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時報:印日合作潛力大於印中合作潛力

發表:2005-04-27 08: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亞洲時報在線Aruni Mukherjee撰文/在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印度之後,新德里又在靜候另一位將於本週四抵達的貴賓。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到訪將為印度的「東望」政策增添一個新亮點,而這比中國能為印度提供更多的長遠好處。

印度經濟眼下正以7%的速度持續增長,貧窮率下降24.9%,股票市場行情看漲,因此對總理曼莫漢.辛哈來說,握緊東京長期以來向新德里伸出、但一直被忽視的友誼之手的時機業已成熟。就像辛哈與溫家寶期待已久的握手備受矚目一樣,他與小泉的會晤也將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印日政治關係不明朗妨礙了兩國的貿易發展。到2003-04財政年度結束時,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只有40億美元。令人擔憂的是,自1997-98年以來,兩國的貿易額幾乎一直停滯不前,有時甚至出現下滑。比較而言,中印貿易額到2004年底增長79%,高達140億美元。日本防衛廳長官石破茂(Shigeru Ishiba)在第七屆「亞洲安全會議」曾上表示:「印度是非常重要的盟友。不過,兩國的經濟聯繫遠不夠緊密,有待充分挖掘潛力。」

這是因為印度決策者沒有意識到日本所提供的潛在好處。事實上,日本素來深謀遠慮,它已為糾正這種錯誤邁出第一步。東京有意識地努力幫助印度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以便使國內的公司到印度投資更容易。印度如今成為日本最大的海外援助國,東京今年3月31日宣布為印度的8項工程,包括德裡地鐵建設、加爾各答(Kolkata)跨線橋和拉賈斯坦邦(Kolkata)的灌溉工程提供13億美元的「軟貸款」。

儘管Hero-Honda汽車有限公司和Toyota-Kirloskar等印日合資公司取得成功,但日本對印度的直接投資實際上少之又少。雖然新德里打算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日本卻是更好的選擇。印度對中國確實有貿易順差,但這種情況可能在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會之後很快就會改變。

印度對中國的主要出口是鋼鐵等原材料,中國需要這些來滿足建築領域與日俱增的需求。從事軟體發展和資訊技術(IT)服務的IT公司在西方擁有最重要的客戶基礎,像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CS)、薩蒂揚(Satyam)和資訊系統公司(Infosys)等正在開闢中國市場。

相比而言,日本為印度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場。而且,與東盟和美國/歐洲聯盟相比,印度製造業仍受到相當程度的保護。簽訂FTA之後,中國產品將憑藉價格優勢擊敗印度產品。由於印度是個富有價格彈性的市場,印度公司的前途可能渺茫。

如果與日本簽訂FTA,雙方產品的競爭在質量而非價格方面,因此這為印度公司留下一些餘地。而且,如果印度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大幅減稅和制定靈活的勞工規則設法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日本公司可能會紛紛到印度投資。

但有人擔心,簽訂FTA之後,外國產品會衝垮印度國內市場。這些觀點若指中國產品有一定道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印日貿易前景,特別是生產領域的,就會發現這些說法站不住腳。日本將近4000億美元的進口款項絕大多數都花在進購機械和零件、金屬、紡織以及化學產品,而這些領域都是印度的出口強項。

在簽訂《多種纖維協定》(Multifiber Agreement)之後,印度的紡織品出口前景不必多說。即使保守估計,到2009-10年,紡織品出口應該增至500億美元。至於化學產品,日本三菱化學公司(Mitsubishi Chemicals)通過在西孟加拉邦的海爾地亞(Haldia)興建大型工廠已承認了印度的潛力。麥肯錫公司(McKinsey)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說印度具備在2015年之前把紡織、汽車零件、化學和電子產品四個領域的出口額從目前的100億美元增至900億美元的潛力。而這4個領域的產品全部都在東京進口名單的前列。

日本甚至可能在印度急需資金的領域投資。仔細觀察一下日本在中國的投資,我們就會發現31.5%都用在運輸和電訊領域。眾所周知,印度的基礎設施和電訊落後;日本投資正可改善印度的運輸領域。

拋開「中印」(Chindia)話題,日本和印度的經濟似乎更是互補型的。因此印度應該多談「日印」(Japindia)話題。事實上,在「中印」關係走不通的地方,「日印」關係在政治上可能行得通。日印有共同的民主理想和全球野心。日本和印度都想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它們與德國和巴西去年結成共進退的 「4國聯盟」(G4),互相支援「入常」。而中國反對日印「入常」。

事實上,相比中印關係,中日關係冷淡很多。別忘了中國的彈道導彈仍然瞄準東京,中國最近的反日遊行異常激烈,日本教科書事件導致從北京到廣東的許多日本公司遭到襲擊。在這種情況下,東京不得不對日本在中國的1700億美元資產感到憂慮。當然印度和中國有些共同之處,它們都有廉價的技術和非技術工人以及巨大的國內市場。中國的投資環境比印度略勝一籌,不過印度一直在努力改善投資環境,應該很快取得進展。

通過與日本合作,印度有機會使中國陷入困境,就像中國多年來拉攏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成功牽制印度一樣。日本和印度與中國都有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邊境問題,兩者都把後者的崛起視為對該地區穩定的一種潛在威脅。

去年9月桑德博士(Shyam Sunder)提交給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一份文件提到「印度、日本和臺灣可能舉行三方會談」促進它們之間的貿易、投資和政治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到目前為止尚未明確表示支援中國針對臺灣問題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臺灣也像日本一樣面臨同樣的困境:雖然它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發展迅速,但雙方的政治聯繫急劇下滑。由於美國在與中國的任何糾紛上的支援日益不確定,臺灣很可能希望把投資轉移到別的地方,印度將是日本和臺灣轉移投資的理想替代地區。

北京領導人密切關注小泉的印度之行。他們擔心「日印」關係升溫,這兩個國家是中國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小泉是次出訪將敦促新德里作出反應。數十年來,它讓其他國家發號施令強調整雙邊關係的發展方向。現在它有大好機會主動鞏固與日本的關係,對印度來說,與日本合作是比與中國聯手得益更多的賭博。既然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實體,為何還去爭取第二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