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全球招聘300名教授

发表:2003-09-01 03:4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年5月,为实现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北京大学抛出一项用人制度改革草案,草案核心是打破北大教师的“铁饭碗”,讲师和副教授如果在合同期内不能晋升为副教授或教授,将不再与其续约。此举一度引起这座中国最高学府内的“地震”,在全国高校界也引起哗然。有媒体将此次北大改革称为“一次把竞争和淘汰法则引入象牙塔的变革,一次为中国大学找寻新路的尝试”。

  几乎就在北大这项方案引发热议的同时,与北大有相近目标的南京大学也抛出一枚改革的重磅炸弹---向全球公开招聘149名正教授,149名副教授。高校敞开校门,面向海内外大量吸纳人才,在我国无疑是破天荒之举。不仅如此,南大还同时宣称,废除高校职称“终身制”,这意味着,受人尊敬的南大老师即将彻底告别“铁饭碗”。南大此举意欲何为?是壮士断腕般向用人制度开刀?还是在作一场秀?   万众瞩目南大全球公聘教授   5月底,南京大学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媒体发布公告,今年新增的149名教授、149名副教授岗位全部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报名工作也随之启动。目前,首轮招聘已渐近尾声,已进入人才评选阶段。

  据南大有关负责人透露,“全球公聘300教授”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海内外专家学者中引起强烈震荡。短短1个月时间,来自校外的“大腕”级应聘者已近百人。除了国内其他名牌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师及学者外,“海外兵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报名者中,部分海外学者在圈内已小有名气。有媒体甚至报道说,不少报名者是哈佛、牛津、斯坦福、耶鲁等国际一流大学的博士、博士后等。应聘300教授,除了“海外兵团”外,还有南大校内的讲师和副教授,这样的应聘者也有100多人。

  事实上,最让业内人士关注的是,南大在全球公聘300教授的背后,是对学校教师职称“终身制”的废除。也就是说,南大教授和副教授将不再是戴在教师头上的终身头衔,只有在聘的才是教授或副教授,解聘后就不再是了。这在中国高校界也是一种极为大胆的尝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事件之所以受全球瞩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南京大学在中国高校中的显著地位。记者发现,在近年的各种排行榜上,南京大学基本都在前5位。

  公聘教授引发三层“冲击波”

  有媒体将5月份的北大“激进改革”称为“燕园地震”,此次南大公聘300教授事件也引发了较强的“冲击波”。

  冲击的第一波是海内外学者踊跃报名以及国内媒体的一片惊叹和赞誉声。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署名评论指出:南大的做法,首先是拓宽了聘任教授的渠道,使高校能够聘到满意的教授。应聘者首先向校方按要求提供自己的相关材料,然后参加面试,还要通过校方组织的来自校内外的本学科权威人士的评审,才能拿到校长签发的聘书。而且聘任不是终身制,获聘教授有相当大的压力与动力,必须继续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拼搏、攀登,为学校也为自己再创辉煌。其次是有利于打破高校职称评聘中的论资排辈,使少数滥竽充数者渐无“用武”之地。

  冲击的第二波是媒体及业内人士对此事的质疑。第一种质疑是南大此举可能会收效不大。南大公开招聘的对象锁定在国内外“一流”,但由于待遇等问题,对于知名的海外学者及名校云集的北京、上海等地高校而言,南大此举的影响似乎不大。第二种质疑是南大是否真有广纳贤人的诚意,这些岗位是否实有其岗,是不是只是一种宣传与造势的“作秀”,并借此抬高南大的身价?   冲击的第三波是南大校内的“地震”。“以前南大评职称,自己只要比校内其他人优秀,就基本可以升为教授了。但这个游戏规则现在改了,要想占有学校向全球招聘的149个教授名额中的一个,我们要与来自国内外竞聘的人竞争,要占胜国内外来的所有对手,而不只是学校内的。这是一种压力,我们都能感觉到。”校内多位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竞选要突破教授“南大水平”

  南京大学人事处处长穆荣华说,南京大学此次招聘的全部教授和副教授岗位,都是实有其位的,是经过论证的。具体说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年内退休教师将空出来的岗位,约占一半;另一种是因学校发展而新增的岗位。重要的是,这些岗位包括所有的学科,面相当广。近年,我国先后出现竞选村长、竞选政府公务员等,但“竞选教授”这可绝对是件新鲜事儿。穆处长认为,南大全球公聘教授不是“作秀”,而是改革的必须,是“自然而然,不得不做,不能不做的”。

  南大人事处副处长周义安对改革的必然性作出了以下的回答。南大和许多国内高校一样,在教师职称评定上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个博士生分配进入学校,两三年后要升副教授,四五年后要升教授,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就不能不给他升。但这样一来,教授是多了,却不符合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因为,一个合理的群体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层次架构才是理想的。更要命的是,过去主要是从南大讲师中选出副教授,从南大副教授中选出教授,这种关起校门来评审的做法,只能让南大教授和副教授水平达到“南大水平”,而不是国内一流甚至国际高水平。关门评审的做法,还使我国高等教育界出现了“近亲繁殖”现象,几乎没有动作较大的人才流动,这就导致学术生态的失衡,影响了学术的生命力。国家希望南大建成国际高水平大学,所以南大理所当然应该有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用人制度,也就是用人制度上要与国际接轨。如果不改,那南京大学可能永远只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学,而达不到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在这种危机感迫近之时,南大只能选择改革。

  人才流动更有利于学术发展   

取消了职称“终身制”的南大,传统的职称评定被弱化,而聘用制则被空前强化。也就是说,南大的教授和副教授,今后将是被学校聘用的,这种聘用是有期限的,期限一般是3年。“说得透一点,3年之内,你是南大教授,3年之后,南大认为你不适合南大教授岗位,不再聘用你。那么,你就可能不是南大教授了。到了校外,你只能说你曾是南大教授,而不能再说你是南大教授。”穆处长这样解释。记者进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南大有勇气淘汰一些不合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吗?穆处长思索了一会儿,说:“应当肯定,南大以前评出的副教授和教授绝大部分是合格的,即使有了竞争,他们也能在竞争中胜出。南大今后推行比过去更加完善的聘任制,如果现有的部分副教授和教授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南大将在一次聘期满后,不再聘任他。不被聘任的他们将面临多种选择,如竞聘其他岗位,如教授竞聘副教授岗位,副教授竞聘讲师岗位,或者,他们可以选择离开南大。我们向全球招聘人才,就是要鼓励人才流动,事实上,高校人才需要流动,这样更有利于学术发展。”穆处长避开了“淘汰”这个词。

  要把“全球公聘教授”进行到底   

目前,南大的全球公聘300教授正处人才评价阶段,穆处长透露说,这次会有相当数量的海内外优秀人才被选进南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98个名额这次是招不满的。“南大将坚持‘宁缺勿滥’,并且继续进行招聘。”那么,招满这298个名额之后,南大还会面向全球公聘教授吗?南大的回答是这项制度将坚持下去,今后南大只要有教师岗位空缺,原则上都会用这种方法。“这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大方向。”穆处长说。(深圳新闻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