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0日,臺灣陸軍軍官在新竹參加首批美製先進M1A2T「艾布拉姆斯」戰車的實彈射擊訓練。此次訓練與年度漢光軍演分開進行。 7月9日,臺灣啟動了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常規部隊與預備役軍人一起參與了為期10天的訓練,旨在防禦中共入侵。(I-HWA CHENG/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亭綜合報導)隨著中共軍力持續攀升,2027年是否會成為台海衝突的引爆點?從美中領導人會談的「臺灣就是臺灣」到中共「和平統一七個更好」的統戰攻勢,台海局勢在全球地緣政治的博弈中愈發撲朔迷離。臺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軍事博主馬克與周子定,以及軍事評論員姚誠,都剖析了中共內部動態、美日韓同盟的戰略布局與臺灣的應對之道。那麼,中共會否在2027年揮軍臺灣?和平統一的誘惑能否改變島內態勢?臺灣又該如何在風雲變幻中守護未來呢?
川習會未提臺灣 凸顯美中分歧
10月31日川普和習近平的面對面會談僅持續100分鐘,未觸及臺灣議題。明居正指出,中共試圖施壓美國公開反對台獨,但美國前總統川普以「臺灣就是臺灣」的表態,成功將臺灣問題從議程中剝離,避免落入中共設定的「反台獨」陷阱。美國前國防部官員胡振東表示,川普此舉顯示美國對臺政策的堅定立場,削弱中共在國際場合的發言空間。
明居正進一步分析,川普(特朗普)的亞洲行強化美日韓同盟,形成對中共的戰略包圍網。「臺灣就是臺灣」或暗指臺灣獨立地位,或為後續談判保留空間,使中共難以推進統一議程。姚誠補充,中共由王滬寧主管的統戰策略,透過「和平統一七個更好」論述,試圖在美中博弈中尋求和平突破,避免直接軍事對抗。
美日韓同盟強化 構筑印太安全網
川普訪問日本與韓國期間,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達成高度共識,承諾以「堅定決心與具體行動」維護台海穩定。高市強調「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並計畫將自衛隊升級為「國防軍」,軍事預算增至GDP的2.5%-3%。胡振東指出,美日韓同盟在軍事協同上顯著提升,包括:
-聯合軍演:定期舉行「自由之盾」與「環太平洋」軍演,模擬台海衝突場景。
-武器研發:美日合作研發高超音速武器攔截系統,針對中共東風導彈。
-基地部署:美國在菲律賓九個基地及沖繩濱海戰鬥團,封鎖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
馬克表示,日本的增程型12式反艦導彈與F-35B戰機部署,增強對中共沿海目標的打擊能力。姚誠認為,這種同盟強化促使中共傾向「攻心為上」,因美國不願直接介入,但日本的條約義務可能將美國拖入戰爭。
中共「七個更好」論述遭質疑
中共國台辦近日提出「和平統一後臺灣七個更好」,涵蓋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基建、安全、外交、民生及文化生活。臺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痛批此為「賊喊捉賊」,直言:「破壞我的就是你,今天你說要給我保證,這不是天大笑話?」他指出,中共對西藏、新疆、香港的承諾均未兌現,例如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自由崩潰、新疆「再教育營」引國際譴責,顯示其保證毫無可信度。明居正進一步反問:「你不威脅我,我什麼都有了;你不打我,我們最好!」強調臺灣的民主、自由與法治遠超中共,統一的「七個更好」不過是空頭支票。
而姚誠對「七個更好」做出如下詳細剖析:統一可穩定臺灣經濟並透過管道直供天然氣,解決能源短缺;大陸基建能力可提升臺灣設施;統一後省軍費,安全有保障;參與國際組織、減輕財政負擔,但護照更換與言論壓制是弊端;統一可擴大國家認同,但中共不容批評,與臺灣民主衝突。
姚誠認為,這些「大餅」旨在助國民黨上臺、改變統獨態勢,中共需採取具體行動,例如停止對臺軍事封鎖、開放兩岸人員交流,以贏得臺灣民眾的信任,否則「七個更好」的承諾難以令人信服。
中共攻臺可能性與挑戰
政治風險與軍隊清洗
馬克與周子定指出,習近平自2022年二十大後清洗火箭軍、東部戰區及海軍高層,導致「台海幫」瓦解,影響指揮結構與士氣。周子定認為,習近平專注2027年二十一大連任,無暇冒險動武。馬克補充,軍方高層因海外資產不願支持戰爭,腐敗問題(如火箭軍導彈質量疑慮)進一步削弱作戰能力。
姚誠強調,王滬寧推「攻心為上」,武統是下策,需承擔歷史責任。習近平若大權在握,可能提前至2027年動武;若張又俠派系影響增強,則推遲至習下臺後,避免其藉戰爭鞏固軍權。
經濟與外交壓力
馬克分析,台海戰爭將切斷中共海運線,重創上海、寧波等港口,影響佔GDP 40%的進出口。戰爭可能波及東海與南海,牽連日本與菲律賓。胡振東指出,中共恐面臨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及SWIFT制裁。
軍事挑戰與盟國準備
馬克與周子定表示,中共攻臺需百萬軍力,後勤挑戰巨大。臺灣的不對稱作戰,結合美日韓的預警機、反艦導彈與基地部署,使中共海軍難以突破第一島鏈。姚誠認為,近期東部戰區演習僅為象徵,真正武統窗口在2028-2030年,若國民黨未上臺,衝突風險上升。
金門與外島考量
馬克與周子定認為,中共或試探性攻打金門,但臺灣可能放棄外島,專注本島防禦。
臺灣的戰略選擇 專家共識:2027年攻臺可能性低
專家一致認為,2027年前中共攻臺可能性低,原因包括內部政治鬥爭、經濟外交壓力、軍事挑戰及意識形態阻力。姚誠預測,若國民黨上臺,和平統一有望;否則,2028-2030年為高風險期。
明居正建議,臺灣應增國防預算至GDP 5%,建「臺灣之盾」,強化不對稱作戰;利用晶元優勢爭取國際支持;深化美日韓同盟關係。馬克呼籲推廣民防訓練,確保戰時基礎設施韌性。
未來以下方面值得觀察:習近平權力鞏固與王滬寧統戰措施是否具體化;2026年4月川普訪北京是否涉及臺灣議題;美日韓同盟深化及菲律賓等國角色;以及臺灣統獨態勢與半導體供應影響。
綜上所述,中共對臺動武受多重制約,2027年前攻臺可能性低,但2028-2030年風險上升。美日韓同盟與臺灣防禦為台海穩定提供保障。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