絕。倖存下來的人類在約翰·康納的領導下與機器展開戰鬥,對「 天網」造成重創。為了消滅約翰·康納,狡猾的「天網」派了一個終結者機器人T-800回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約翰·康納的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約翰·康納也把戰士凱爾·瑞斯送回到過去。

《終結者》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終結者》也很深刻,雖然看起來是人類與機器作戰,但作為機器一方的領導,超級人工智慧計算機「天網」是不折不扣的人類發明。其實卡梅隆本人並不排斥科學技術,但他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將有更多的機器與我們處於共生狀態,甚至成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而人類如何應對這一點,將決定著未來社會的形態結構。

卡梅隆對科幻的喜愛可以追溯到兒時,1954年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父親是一個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個藝術家,家庭的熏陶使他同時具備了藝術家的天馬行空和工程師的腳踏實地。他學過多年的繪畫,很小就開始寫科幻小說,14歲那年看過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後萌發了對電影的興趣。卡梅隆沒有受過電影方面的專業訓練,但他所具有的想像力是很多專業的電影導演都沒有的,而且他從特技師做起,對特技的瞭解使他在創造視覺效果時比別的導演更加如魚得水。

不過成本僅有640萬美元的《終結者》其特效在現在看來非常簡陋,如T-800對著鏡子摘掉受損的眼球那場戲,明顯可以看出是橡膠假人,還有片尾T-800露出機器人真面目後,由於採用模型逐格拍攝的方法,停頓感明顯,動作非常不連貫。當然這些都屬於時代侷限,在第二部裡隨即得到了彌補。

在《終結者》中,施瓦辛格扮演了反派T-800終結者,這個角色原本並不是由他扮演,導演卡梅隆認為,作為一個殺手,終結者應該看起來和別的普通人一樣,而不是像施瓦辛格這樣放在人群裡一眼就能辨出來。幸好他後來改主意了,不然這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機器人殺手可能就與我們失之交臂了。施瓦辛格是健美教練出身,這從他那一身腱子肉也可以看出來,卡梅隆特意安排時間旅行者裸體到達就是為了展現施瓦辛格完美的身材。不過20多年前的施瓦辛格還不太會演戲,表演起來非常僵硬,讓他扮演不需要太多表情的機器人,有點歪打正著的意思。施瓦辛格很幸運,很多演員一生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角色,而他很早就得到了這麼一個與他相得益彰的角色。

施瓦辛格是《終結者》系列的靈魂,然而在第一部中真正的主角是薩拉·康納和凱爾·瑞斯,他們倆如何相識、相愛是影片情感層面的主線。扮演薩拉·康納的琳達·漢密爾頓1956年生於馬里蘭州,國內觀眾最早接觸她的作品是《正大劇場》的《俠膽雄獅》。琳達扮演的薩拉是被人保護的對象,如果不是遭到T-800的追殺,她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少女而已,終結者的到來讓她不得不扛起責任,最後親手終結了「終結者」。

扮演凱爾·瑞斯的邁克爾·比恩1956年7月31日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中學時即對演戲產生濃厚興趣,他扮演的凱爾·瑞斯是一個有別於傳統高大全動作片英雄形象的人物,凱爾·瑞斯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未來,有股子書生氣,一張薩拉·康納的照片讓他對這個生活在時光隧道另一頭的女子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眷戀。

琳達·漢密爾頓後來成為詹姆斯·卡梅隆的妻子,兩人1997年結婚;邁克爾·比恩則成為詹姆斯·卡梅隆的御用演員,與他陸續合作《異形續集》、《深淵》等片。

作為一部動作片《終結者》中充斥著大量的槍戰和追車場面,不過由於成本有限,場面顯得有些小,施瓦辛格使用的武器也比較少,只有霰彈槍、手槍、衝鋒槍、來福槍這麼幾種,而邁克爾·比恩扮演的凱爾·瑞斯就更可憐了,從頭到尾只有過左輪手槍、霰彈槍以及自製的土炸彈。不過在以後的《終結者》續集中,追車和槍戰被不斷升級,以致成為了這一系列的另一個標誌。

作為一個系列的開山之作,《終結者》為整個系列定下了基調,此後的電影、電視劇、遊戲和漫畫都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補充和擴展的。


《終結者2:審判日》

巔峰:《終結者2:審判日》

如果說《終結者》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開頭的話,那麼《終結者2》則全面超越了前作,把這個系列推上了巔峰。

1984年的《終結者》之後,卡梅隆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並得到了執導科幻片《異形2》的機會。要知道第一部《異形》是由好萊塢大導演萊德利·斯科特導演的,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很好,沒有人認為還有誰能超越它。但卡梅隆又一次向大家證明了自己在這方面的才華,他自編自導的《異形2》在各方面都沒有遜色於第一集,而且還打著鮮明的卡梅隆烙印。

《異形2》之後,卡梅隆依然沒有拍《終結者》續集,而是拍了一部具有個人意義的科幻片《深淵》,在這部略顯沉悶的探討人類與外星生命交流的影片中,卡梅隆大量使用了電腦生成影像,這在當時還屬於非常前沿的技術,《深淵》也因此為電影特效的發展樹立了里程碑。在影片裡有一場戲,說的是外星人幻化成一個水柱跑到人類潛艇中和人類接觸,那段液體變形為人臉的效果讓人驚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其實是對《終結者2》中液態金屬機器人的一次預演。

1990年,在經過了製片公司的更換後,《終結者2》終於開機,儘管距上一集不過6年時間,但一切都不可同日而語,影片成本翻了十幾倍,場面更大,特效也讓人刮目相看。

在第一集裡扮演大壞蛋的施瓦辛格在這一集裡成功「轉正」,他也因此拿到了在當時看來屬於天價的1000多萬美元片酬。施瓦辛格在《終結者2》中的表演更加成熟,除了繼續穿梭槍林彈雨外,他和小康納間宛如父子的關係讓很多影迷為之動容。施瓦辛格在這一集裡武器裝備全面升級,除了手槍、霰彈槍外,還用上了榴彈發射器、槍榴器、機關鎗等更猛的武器。

不過比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更酷的是片中的反派終結者——T-1000,他是一個液態金屬機器人,比T-800更加高級。他可以任意變形(但不能變成複雜機械或比他體積更大或更小的東西),身體被打穿或打成碎片也可以恢復。扮演這一角色的羅伯特·帕特里克(Robert Patrick)用他的面無表情給觀眾帶來了最令人膽寒的表演。

製作這樣一個角色對斯坦·溫斯頓和工業光魔來說絕對是一個挑戰,上一集《終結者》裡T-800就是斯坦·溫斯頓負責的,然而這次的T-1000根本不可能以上集的方式使用模型和化妝來完成,特效團隊想到了電腦生成圖像技術(CGI)和電腦合成技術,在當時使用這種技術的還不多,卡梅隆的《深淵》裡曾用過類似技術,但那個鏡頭量和《終結者2》是無法相提並論的。T-1000是電影特效史上劃時代的成就,讓工業光魔從此聲名大振,也讓《終結者2》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除了特效,《終結者2》在情節上也比第一部多了許多曲折,如影片伊始,薩拉·康納因為襲擊實驗室被關進了精神病院的故事背景,又如康納他們為了改變歷史前往實驗室摧毀「天網」晶元,這些副線的加入讓影片情節更加飽滿。在人物關係上,這一集也複雜了不少,除了殺手與逃亡者、被保護者與保護者之外,還新增了約翰·康納與母親薩拉以及和他和T-800這兩對關係,這些人物關係幫助角色建立了深度,也使《終結者2》的內涵更為豐富,從一部簡單的動作片升華為一部帶有家庭倫理片色彩的科幻動作片。此外,在第一部中基本作為故事背景的「審判日」在這一部中也以薩拉夢境的方式首次在大銀幕上,從而使觀眾能切身感受到薩拉和約翰面臨的命運抉擇。

在第一集裡基本是個弱女子的薩拉·康納在做了母親後判若兩人,她更加果敢、強悍,熟悉各種武器,用過手槍、霰彈槍、來福槍,琳達·漢密爾頓為了這個角色練了一身發達的肌肉,並因此帶動了整個女性動作電影的風潮。《終結者2》說的是當你知道你的命運後,你是否會去主動改變自己的命運,薩拉·康納的選擇是積極的和命運抗爭,她相信「沒有命運」(No Fate),她的後半生也一直在餞行著這一信條。

《終結者2》中,觀眾終於看到了未來人類反抗軍的領袖——約翰·康納。扮演這一角色的愛德華·福隆當年只有13歲,他之前從沒有過任何表演經驗,獨具慧眼的卡梅隆相中了他,而他也將這個角色在那種年紀和家庭背景下特有的叛逆表現得恰到好處。從他和施瓦辛格的對手戲,如他不讓T-800殺生、他教T- 800說人性化的語言、最後與T-800依依不舍的告別中,我們看到了這個角色身上的閃光點:雖然他會偷竊、有點早熟,但歸根到底還是個孩子,一個本質不壞的孩子。可惜的是愛德華·福隆之後的作品除了《美國X檔案》外,基本都沒有太大反響,和很多其他童星一樣,愛德華·福隆沒能成功轉型。

《終結者2》還有一個流傳下來成為經典的東西,那就是它的音樂,由布萊德·菲德爾作曲的《終結者》主題在第一集裡也有,但很多人確是看了第二集後才記住的。這段風格獨特的音樂一反傳統的氣勢輝煌交響樂,大膽採用了具有金屬感和未來感的電子合成器音樂,尖利音色加上沈重的撞擊聲預示著危機襲來,與影片達到了完美契合。

《終結者2》採用了開放式結尾,康納母子抱在一起,鏡頭逐漸幻化成黑漆漆的公路,不斷向前延伸,未來究竟如何沒人能夠確定。這段神來之筆為《終結者2》畫上一個完美句號,也為接下來的續集提供了無數可能。


《終結者3》海報

下滑:《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

兩集《終結者》之後,詹姆斯·卡梅隆已經成為好萊塢最具商業價值的導演,他90年代中期和施瓦辛格又合作了《真實的謊言》,但《終結者3》一直沒有提上日程。1997年卡梅隆推出了災難大片《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席捲全球,成為電影史上迄今為止最賣座的電影,然而這部影片也讓卡梅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沒有正兒八經的新片推出(今年年底才會推出新作)。於是,《終結者3》在卡梅隆缺席的情況下匆匆上馬了。

不管誰來接卡梅隆「終結者」的班,都無異於接過一塊燙手的山芋,畢竟珠玉在前,想要超越實在是太難了。2000年剛拍過《U-571》的Jonathan Mostow這時進入了製片人的視野,他從80年代中期開始拍電影,15年只拍了4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執導《終結者3》這樣的主流大製作對他來說機會難得。可惜的是,Jonathan Mostow不是卡梅隆,他只是中規中矩的完成了任務,並沒能把這一系列帶上新的高度。

《終結者3》故事依然延續了前兩集的未來終結者回到現代追殺人類的模式,不過這次的殺手是一個美艷的女終結者T-X,這個角色由克里斯蒂娜·洛肯(Kristanna Loken)扮演,她結合了T-800和T-1000兩款終結者的優點,由超合金骨骼和液體金屬擬真皮膚組成。T-X能完成T-1000無法完成的超精細變形,同時備有粒子衝擊炮、火槍等強大武器。

在場面和特效上,《終結者3》都是沒的挑的,就拿女終結者T-X來說,其製作難度與完成效果都大大超過當年的T-1000。另外如果你注意細節的話,你會發現從第一部到第三部,終結者們回到現代的過程也是一部比一部展示得更細緻:在第一集裡施瓦辛格回到現代時,鏡頭只展現了電光以及地上的一個大坑;到了第二部,拜特效進步所賜,觀眾已經可以看到一個時光隧道球體的形成和消失;在《終結者3》裡,製作者更進一步,把這個球體的細節部分刻畫了出來,同時也展現了球體是如何把周圍的東西熔化的。

《終結者3》成本高達2億美元,這意味著影片有大筆的錢可以揮霍,於是我們看到了比前兩集更宏大的追車場面,施瓦辛格開著一輛消防車、T-X開著一輛大吊車橫衝直撞,所到之處斷壁殘瓦、一片狼藉。武器方面,這回也是重型兵器當家,克里斯蒂娜·洛肯扮演的T-X有未來世界的粒子衝擊炮和火槍,施瓦辛格則有重機槍、火箭筒、霰彈槍等來對付她。

然而場面和特效的進步不能掩飾劇情上的老套和人物的蒼白。施瓦辛格在拿到3000萬美元的片酬後欣然回來繼續扮演終結者,雖然他的肌肉還是那樣結實,但額頭已經多了很多道皺紋,施瓦辛格這回扮演的是T-800的升級版——T-850,然而他的表演還是「T-800」級的,可能他正忙著準備競選加州州長,對這個角色沒有投入太多精力。

扮演長大後約翰·康納的尼克·斯塔爾也不太討好,作為人類未來的領袖,此時他還沒有體現出任何領袖的氣質,只是一個渾渾噩噩混日子的流浪漢,只有最後在地下基地拿起通話器時,才能隱約從他身上看到一個未來領袖的影子。

由於琳達·漢密爾頓拒絕出演該片,編劇只好讓薩拉·康納死於血癌,作為代替他們增加了凱特·布魯斯特這個角色,並安排她日後成為康納的妻子,可明眼人不難發現,凱特活脫脫就是一個薩拉·康納的翻版,有一場戲是凱特拿著機關鎗擊毀一個Hunter Killer,約翰看到後直言:「你讓我想起了母親」,其實何止約翰,觀眾們也聯想到了她。

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終結者3》也有一個很大的貢獻,那就是把「審判日」推遲了。在《終結者2》中,卡梅隆並沒有明確告訴觀眾,「審判日」的歷史是否就此被扭轉了,他只給了一個模糊不清的未來。但《終結者3》明確告訴我們「審判日」沒有被改變,它只是被推遲了。這一設定讓《終結者》的時間線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但帶來的好處就是為以後的續集拓展了可發揮的空間,使他們不致於像《終結者3》一樣被束縛住手腳。後來的電視劇《終結者外傳》更進一步,不僅再次推遲審判日,而且在《終結者3》裡死去的薩拉·康納也通過時間旅行活了下來。

平心而論,《終結者3》還是一部很有觀賞性的商業片,Jonathan Mostow抓住了這一系列成功的諸多要素,就連隱含於其中的宿命悲劇感也沒落下,克里斯蒂娜·洛肯扮演的反派終結者和其他兩部裡的反派一樣精彩。但問題是,前兩部《終結者》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人們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略顯平庸的續集,他們期望的要比《終結者3》給他們的更多。

重啟:《終結者2018》(終結者4)

在不溫不火的《終結者3》之後,這個系列又沉寂了好多年。不過《終結者》是一個相當長壽的系列,能堅持25年的電影不多,為什麼「終結者」能歷經25年仍不衰呢?其一是它的主題很經典,人類都有末世情節,這一點在科幻片中尤為明顯。卡梅隆最初創作這個故事就是想展現人類在末日邊緣舞蹈,末世危機一直是這個系列的大背景,如何應對世界末日就是貫穿整個系列的主線,這種經典的主題確保了《終結者》在思想上不會落伍;

第二,雖然某一型號的機器人會過時,但《終結者》可以造出更先進的。在《終結者》中,從最初的T-800到後來的T-1000、T-X,機器人在不斷更新換代,這種與時俱進的精神確保了《終結者》永遠不會過時;最後一點,人類都崇拜英雄,尤其在面對危難的時候,他們總會希望能有一個救世主來幫他們脫離危險、搞定一切。《終結者》滿足了他們的這種心理,

無論T-800還是約翰·康納,都是這樣的英雄,觀眾對他們投入了熱情,也就對《終結者》難說再見了。

所以《終結者》總是隔一段時間就會歸來,而「審判日」也因此一次次的被推遲。

2007年翡翠鳥公司獲得了《終結者》版權,重啟《終結者》終於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翡翠鳥公司野心勃勃的想把《終結者4》打造成「新三部曲」的開山之作,將故事主線首次設在了「審判日」之後。

想法是好的,但到哪兒能找到一位能和施瓦辛格一樣的演員撐起這部影片呢?導演McG想到了克里斯蒂安·貝爾,這位英國年輕演員中的佼佼者早在13歲那年就主演了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太陽帝國》,後來主演賣座大片《蝙蝠俠》,人氣暴漲。McG給貝爾安排的角色是串起《終結者》系列的中心人物約翰·康納,不過貝爾最初對扮演這個角色興趣不大,他只翻了幾頁劇本就回絕了,他認為這個系列已經沒有前景了,儘管他也很喜歡《終結者2》。後來McG親自登門造訪了他,懇請他接演這部影片,也許是被McG的誠心打動,也許是出於對動作片的喜愛,最終,貝爾還是答應出演了。

在克里斯蒂安·貝爾之前有 3個人(不算只有幾個鏡頭的)演過這個角色,分別是扮演少年期的愛德華·富隆(《終結者2》)、扮演青春期的托馬斯·戴克(《終結者外傳》)和扮演青年期的尼克·斯塔爾(《終結者3》)。貝爾扮演的是步入成熟期的康納,他已經經歷了足夠多的磨煉、身邊也有了一群和他擁有同樣信念的人,他亟待證明自己是人類反抗機器的當之無愧的領導者。

不過,雖然約翰·康納是整個系列的中心,一切故事因他而起,但這個系列的看點卻從來不在他身上,在老三部曲裡,施瓦辛格的光芒無人能及,而在新三部曲裡,編劇也安排了一個足以和康納平起平坐、甚至搶走他風頭的人物,這就是「終結者」馬庫斯·懷特。扮演馬庫斯·懷特的是澳洲新星薩姆·沃辛頓,他是詹姆斯·卡梅隆拍《化身》時發掘並著力培養的,也正是卡梅隆這位終結者之父把薩姆力薦給McG的。薩姆·沃辛頓身上有一種男性特有的粗糙感,這在奶油小生橫行的當今娛樂圈裡十分難得,他在《終結者4》裡扮演的馬庫斯是一個人性大於機器的特殊終結者,也將左右著新三部曲的走向。

《終結者4》還有一個關鍵的角色,他就是約翰·康納日後的父親凱爾·瑞斯。這個角色連接了舊三部曲和新三部曲:在《終結者 1》中他是被派往過去保護別人的,而在《終結者4》中,他還只是個黃毛小子,離被派回到過去還有10年,他成為約翰·康納的重點保護對象,因為如果他死了,就不能被派回到1984年,約翰·康納也就不會出生。

在《終結者4》中扮演凱爾·瑞斯的安頓·葉爾金(Anton Yelchin)1989年在俄羅斯出生,父母是前蘇聯著名滑冰運動員,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年,父母帶著他移民到了美國。安頓·葉爾金2001年就開始了出演一些影視劇,也是個童星。2009年是他事業有突破性進展的一年,除了《終結者4》外,他還在《星際迷航》(Star Trek)中扮演俄國領航員契可夫。

在《終結者4》中觀眾還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角色,那就是凱特·布魯斯特,此時她已經是約翰·康納的妻子隨夫姓改叫「凱特·康納」了。由於原本扮演該角色的克萊爾·丹尼斯拒絕繼續扮演這個角色,劇組不得已只好讓夏洛特·甘斯布(Charlotte Gainsbourg)來頂替,不過不巧的是後者由於檔期原因後來也辭演了。最終這個角色落到了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Bryce Dallas Howard)的頭上。好在,這個角色不像T-800,觀眾對換不換演員意見不是很大,況且《終結者3》和《終結者4》裡兩個「凱特」年齡相差14年。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是大導演朗·霍華德的女兒,這些年先後在《陰森林》、《水中女妖》、《蜘蛛俠》中有過精彩表演,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另外在《終結者4》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女性人物,她就是海倫·伯漢姆·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的科學家塞瑞娜(Dr. Serena Korgen),她本來是設計「天網」的計算機公司「Cyberdyne Systems」遺傳學部門的科學家,當她知道自己患有絕症時,就更醉心研究,希望令像她一樣受苦的人得到重生的機會。但她的研究落在「天網」手中,幫助它製造出了「終結者」生化機器人。

《終結者4》導演是拍音樂電視起家的McG,提起他人們能夠脫口而出的就是他導演的兩部花拳繡腳的電影《霹靂嬌娃》,其實他也導演過《後繼有人》(We Are Marshall)這種試圖走內涵路線的片子。McG本名「Joseph McGinty Nichol」,出生於密歇根州,成長在加利福尼亞,最初他是一名為歌手拍照的攝影師,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廠牌,做了一名音樂製作人,他曾製作過Sugar Ray的首張專輯,並與之合寫了第二張專輯裡的歌曲。在當音樂製作人時期他執導了很多MV,這觸發了他當導演的興趣,不久他開始拍廣告片,其作品還曾獲獎。德魯·巴裡摩爾在看到他的作品後,力邀他來執導《霹靂嬌娃》,於是McG又踏進了電影界。如今的McG同時負責監製《橘鎮風雲》(The O.C。)、《超市特工》(Chuck)、《舞檯燈光》(Limelight)等多套劇集,手頭攥著迪士尼《海底兩萬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Captain Nemo)、百老匯獲獎音樂劇《春之甦醒》(Spring Awakening)電影版等多個片約,可以說是一個全面開花的多面手了。

McG對《終結者4》中後審判日世界的設定來自於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末日危途》(The Road)和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的《機器人夢見機器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後改編成電影《銀翼殺手》),他讓所有劇組成員和演員都去讀這兩本書,目的就是讓他們充分體會書中描寫的那種蒼涼感——這也正是他在電影裡著力表現的。McG對卡梅隆的意見十分看重,他曾親自向後者徵詢過意見,卡梅隆表示他希望看到《終結者4》取得成功,但他也保留批評的權利。nemo/文

来源:來源:新浪娛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