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送禮潮」演繹官場百態

發表:2007-02-15 00: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公共權力很容易成為私人物品的時候,拜年送禮就會是必然。簡單地反對或者希望通過道德的自律,效果都不會。太好曾幾何時,過年成了一些領導幹部難以逾越的「廉關」。一些本來非常優秀的領導幹部被年關的「人情」、「面子」擊倒。

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在談到自己蛻化變質時說,第一次收人家錢是過年時別人以給小孩壓歲錢的名義丟了千兒八百元。他第一次收受數額較大的賄賂是,一個老闆利用過年拜年之機送了一箱牛羊肉,裡面用報紙包著一萬元錢。客人走後他才發現,開始也覺得不應該收,沒有及時退還給人家。時間一長,也就心安理得了。一些官員、老闆在中國新年利用給老領導、老同學、老朋友、老鄉拜年、聯絡感情之機,在親情、友情的掩護之下,行行賄受賄之實。

哪些人送禮?官員、老闆、普通群眾。官員之間還有大官與小官、京官與地方官、上級與下級、同級,關係複雜。如果是相互送禮,有來有往,禮尚往來,人之常情,倒也無可厚非。

誰給誰送?主要是把禮送給比自己級別高的官員。如果是上級給下級「送禮」,那就成了慰問,成了看望,成了領導訪貧問苦,成了領導關懷。有以個人交往之名送的,也有以集體表達感謝關心支持之名送的——君不見到逢年過節,外地進京的車輛會大大增多嗎?有個人掏錢送禮的,也有集體報銷的。過去是上級給下級發賞錢,現在是下級給領導送紅包。送禮隊伍中,有主動送的,有被動送的,還有隨大流的;收禮者中,有主動接受的,有半推半就接受的、有無奈之下接受的。有的先拒絕,後半推半就,再到來者不拒,再到主動暗示。送禮的主要功能在於聯絡感情,在於表達感激之心,在於表達尊敬之心,也在於表達某種意圖。求官、求財,官運亨通、財源滾滾。

送禮和收禮者目的不同,心態各異,色彩斑斕,構成了一幅幅現代版的浮世繪,演繹了一出出當代的「官場現形記」。中國的某些官員似乎一下子成了文明禮儀之邦的代表。送禮與收禮成風時,它就變成了一種生態、一種文化,一種獨特的官場生態,一種獨特的官場文化。

人既是講感情的,更是講理性的,講利益得失的。大多數人在送禮之前都要經過精確的「成本—收益」計算的。天下沒有掉餡餅的。過去人們常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而現在則常有「在臺時賓客盈門、車水馬龍,下臺後人走茶涼、門可羅雀」。憑什麼人家要給你送禮?無非是要想達到某種目的。人也是有尊嚴的。送禮除了物質的貢獻之外,還要付出尊嚴的代價——面子也是有價值的。為什麼社會地位較高的幹部和老闆還願意放下架子,付出情感、自尊和物質的代價,加入「禮尚往來」的送禮者大軍呢?用經濟學的話說,人們寄希望於用較少的投入達到較高的回報。不過,送禮者不會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以感情加物質的方式,希望得到的是期貨。

收禮者拿什麼給送禮者以回報?無非是手中的權力。收禮者用手中的權力為送禮者謀取更大的利益,或者保住他們的既得利益。因為官員手中的權力不僅可以用來為送禮者謀取不正當的更大利益,而且還有權合法地傷害你。所以,在送禮大軍中有些人是為了保住現有的利益,或者避免受到傷害。

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員拜年交往難道就不能做到君子之交嗎?君子之交,貴在思想相近,志趣相投,地位相似,「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問題在於,現在的官場送禮者與收禮者大多並不處於同一個職級。處於較高職級的領導幹部往往掌握著較多的資源,他們掌握著下級升降去留的大權,掌握著項目審批的大權。權力越大資源越多,交換的吸引力就越大。人們趨之若鶩地向他們拜年送禮就不難理解了。

發達國家也是這樣嗎?好像沒有這樣壯觀。他們不同層級的官員掌握的資源也不一樣啊。是他們沒有過年送禮這一習俗?日本人、韓國人都有過年送禮的習慣。美國人、英國人也有過聖誕節送禮的傳統。為什麼他們沒有發展成我們這樣的景象?一是與他們的官員手中的權力資源有限有關,二是與他們手中的權力不能隨意私用有關。

在計畫經濟時代,「走後門」一詞十分流行。有一位小學老師讓學生用「只要……就」造一個句子,一名小學生不假思索地說「只要有了人就能開後門。」那時物質匱乏,是一個票證的年代,什麼都得憑票供應。買肉要憑肉票、買糧要憑糧票、買糖要憑票、買布要憑票……誰能多弄一點糖、一點布、一點肉,那就是本事。於是,食品店、糧店、商店的營業員往往成為托關係、走後門的對象,他們的社會地位很高。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新星》裡面有一位公社黨委書記,對一位個小學女教師說:「好好幹,以後提拔你當營業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