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一代關於「六四」問題的聲明

發表:2004-05-13 02: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們屬於「八九一代」,當時我們都是在校的學生。作為那場運動的參加者和倖存者,值此「六四」十五週年到來之際,我們在此發布以下聲明,以闡明見證者對「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的基本立場。

首先,我們深感羞愧,為我們十五年來面對那場悲劇和此後的罪惡保持了不同程度的沉默。這十五年是恥辱的十五年,是恐懼和利害算計戰勝道德尊嚴的十五年。我們感慨:一件是非如此清晰的政治事件公然被顛覆如此之久;我們確認:當局對這一良心災難負有主要責任;同時,我們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場精神滅絕。捍衛真相需要的並不多,僅僅是幾句真話。我們熟悉這樣的學術道理也清楚這樣的歷史教訓;為此,我們深感自己有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那些懺悔文字使我們的懺悔感到猶豫;我們的問題同樣是:懺悔之後,思想何為?

其次,我們要向那些仍然堅守政治底線的人們致敬。十五年來,在官方喉舌和大眾輿論構織起來的信息世界中,自由的抗爭被埋葬和邊緣化了,但事實上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英雄。他們堅持談論一九八九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為良心事業而奮不顧身。這些人當中有丁子霖這樣的母親,也有像胡石根這樣被判處20年重刑的青年教師,以及更多不為外界所知的普通人──他們或者身陷囹圄,或者遭受各種程度的迫害,很多人即使在海外也往往無法聽見他們的聲音。在侏儒壟斷文化並彼此行凶的時代,他們為這個世界挽回了榮譽。我們知道,人們往往並不願意像他們讚美的人那樣去生活,因此如何堅守底線仍然成為當下的真問題。
第三、我們要向六四悲劇(及相關案件)中為追求自由和尊嚴而失去生命的人們默哀!十五年對於這些亡靈來說,此岸世界是他們真正的地獄,而對於他們的親人來說,這「國家」因缺乏基本的人道而應該千秋萬代被詛咒。我們就生活在這被詛咒的世界上。雖然死亡未必代表真理,但漠視死亡絕對代表著野蠻和瘋狂的自私;記憶未必代表仇恨,但喪失記憶絕對代表寡廉鮮恥和仇恨。刑場轉移到地下,而墓地被剷平。生者被彎曲,而死者被蒸發。人是唯一具有死亡意識的動物。捍衛這一種屬特徵竟成為自由事業在中國的當務之急。

第四、作為見證人,我們有責任告訴世界和後人一九八九年中國發生的事情。我們看到並確認:八九運動是一場空前和平、理性、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民政治運動;其政治訴求是反對制度腐敗並實現政治自由。我們看到並確認: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晚至六月四日凌晨──直至以後一段時間──中國政府動用軍隊、法庭對和平示威請願的學生和市民進行了暴力鎮壓,並造成了嚴重傷亡。我們看到並確認:由於政治恐懼和既得利益,中國政府對參加八九運動的學生、教師、市民進行了嚴厲的清查和迫害;而這些被迫害者失去了自由、工作,有的人家破人亡,有的人死於監獄。凡此三宗,我們為此作證。

第五、我們向包括中國新領導人在內的所有人呼籲:竭盡全力為八九事件和六四悲劇之公開平反而努力,並敦促有關當局公開悔過和承擔責任。鎮壓導致的道德災難和政治災難已經使中國社會的轉型越來越困難,十五年的「穩定」顯然已經成為更大災難(生態的、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真正的罪魁禍首。這是一個預支未來的分肥時代,罪犯控制著資源,心靈被罪惡捆綁,生活如末日來臨。而這一切,無不始於十五年前那個悲劇性的決策。我們呼籲有關當局必須對這十五年進行全面檢討。

正是因為「六四」,所謂的改革徹底淪為了統治的手段;讓所謂的發展淪為一場分贓盛宴。因此,無論是解放還是自救,我們呼籲必須從那個早晨重新開始,「返回六四」應該成為中國公共政治真正的起點。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穩定不是迴避的理由,那麼自私和怯懦就是理由。十五年如一日。我們,八九一代人,親歷了死亡,選擇了死亡。生存還是死亡,仍然是一個問題。值此 「六四」十五週年前夕,聯署上述聲明,或為解放宣言和自救宣言。


說明:
(一)本文向國內「八九一代」開放簽名。但簽名者應註明以下幾項內容:當年所屬院校、當前職業。
(二)發起人簽名順序按姓名筆畫排列。


發起人簽名:

姓 名 當年所屬院校 當前職業

任不寐 中國人民大學 學者
華欣遠 華中理工大學 工程師
余世存 北 京 大 學 作家
趙 暉 廈 門 大 學 編輯
周 擎 西 北 大 學 作家
浦志強 中國政法大學 律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