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頻死於非命 民事糾紛無法律保障 大量糾紛求助黑道

發表:2004-08-06 01: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今年7月21日,四川億萬富豪葛君明在辦公室被炸身亡。自去年以來,中國各地頻繁發生富豪「非正常死亡」事件。國內媒體報導頗多,也探討富豪頻死現象背後的原因。一些典型的看法包括:是仇富心理所致;解決糾紛的機制不健全;還有看法指責有錢人為富不仁。

經濟發展使近年來涉及經濟利益糾葛的民事、商事訴訟逐年遞增。民事糾紛沒有合法的法律途徑來保障。大量的糾紛求助於黑道。

市場競爭中,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對一部分人依靠技術、知識、管理和經營等合法手段所得到的高收入持認同態度。對於靠腐敗和非法致富的,民眾強烈不滿。一些富豪之財富得不到社會道德認同。這樣的財富也難以得到保障,進行有效的社會積累。

富豪頻頻死於非命

2004年7月21日,四川峨邊縣億萬富豪、縣政協副主席、明達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葛君明在其辦公室被炸死,爆炸者峨邊老農張明春隨後自殺身亡。血案的原因是張、葛之間僅6000元的經濟糾紛。

2003年1月22日,山西富豪、海鑫鋼鐵(集團) 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倉在其辦公室裡被槍殺。凶犯馮引亮作案後在現場自殺身亡。馮的作案動機是企圖強賣土地、敲詐勒索不成而行凶殺人。李海倉個人資產達1.95億美元,列2002年《福布斯》排行榜第27位。
  
2003 年2月12日,浙江皮草大王周祖豹在其老家樂清市蒲歧鎮北門村家門口被刺14刀身亡。雇凶殺人的王偉堅、屠金安二人在生意場上與周發生矛盾,要求退還籌備資金190萬元,遭周拒絕,多次摩擦後產生殺害周祖豹的念頭。被王、屠僱用的凶手、樂清人楊金富,小學文化,無正當職業。他在北京闖蕩多年,以殘暴和講「義氣」聞名於黑道。 周祖豹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靠販運水產發家,家產過億。
  
2003 年8月17日,甘肅地產大王、蘭州市億萬富豪劉恩謙被找上門的凶手槍殺,死於寓所。與今年初山西富豪李海倉被人殺死在辦公室如出一轍,凶手執行「任務」之後飲彈自盡,使得案件的偵破工作變得撲朔迷離。該案一度在民間傳出三種不同的死因版本。一說是利益集團雇凶殺人,一說是上門劫財未遂,也有認為是私人恩怨仇殺。

據三湘都市報7月17日報導,湖南億萬富豪望城縣格塘建築公司董事長彭玉龍,7月13日失蹤後,16日被人發現浮屍蔡家洲尾的湘江中。案情疑點重重,目前正在偵查中。

富豪「非正常死亡」原因

國內媒體一段時間來對此類專題的熱點跟蹤報導頗多。一些文章也探討富豪「非正常死亡」現象背後的原因。

一些典型的看法包括:是仇富心理所致;解決糾紛的機制不健全;還有看法指責有錢人為富不仁。

也有呼籲關注富人生命安全的呼聲。對立的看法則認為:事件引發的原因是幾家富戶的經濟糾紛,而因經濟糾紛鬧出人命的事在非富階層也不少,為何盯準富人中僅有的例子就認為是社會性問題呢?

這種看法認為,當前中國富人階層,是強勢群體,生活質量、生活工作圈和社交範圍都在社會的最安全地帶。這種觀點批評說,強勢群體剛出點事,就想讓它「引起社會巨大的震動」,似有傍富者的自作多情。安全真正成問題的,是工人、農民等弱勢群體。每年在煤礦、道路交通特大事故中死去上萬人。

解決經濟糾紛 求助黑道

經濟發展,使近年來涉及經濟利益糾葛的民事、商事訴訟逐年遞增。應該說,司法是解決矛盾糾紛的最後手段,但缺點是成本高、效率低、風險大。
  
中國的非訴訟調解制度流行。1989年6月,中國國務院發布《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遺憾的是,此後十幾年,調解制度面臨從組織到機制、效果的嚴重危機。

一方面,鄉鎮和地方財政補貼有限,即使調解員熱心也「得不償失」;經濟活動與人員跨地區的大範圍流動,糾紛中的經濟數額也成倍增加。另一方面,調解人必須的條件,如法律專業知識、調解技巧、爭議雙方公認的道德水準等,也要求越來越高,89年的舊法規顯得陳舊,勉為其難。

近期經濟糾紛中的富豪頻死現象,是這種危機的冰山一角,大量的民事經濟糾紛轉而求助於黑道解決。

有分析人士把富豪頻死現象,看作是經濟糾紛矛盾的極端激化。認為市場經濟正以一些「極端事件」,呼喚有效、健全的糾紛調解機制。

佔中國十分之一的人 擁有全國一半的財富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發展策略,在大陸創造了不少富豪。但還有數千萬人生活面臨困境。

據中新社提出的數字,大陸目前有億萬富翁1000人,百萬富翁300萬人;與此同時,還有近五千萬人連維持溫飽都有問題。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大陸有百分之十八的人口每天生活支出不足一美元,窮人在都市的每個角落中都可以發現。
  
貧富差距拉大--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居民儲蓄繼續快速增長,前9個月居民儲蓄存款累計增加了10461億元,同比增長18.1%。然而,儲蓄存款劇增主要來自於經濟發達地區和自富人,其中,上海、浙江、廣東和江蘇4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市存款佔全國儲蓄存款約4成。即使在發達地區,最高地區與最低的地區的差距竟達20倍。日前,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中國已達到0.458,超過了0.4這條國際警戒線。


調查顯示,佔中國大陸十分之一的人,擁有全國幾乎一半的私人財富。1995年4 月5 號的《中國市場報》刊載的一份調查指:佔大陸人口10% 的貧困人口,只佔有存款總額的3%,且呈下降趨勢,而佔總人口10% 的最高收入者卻佔有存款總額的40%,且呈上升趨勢。

財富的道德認同

市場競爭中,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對一部分人依靠技術、知識、智慧、管理、經營等合法手段所得到的高收入持認同態度。對於那些靠腐敗和非法致富的,民眾則表示強烈不滿。一些富豪之財富得不到社會道德認同。這樣的財富也就難以得到保障,進行有效的社會積累。

北京社科院的多位學者研究發現:九十年代初興起了幾大純粹的金融投機行業,金融拆借、股票市場,房地產業,期貨市場,債券市場等等,在不完備的法制和貪污受賄暗盤交易中,僅僅依靠絕對權力和假借國家的資金投入,短時間內完成了一次次巨額的私人財富再分配。他們用手中的特權有償調撥國家資金;勾結特權在股份制改造、股票上市中上下串通撈「原始股」;批條子、批地、內外串通炒作房地產;受賄批准期貨市場的准入證;上下聯手、官商勾結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這使得只要擁有權力、或原在八十年代已積累部分資金的人,也有少部分的確有聰明才幹的人,在幾次不公平的投機中迅速爆發。

據悉,中國有一百多位財富超過一百億的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大多都是通過這種「非市場手段」在九十年代湧現出來的。他們擁有大陸老百姓不敢想像的財產、豪宅、進口汽車。

除了一些高級幹部貪污腐敗、權錢交易,侵吞、轉移和揮霍國家資產以外,一些基層權力部門向農民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造成農民負擔過重和干群關係極度緊張;一些不法商人放肆的偷稅、漏稅、逃稅、騙稅,在短時間內非法暴富,引起群眾強烈不滿;一些地方執法人員甚至與「黑社會」勢力聯手,敲詐斂財、欺壓百姓。凡此種種,在人們心理上將現實中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放大。

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貧富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造成貧富間羨慕與不安全的複雜心理。富豪被殺案頻發,與此也不無關係。


(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