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幕後的四大「智囊庫」

發表:2004-09-28 09: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每屆中國政府幕後,都有一批默默無聞,盡心盡職奉獻著自己的慧心和才華的「智囊」,他們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各高校及各部委下屬研究機構,構成了中國龐大的智囊團。而這當中,最為外界所耳熟能詳的當數經濟方面的智囊人物。比如:「洗盡鉛華走市場」的吳敬璉、「人民幣守護神」易綱、「北大經濟第一人」林毅夫、「國有股減持專家」王國剛、「國情智囊」胡鞍鋼……還有更多的不為世人熟知的經濟學家和學者,從事著許多重大的研究課題。

  「不經意間,這些學者正在研究的課題, 就有可能改變我們今後的生活方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研究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表述。

  國研中心:直屬國務院


盧中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中國最重要的官方政策研究和諮詢機構之一,1981年正式成立,直屬國務院。中心成立的初衷是為國務院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長期性問題,提供政策建議和諮詢意見,下設10餘個研究部和研究所。

  國研中心誕生了許多中國最重量級的經濟學家,吳敬璉、王夢奎、樊綱、盧中原等都出自此門。

  可以肯定,國家許多重大的政策都出自這裡,而像吳敬璉、劉世錦、盧中原等經濟學家,本身就是國務院的座上賓。

  盧中原,宏觀經濟部部長。在過去一年間,他在國家核心刊物如《經濟研究》發表7篇研究論文,這甚至超過許多著名經濟學家一生的成果。他還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僅在國研室內部刊物登載的調研報告中,便有7篇得到了國務院領導批示其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盧還參與了許多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起草,尤其是財政稅收金融等體制改革方案的討論、調研或設計。

  張軍擴,市垢經濟研究所所長。熟悉張的人都表示其卑時甚為低調,不喜歡張揚。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共完成了四項研究,為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打破地方壟斷統一市場,以及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並為政策和立法提供決策支持。他的課題報告──《關於怎樣進一步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的建議》和《建立新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麵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構成了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權威之作。他的《現代市場經濟重新認識》更是為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報告中有關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部分提供了背景支持。而其正在研究的「關於直銷立法」的課題,很可能為即將誕生的直銷方面的法律構建基本的框架。

  張立群,宏觀經濟部研究員。他的每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都被送到國辦會議之上。這位從1986年就在國家計委研究宏觀經濟的年輕經濟學家,直接參與了國家「九五」和「十五」計畫的制定。他一直關注著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他提出的有關擴張性財政政策淡出,財政應轉向社會如農村、教育和低收入人群,宏觀經濟應依靠貨幣政策進行適度微調正被經濟運行形勢所驗證。

  而他們,不過是國研中心上百名研究人員的縮影。

  社科院:每年參與政府工作報告


張卓元

  1977年成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承擔許多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的研究任務。在幾十個研究所中,經濟研究所、財貿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工業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等都是影響巨大的國務院和其他政策部門的智囊。而董輔扔、劉國光、張曙光、劉樹成則是其中的代表。

  張卓元,一個外界並不陌生的名字,正是這位經濟所資深的經濟學家參與起草了十六大的報告。據悉,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社科院人士參與。

  李揚,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由其執筆撰寫的《2002-2003年度中國金融運行分析》,成了央行進行貨幣政策調控的參考。在這篇文章中,李揚對2002年貨幣供應量及結構變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認為貨幣政策在傳導機制方面正面臨挑戰,而對匯率問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而他的「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任務依然是克服通貨緊縮」、"亞洲地區債券市場發展與亞洲區域金融合作」、「用5-10年時間完成利率市場化」、 「中國的銀行體系:歷史、結構及未來改革」等觀點也正影響著中國目前的金融政策。

  袁綱明,社科院經濟所宏觀部主任。這位平易和藹的經濟學家樸素而又善言,他執著於自己的學術觀點。「我一直認為財政政策效應是不可持續的,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壓抑了消費和市場性投資的需求」,即使在投資是主要的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還是主流觀念的時期,他仍堅持自己的見解。而早在1999年6月,這位經濟學家的一份報告被送到了朱?基總理的辦公室。「我們當時認為,刺激消費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長期之舉,而不是投資。」而就在下半年,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如增加工資、延長假期等。每年,他都將和同事們撰寫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變化分析」,還牽頭組織「中國宏觀經濟變化與政策選擇」等課題作為建議送往相關的政策部門。
1994年,歸國後的林毅夫和易綱等留美著名學者,留在了北京大學,他們進行了『項開創性的嘗試──動員國內外資金,成立一個研究機構,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服務。

  當年8月,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誕生了。中心成立接受了許多政府部門、國際組織以及企業的委託,對中國當前改革和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數年的發展,這個機構聚集了如林毅夫、易綱、宋國膏和陳平等著名的經濟學家。

  林毅夫,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這位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博學多產、興建廣蔓。他在中國農業問題上的研究在國內相當權威,曾擔任發改委「十五」計畫諮詢審議委員會常務理事會成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他的「三農問題與我國農村的未來發展」對國家農村政策的制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003年6月,林毅夫、陳平和宋國青等牽頭組織的「走出通貨緊縮與人民幣匯率」課題組,對中國經濟走出通貨緊縮的可能與前景以及人民幣匯率等問題進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論文和研究報告,其中「再論啟動存量需求和通貨緊縮治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上半年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對策建議」等思想也都為決策層所採納。

  易綱,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原中心副主任,現在身兼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重任。這位學者型的官員,一直致力於用金融理論研究中國的實際問題,在貨幣、銀稈和金融市場方面頗有造詣。在出任央行官員之前,他做過「金融改革與其他改革鈾哭寡」、「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分析和中國的:貨幣供給機制問題」等大量金融問題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他以後出任貨幣政策司司長打下了深厚基礎。而今,易綱已成為智囊向施政者轉化的典範。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為主
胡祖六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成立與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頗為類似,1996年正式組建,一開始便定位於政策研究和學術機構。與其他研究機構不同的是,它是由海內外優秀研究人員組成的網路性的組織,大部分都是兼職的研究人員,包括國內外政府公共服務部門、金融與產業部門及學術部門的優秀學者。

  在這個研究團體中,我們看到了來自央行、證監會、發改委等決策者的身影,他們並不能稱之為嚴格的智囊人士,然而研究人員與決策者思想和觀念的碰撞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在眾多研究人員中,魏傑、胡祖六和寧向東無疑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胡祖六,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現任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其研究成果之一《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2003年4月他發表的《通貨緊縮,中國製造嗎?》論文,廣受世界關注,6月他的《中國需要對匯率制度進行根本改革》為中國匯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建議。

  寧向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8月提出的「中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等許多建議,在國資委頗有影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