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印日合作潜力大于印中合作潜力

发表:2005-04-27 08: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亚洲时报在线Aruni Mukherjee撰文/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印度之后,新德里又在静候另一位将于本周四抵达的贵宾。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到访将为印度的“东望”政策增添一个新亮点,而这比中国能为印度提供更多的长远好处。

印度经济眼下正以7%的速度持续增长,贫穷率下降24.9%,股票市场行情看涨,因此对总理曼莫汉·辛哈来说,握紧东京长期以来向新德里伸出、但一直被忽视的友谊之手的时机业已成熟。就像辛哈与温家宝期待已久的握手备受瞩目一样,他与小泉的会晤也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印日政治关系不明朗妨碍了两国的贸易发展。到2003-04财政年度结束时,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只有40亿美元。令人担忧的是,自1997-98年以来,两国的贸易额几乎一直停滞不前,有时甚至出现下滑。比较而言,中印贸易额到2004年底增长79%,高达140亿美元。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Shigeru Ishiba)在第七届“亚洲安全会议”曾上表示:“印度是非常重要的盟友。不过,两国的经济联系远不够紧密,有待充分挖掘潜力。”

这是因为印度决策者没有意识到日本所提供的潜在好处。事实上,日本素来深谋远虑,它已为纠正这种错误迈出第一步。东京有意识地努力帮助印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使国内的公司到印度投资更容易。印度如今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援助国,东京今年3月31日宣布为印度的8项工程,包括德里地铁建设、加尔各答(Kolkata)跨线桥和拉贾斯坦邦(Kolkata)的灌溉工程提供13亿美元的“软贷款”。

尽管Hero-Honda汽车有限公司和Toyota-Kirloskar等印日合资公司取得成功,但日本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实际上少之又少。虽然新德里打算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但日本却是更好的选择。印度对中国确实有贸易顺差,但这种情况可能在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之后很快就会改变。

印度对中国的主要出口是钢铁等原材料,中国需要这些来满足建筑领域与日俱增的需求。从事软体发展和资讯技术(IT)服务的IT公司在西方拥有最重要的客户基础,像塔塔谘询服务公司(TCS)、萨蒂扬(Satyam)和资讯系统公司(Infosys)等正在开辟中国市场。

相比而言,日本为印度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场。而且,与东盟和美国/欧洲联盟相比,印度制造业仍受到相当程度的保护。签订FTA之后,中国产品将凭藉价格优势击败印度产品。由于印度是个富有价格弹性的市场,印度公司的前途可能渺茫。

如果与日本签订FTA,双方产品的竞争在质量而非价格方面,因此这为印度公司留下一些余地。而且,如果印度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大幅减税和制定灵活的劳工规则设法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日本公司可能会纷纷到印度投资。

但有人担心,签订FTA之后,外国产品会冲垮印度国内市场。这些观点若指中国产品有一定道理,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印日贸易前景,特别是生产领域的,就会发现这些说法站不住脚。日本将近4000亿美元的进口款项绝大多数都花在进购机械和零件、金属、纺织以及化学产品,而这些领域都是印度的出口强项。

在签订《多种纤维协定》(Multifiber Agreement)之后,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前景不必多说。即使保守估计,到2009-10年,纺织品出口应该增至500亿美元。至于化学产品,日本三菱化学公司(Mitsubishi Chemicals)通过在西孟加拉邦的海尔地亚(Haldia)兴建大型工厂已承认了印度的潜力。麦肯锡公司(McKinsey)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说印度具备在2015年之前把纺织、汽车零件、化学和电子产品四个领域的出口额从目前的100亿美元增至900亿美元的潜力。而这4个领域的产品全部都在东京进口名单的前列。

日本甚至可能在印度急需资金的领域投资。仔细观察一下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我们就会发现31.5%都用在运输和电讯领域。众所周知,印度的基础设施和电讯落后;日本投资正可改善印度的运输领域。

抛开“中印”(Chindia)话题,日本和印度的经济似乎更是互补型的。因此印度应该多谈“日印”(Japindia)话题。事实上,在“中印”关系走不通的地方,“日印”关系在政治上可能行得通。日印有共同的民主理想和全球野心。日本和印度都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们与德国和巴西去年结成共进退的 “4国联盟”(G4),互相支援“入常”。而中国反对日印“入常”。

事实上,相比中印关系,中日关系冷淡很多。别忘了中国的弹道导弹仍然瞄准东京,中国最近的反日游行异常激烈,日本教科书事件导致从北京到广东的许多日本公司遭到袭击。在这种情况下,东京不得不对日本在中国的1700亿美元资产感到忧虑。当然印度和中国有些共同之处,它们都有廉价的技术和非技术工人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的投资环境比印度略胜一筹,不过印度一直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应该很快取得进展。

通过与日本合作,印度有机会使中国陷入困境,就像中国多年来拉拢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成功牵制印度一样。日本和印度与中国都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边境问题,两者都把后者的崛起视为对该地区稳定的一种潜在威胁。

去年9月桑德博士(Shyam Sunder)提交给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一份文件提到“印度、日本和台湾可能举行三方会谈”促进它们之间的贸易、投资和政治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表示支援中国针对台湾问题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台湾也像日本一样面临同样的困境:虽然它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但双方的政治联系急剧下滑。由于美国在与中国的任何纠纷上的支援日益不确定,台湾很可能希望把投资转移到别的地方,印度将是日本和台湾转移投资的理想替代地区。

北京领导人密切关注小泉的印度之行。他们担心“日印”关系升温,这两个国家是中国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小泉是次出访将敦促新德里作出反应。数十年来,它让其他国家发号施令强调整双边关系的发展方向。现在它有大好机会主动巩固与日本的关系,对印度来说,与日本合作是比与中国联手得益更多的赌博。既然有机会成为亚洲第一大经济实体,为何还去争取第二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