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全球招聘300名教授

發表:2003-09-01 03: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今年5月,為實現建設世界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北京大學拋出一項用人制度改革草案,草案核心是打破北大教師的「鐵飯碗」,講師和副教授如果在合同期內不能晉升為副教授或教授,將不再與其續約。此舉一度引起這座中國最高學府內的「地震」,在全國高校界也引起嘩然。有媒體將此次北大改革稱為「一次把競爭和淘汰法則引入象牙塔的變革,一次為中國大學找尋新路的嘗試」。

  幾乎就在北大這項方案引發熱議的同時,與北大有相近目標的南京大學也拋出一枚改革的重磅炸彈---向全球公開招聘149名正教授,149名副教授。高校敞開校門,面向海內外大量吸納人才,在我國無疑是破天荒之舉。不僅如此,南大還同時宣稱,廢除高校職稱「終身制」,這意味著,受人尊敬的南大老師即將徹底告別「鐵飯碗」。南大此舉意欲何為?是壯士斷腕般向用人制度開刀?還是在作一場秀?   萬眾矚目南大全球公聘教授   5月底,南京大學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等媒體發布公告,今年新增的149名教授、149名副教授崗位全部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報名工作也隨之啟動。目前,首輪招聘已漸近尾聲,已進入人才評選階段。

  據南大有關負責人透露,「全球公聘300教授」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海內外專家學者中引起強烈震盪。短短1個月時間,來自校外的「大腕」級應聘者已近百人。除了國內其他名牌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師及學者外,「海外兵團」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在報名者中,部分海外學者在圈內已小有名氣。有媒體甚至報導說,不少報名者是哈佛、牛津、斯坦福、耶魯等國際一流大學的博士、博士後等。應聘300教授,除了「海外兵團」外,還有南大校內的講師和副教授,這樣的應聘者也有100多人。

  事實上,最讓業內人士關注的是,南大在全球公聘300教授的背後,是對學校教師職稱「終身制」的廢除。也就是說,南大教授和副教授將不再是戴在教師頭上的終身頭銜,只有在聘的才是教授或副教授,解聘後就不再是了。這在中國高校界也是一種極為大膽的嘗試。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事件之所以受全球矚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南京大學在中國高校中的顯著地位。記者發現,在近年的各種排行榜上,南京大學基本都在前5位。

  公聘教授引發三層「衝擊波」

  有媒體將5月份的北大「激進改革」稱為「燕園地震」,此次南大公聘300教授事件也引發了較強的「衝擊波」。

  衝擊的第一波是海內外學者踴躍報名以及國內媒體的一片驚嘆和讚譽聲。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署名評論指出:南大的做法,首先是拓寬了聘任教授的渠道,使高校能夠聘到滿意的教授。應聘者首先向校方按要求提供自己的相關材料,然後參加面試,還要通過校方組織的來自校內外的本學科權威人士的評審,才能拿到校長簽發的聘書。而且聘任不是終身制,獲聘教授有相當大的壓力與動力,必須繼續在自己的學科領域拚搏、攀登,為學校也為自己再創輝煌。其次是有利於打破高校職稱評聘中的論資排輩,使少數濫竽充數者漸無「用武」之地。

  衝擊的第二波是媒體及業內人士對此事的質疑。第一種質疑是南大此舉可能會收效不大。南大公開招聘的對象鎖定在國內外「一流」,但由於待遇等問題,對於知名的海外學者及名校雲集的北京、上海等地高校而言,南大此舉的影響似乎不大。第二種質疑是南大是否真有廣納賢人的誠意,這些崗位是否實有其崗,是不是只是一種宣傳與造勢的「作秀」,並藉此抬高南大的身價?   衝擊的第三波是南大校內的「地震」。「以前南大評職稱,自己只要比校內其他人優秀,就基本可以升為教授了。但這個遊戲規則現在改了,要想佔有學校向全球招聘的149個教授名額中的一個,我們要與來自國內外競聘的人競爭,要佔勝國內外來的所有對手,而不只是學校內的。這是一種壓力,我們都能感覺到。」校內多位副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競選要突破教授「南大水平」

  南京大學人事處處長穆榮華說,南京大學此次招聘的全部教授和副教授崗位,都是實有其位的,是經過論證的。具體說分為兩種,一種是兩年內退休教師將空出來的崗位,約佔一半;另一種是因學校發展而新增的崗位。重要的是,這些崗位包括所有的學科,面相當廣。近年,我國先後出現競選村長、競選政府公務員等,但「競選教授」這可絕對是件新鮮事兒。穆處長認為,南大全球公聘教授不是「作秀」,而是改革的必須,是「自然而然,不得不做,不能不做的」。

  南大人事處副處長周義安對改革的必然性作出了以下的回答。南大和許多國內高校一樣,在教師職稱評定上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一個博士生分配進入學校,兩三年後要升副教授,四五年後要升教授,只要沒有特殊原因,就不能不給他升。但這樣一來,教授是多了,卻不符合學校事業發展需要。因為,一個合理的群體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層次架構才是理想的。更要命的是,過去主要是從南大講師中選出副教授,從南大副教授中選出教授,這種關起校門來評審的做法,只能讓南大教授和副教授水平達到「南大水平」,而不是國內一流甚至國際高水平。關門評審的做法,還使我國高等教育界出現了「近親繁殖」現象,幾乎沒有動作較大的人才流動,這就導致學術生態的失衡,影響了學術的生命力。國家希望南大建成國際高水平大學,所以南大理所當然應該有國際高水平大學的用人制度,也就是用人制度上要與國際接軌。如果不改,那南京大學可能永遠只是國內排名靠前的大學,而達不到國際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在這種危機感迫近之時,南大只能選擇改革。

  人才流動更有利於學術發展   

取消了職稱「終身制」的南大,傳統的職稱評定被弱化,而聘用制則被空前強化。也就是說,南大的教授和副教授,今後將是被學校聘用的,這種聘用是有期限的,期限一般是3年。「說得透一點,3年之內,你是南大教授,3年之後,南大認為你不適合南大教授崗位,不再聘用你。那麼,你就可能不是南大教授了。到了校外,你只能說你曾是南大教授,而不能再說你是南大教授。」穆處長這樣解釋。記者進而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南大有勇氣淘汰一些不合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嗎?穆處長思索了一會兒,說:「應當肯定,南大以前評出的副教授和教授絕大部分是合格的,即使有了競爭,他們也能在競爭中勝出。南大今後推行比過去更加完善的聘任制,如果現有的部分副教授和教授不能勝任崗位工作,南大將在一次聘期滿後,不再聘任他。不被聘任的他們將面臨多種選擇,如競聘其他崗位,如教授競聘副教授崗位,副教授競聘講師崗位,或者,他們可以選擇離開南大。我們向全球招聘人才,就是要鼓勵人才流動,事實上,高校人才需要流動,這樣更有利於學術發展。」穆處長避開了「淘汰」這個詞。

  要把「全球公聘教授」進行到底   

目前,南大的全球公聘300教授正處人才評價階段,穆處長透露說,這次會有相當數量的海內外優秀人才被選進南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98個名額這次是招不滿的。「南大將堅持『寧缺勿濫』,並且繼續進行招聘。」那麼,招滿這298個名額之後,南大還會面向全球公聘教授嗎?南大的回答是這項制度將堅持下去,今後南大只要有教師崗位空缺,原則上都會用這種方法。「這是現代高校發展的大方向。」穆處長說。(深圳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