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频死于非命 民事纠纷无法律保障 大量纠纷求助黑道

发表:2004-08-06 01:5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年7月21日,四川亿万富豪葛君明在办公室被炸身亡。自去年以来,中国各地频繁发生富豪“非正常死亡”事件。国内媒体报导颇多,也探讨富豪频死现象背后的原因。一些典型的看法包括:是仇富心理所致;解决纠纷的机制不健全;还有看法指责有钱人为富不仁。

经济发展使近年来涉及经济利益纠葛的民事、商事诉讼逐年递增。民事纠纷没有合法的法律途径来保障。大量的纠纷求助于黑道。

市场竞争中,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对一部份人依靠技术、知识、管理和经营等合法手段所得到的高收入持认同态度。对于靠腐败和非法致富的,民众强烈不满。一些富豪之财富得不到社会道德认同。这样的财富也难以得到保障,进行有效的社会积累。

富豪频频死于非命

2004年7月21日,四川峨边县亿万富豪、县政协副主席、明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葛君明在其办公室被炸死,爆炸者峨边老农张明春随后自杀身亡。血案的原因是张、葛之间仅6000元的经济纠纷。

2003年1月22日,山西富豪、海鑫钢铁(集团) 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仓在其办公室里被枪杀。凶犯冯引亮作案后在现场自杀身亡。冯的作案动机是企图强卖土地、敲诈勒索不成而行凶杀人。李海仓个人资产达1.95亿美元,列2002年《福布斯》排行榜第27位。
  
2003 年2月12日,浙江皮草大王周祖豹在其老家乐清市蒲歧镇北门村家门口被刺14刀身亡。雇凶杀人的王伟坚、屠金安二人在生意场上与周发生矛盾,要求退还筹备资金190万元,遭周拒绝,多次摩擦后产生杀害周祖豹的念头。被王、屠雇用的凶手、乐清人杨金富,小学文化,无正当职业。他在北京闯荡多年,以残暴和讲“义气”闻名于黑道。 周祖豹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靠贩运水产发家,家产过亿。
  
2003 年8月17日,甘肃地产大王、兰州市亿万富豪刘恩谦被找上门的凶手枪杀,死于寓所。与今年初山西富豪李海仓被人杀死在办公室如出一辙,凶手执行“任务”之后饮弹自尽,使得案件的侦破工作变得扑朔迷离。该案一度在民间传出三种不同的死因版本。一说是利益集团雇凶杀人,一说是上门劫财未遂,也有认为是私人恩怨仇杀。

据三湘都市报7月17日报导,湖南亿万富豪望城县格塘建筑公司董事长彭玉龙,7月13日失踪后,16日被人发现浮尸蔡家洲尾的湘江中。案情疑点重重,目前正在侦查中。

富豪“非正常死亡”原因

国内媒体一段时间来对此类专题的热点跟踪报导颇多。一些文章也探讨富豪“非正常死亡”现象背后的原因。

一些典型的看法包括:是仇富心理所致;解决纠纷的机制不健全;还有看法指责有钱人为富不仁。

也有呼吁关注富人生命安全的呼声。对立的看法则认为:事件引发的原因是几家富户的经济纠纷,而因经济纠纷闹出人命的事在非富阶层也不少,为何盯准富人中仅有的例子就认为是社会性问题呢?

这种看法认为,当前中国富人阶层,是强势群体,生活质量、生活工作圈和社交范围都在社会的最安全地带。这种观点批评说,强势群体刚出点事,就想让它“引起社会巨大的震动”,似有傍富者的自作多情。安全真正成问题的,是工人、农民等弱势群体。每年在煤矿、道路交通特大事故中死去上万人。

解决经济纠纷 求助黑道

经济发展,使近年来涉及经济利益纠葛的民事、商事诉讼逐年递增。应该说,司法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后手段,但缺点是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
  
中国的非诉讼调解制度流行。1989年6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遗憾的是,此后十几年,调解制度面临从组织到机制、效果的严重危机。

一方面,乡镇和地方财政补贴有限,即使调解员热心也“得不偿失”;经济活动与人员跨地区的大范围流动,纠纷中的经济数额也成倍增加。另一方面,调解人必须的条件,如法律专业知识、调解技巧、争议双方公认的道德水准等,也要求越来越高,89年的旧法规显得陈旧,勉为其难。

近期经济纠纷中的富豪频死现象,是这种危机的冰山一角,大量的民事经济纠纷转而求助于黑道解决。

有分析人士把富豪频死现象,看作是经济纠纷矛盾的极端激化。认为市场经济正以一些“极端事件”,呼唤有效、健全的纠纷调解机制。

占中国十分之一的人 拥有全国一半的财富

“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发展策略,在大陆创造了不少富豪。但还有数千万人生活面临困境。

据中新社提出的数字,大陆目前有亿万富翁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与此同时,还有近五千万人连维持温饱都有问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大陆有百分之十八的人口每天生活支出不足一美元,穷人在都市的每个角落中都可以发现。
  
贫富差距拉大--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居民储蓄继续快速增长,前9个月居民储蓄存款累计增加了10461亿元,同比增长18.1%。然而,储蓄存款剧增主要来自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自富人,其中,上海、浙江、广东和江苏4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市存款占全国储蓄存款约4成。即使在发达地区,最高地区与最低的地区的差距竟达20倍。日前,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中国已达到0.458,超过了0.4这条国际警戒线。


调查显示,占中国大陆十分之一的人,拥有全国几乎一半的私人财富。1995年4 月5 号的《中国市场报》刊载的一份调查指:占大陆人口10% 的贫困人口,只占有存款总额的3%,且呈下降趋势,而占总人口10% 的最高收入者却占有存款总额的40%,且呈上升趋势。

财富的道德认同

市场竞争中,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对一部份人依靠技术、知识、智慧、管理、经营等合法手段所得到的高收入持认同态度。对于那些靠腐败和非法致富的,民众则表示强烈不满。一些富豪之财富得不到社会道德认同。这样的财富也就难以得到保障,进行有效的社会积累。

北京社科院的多位学者研究发现:九十年代初兴起了几大纯粹的金融投机行业,金融拆借、股票市场,房地产业,期货市场,债券市场等等,在不完备的法制和贪污受贿暗盘交易中,仅仅依靠绝对权力和假借国家的资金投入,短时间内完成了一次次巨额的私人财富再分配。他们用手中的特权有偿调拨国家资金;勾结特权在股份制改造、股票上市中上下串通捞“原始股”;批条子、批地、内外串通炒作房地产;受贿批准期货市场的准入证;上下联手、官商勾结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这使得只要拥有权力、或原在八十年代已积累部份资金的人,也有少部份的确有聪明才干的人,在几次不公平的投机中迅速爆发。

据悉,中国有一百多位财富超过一百亿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大多都是通过这种“非市场手段”在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他们拥有大陆老百姓不敢想像的财产、豪宅、进口汽车。

除了一些高级干部贪污腐败、权钱交易,侵吞、转移和挥霍国家资产以外,一些基层权力部门向农民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和干群关系极度紧张;一些不法商人放肆的偷税、漏税、逃税、骗税,在短时间内非法暴富,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一些地方执法人员甚至与“黑社会”势力联手,敲诈敛财、欺压百姓。凡此种种,在人们心理上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

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贫富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造成贫富间羡慕与不安全的复杂心理。富豪被杀案频发,与此也不无关系。


(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