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習會看習權力真空與臺灣戰略轉機(圖)


2025年10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左中)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中)在釜山金海國際機場旁的金海空軍基地會談後離開。(16:9)
2025年10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左中)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中)在釜山金海國際機場旁的金海空軍基地會談後離開。(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金言綜合報導)10月30日,川習會在韓國釜山APEC峰會的邊院一座臨時搭建的「淺陋房屋」內進行,會晤僅持續1小時40分鐘,遠低於外界預期的3至4小時。這場被國際媒體稱為「務實休戰」的峰會,表面上達成了經貿、科技與能源領域的有限妥協。時評人江峰與香港資深媒體人陶傑剖析,此次會面實則暴露了中南海權力結構的深刻裂變與臺灣在地緣博弈中的關鍵轉折。

川普穩握談判主動 習近平「繳出雙王牌」

會晤的簡陋場景與縮短時程即是權力象徵的縮影,整場會面除去翻譯、寒暄外,有實質內容的部分大約只有45分鐘。川普以「路過式」姿態,在抵達後迅速離場搭機返美,留習近平獨撐APEC余程。

江峰以「高開低走」的定價策略形容川普(特朗普)的關稅布局:「喊價200元,折讓至120元,買家仍覺撿漏,實則遠高於成本。」美國對華關稅從57%降至47%,看似退讓,實則較拜登時代高出近一倍,永久性嵌入美國產業保護壁壘,迫使中國企業毛利率壓縮至極限。中方回應則是雙王牌的徹底繳械:恢復大規模美國大豆採購(首三個月1200萬噸、年度2600萬噸),並保證稀土關鍵礦物「公開、自由、持續」供應。陶傑補充道,這不過是「回到半年前的常態」,稀土管制僅推遲一年,大豆採購「照舊進行」,中國並未從中榨取出任何結構性收益;相反,47%的平均關稅水平,對中國出口企業構成「毛利侵蝕」的慢性毒藥,尤其在通脹壓力下,美國國內消費者雖感物價上漲,卻也強化了川普的「美國優先」敘事。

能源與毒品議題進一步放大美國的戰略主動。江峰指出,川普開闢新財源,促成中國購買阿拉斯加油氣大單,並以芬太尼關稅從20%降至10%換取北京對前體物質的「非常努力」管制——這不過是口頭承諾換實質折扣,中國額外支出不減反增。陶傑則從「炮艦外交」視角解讀: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直接「砸船」芬太尼貿易鏈,繞過國際法繁瑣,展現自二戰以來罕見的海上霸權宣誓;這不僅壓縮中國原材料出口空間,更向俄羅斯等國發出信號,稀土與芬太尼的「武器化」已成過街老鼠。

科技戰場的失守,更凸顯中國的系統性弱勢。雙方僅討論中方採購英偉達等公司晶圓,且明確排除最新Blackwell架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馬來西亞會談中重申,高端晶元管制「絕非交易籌碼」。江峰嘲諷習近平昔日「卡脖子」論調此次絕口不提,中國經濟前三季度5.2%增長卻需向川普「匯報炫耀」,實質上是「有錢就買美國農產品」的經濟依賴表白。陶傑深入AI領域,批評中國機器人技術僅能「打跟斗3分鐘、跳舞5分鐘」,遠遜馬斯克的綜合判斷系統;中國可憑「無底線」優勢(如基因剪輯、器官移植)領先特定領域,卻在核心AI晶元上「7納米即頂」,難以與美國抗衡。美國暫停實體清單一年、批准TikTok轉讓,江峰視為「誘餌」,陶傑則稱其為「將計就計」,最終服務於美國的全球供應鏈重組。

外交修辭的落差,則是權力真空的公開自白。新華社罕見全文照登川普對習的「肉麻吹捧」:「受人尊敬的偉大領導人、多年好朋友。」江峰視此為習近平維穩宣傳的「聖旨」,反映內心極度虛弱;陶傑笑稱這是「LV老闆誇顧客天生貴人」,換取的僅是國內宣傳材料,而非實質國家利益。習近平邀請川普明年4月訪華、承諾烏克蘭援助,江峰解讀為權力架空下的「盛事需求」,陶傑則聯想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周恩來風度,感嘆當代中國領袖的「氣場盡失」。

臺灣議題的「憑空消失」:軍權旁落與地緣風向標的轉移

川習會的最大地緣震撼,莫過於臺灣問題的徹底缺席。新華社通稿通篇涵蓋經貿、能源、人文、氣候,卻屏蔽「臺灣」二字;川普在空軍一號上親證:「臺灣問題並未被提出,也未討論。」江峰斷言,這非外交省略,而是習近平「不敢提或被禁止提及」的權力危機;會前署名「中臺文」的文章避談武力、強調「坐下來談」,已為這一沉默鋪墊。過去十年,習近平將「統一臺灣」與個人政治遺產綁定,頻繁環臺軍演、提拔鷹派、烘托2027「動物時間表」,如今卻在全球聚光燈下「聲嘶力竭變成啞默」。

權力根源的剖析,江峰與陶傑不謀而合:槍桿子旁落。江峰追溯中共權力鐵律——「權力來自槍桿子」,習近平一年多清洗後,軍委大權落入張又俠與元老派之手。福建31軍作為攻臺主力(前身華野實兵團,毛澤東親令備戰臺灣,參與古寧頭、金門戰役),其將領如何衛東、苗華、林向陽、秦樹桐等在四中全會前「一鍋端」。無前線部隊加持,習無資本威脅臺灣,更無法向川普討價還價。陶傑補充,四中全會公報調門降至「大力推動和平統一」,刪除「通緝賴清德」「缺席審判」等戰狼語言;黎智英釋放懸而未決,或成觀察北京內鬥的下一指標。會前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表態「臺灣不做交易籌碼」,川普「臺灣就是臺灣」的簡潔回應,進一步封死交易空間。

對臺灣,這份沉默構成「意想不到的戰略禮物」。江峰強調,發動台海戰爭需「號令全軍的統帥」與「不怕死的天險衝鋒將領」,北京已不具備;元老派「老謀深算」,不會為習個人遺產賭政權未來,至少2027年前風險驟降。陶傑將臺灣定位「重要風向標」:若臺灣失守,亞太國家從菲律賓至越南「全部歸順中國」,美國二戰後國際地位崩潰;臺灣關係法與歷史公報,從未承諾放棄臺灣,川普無意交易。中國「偷時間」慣性(如香港50年變20年、奧運10天開放後關門),難以在臺灣重演;維持現狀即「台獨」的單方定義,暴露北京內部矛盾。

習近平的肢體與政策「180度轉彎」:從戰狼強人到韜光養晦執行者

習近平的會晤表現,成為權力心理的顯微鏡。陶傑細察肢體語言:握手僵硬、不直視川普、低頭讀小本本,反映「不想見或極度緊張」;每句話或經「中央協調小組」嚴格審核。江峰則從通稿解讀:習一改「東升西降」的戰狼姿態,滿口「做夥伴、做朋友」「從未想挑戰取代誰,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這是胡溫時代「韜光養晦」的原版復刻,公開否定過去十年「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敘事。

轉變非習「幡然醒悟」,而是元老派逼迫。江峰剖析,王毅會前致電盧比奧,稱「兩人友好是中美最寶貴戰略資產」——實為向張又俠喊話「別換人」;蔡奇操控宣傳,全文照登川普讚詞,卻證明習需外部認證維穩黨內。陶傑聯想歷史,川普「好朋友」名單涵蓋金正恩、普京,是對獨裁者的「給面子」策略;一個需對手客套話「當聖旨」的領袖,如何「不可或缺」?江峰比喻習近平如明末崇禎、清末光緒:有心無力,歷史車輪無情輾過。陶傑預測休戰僅「3-6個月」,中國偷時間慣性難改,結構矛盾未解。

美日開啟黃金時代:對臺灣的戰略紅利與供應鏈重構

陶傑評價川普亞洲行最大成果,即高調宣示「美國回歸亞太」,並為美日關係注入新生機,開啟仿效冷戰巔峰的「黃金時代」。馬來西亞東協會議強化經濟合作,未逼迫區域國家選邊站隊;美日韓三角雖因韓國內鬥而略顯鬆動,卻在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與川普的「一見如故」中,重煥活力。高市早苗搭乘川普總統直升機視察美軍基地,此一象徵性姿態,傳遞「日本有需要時,美國永遠在身旁」的堅定訊號——這不僅針對中國的隱性威懾,更為印太安全架構注入鋼鐵般支柱。兩位領袖的互動,仿效里根與撒切爾夫人締造的保守派聯盟,高市早苗以「鐵娘子」撒切爾為榜樣,矢志推動憲法修改、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 2%、大規模投資半導體與人工智慧,並復興明治維新時代的「國魂」精神,以武士道般的堅韌重塑日本國運。

這一美日黃金時代的開啟,對臺灣構成多重戰略紅利。首先,在安全層面,美日同盟的強化直接鞏固《美日安保條約》的印太延伸,臺灣作為第一島鏈關鍵節點,將獲更堅實的集體嚇阻保障。高市早苗的憲改與國防升級,將使日本自衛隊轉型為「國防軍」,具備遠程投射能力,與美軍形成無縫聯合作戰體系;這不僅壓縮中國對臺軍事冒進空間,更為臺灣提供潛在的聯合演訓與情報共享平臺,降低台海衝突爆發的門檻成本。其次,在經濟與科技領域,日本半導體投資熱潮將與臺灣TSMC的全球布局深度耦合,形成「美日臺晶元鐵三角」,分散中國供應鏈斷鏈風險;臺灣可借勢吸引日本資本流入本土納米製程與AI晶元研發,鞏固「矽盾」地位,同時爭取關稅豁免或降至15%的優惠待遇,強化出口競爭力。最後,在地緣政治層面,美日保守派聯盟的價值共鳴——強調傳統、自由與法治——將放大臺灣的國際發聲空間,促使日本在聯合國與G7等場合更積極支持臺灣參與,打破北京的「一中」外交封鎖。

稀土議題則升級為全球博弈焦點,進一步凸顯美日黃金時代對臺灣的供應鏈紅利。美國與G7成立稀土應急聯盟,加速澳洲礦場開發,並瞄準委內瑞拉、格陵蘭、烏克蘭等潛在礦產富集區。陶傑稱中國暴露「不該暴露的底牌」,導致歐洲「嚇壞」;這一年休戰期,實為西方發動「稀土大遷移」爭取寶貴時間,類比1948年國民政府將故宮精品與黃金運臺的歷史性保值工程。對臺灣而言,這一遷移工程將削弱中國稀土壟斷的「卡脖子」威脅,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樞紐,可優先接入美日主導的新供應鏈,確保上游材料穩定;同時,俄羅斯不會再信賴中國的長期供應穩定性,普京轉向西方,將間接減輕臺灣在北極航道與能源安全上的地緣壓力。美日黃金時代的供應鏈重構,不僅為臺灣提供經濟韌性,更在戰略上將臺灣嵌入「民主陣營」的核心圈層,化被動防禦為主動參與。

臺灣的窗口期策略

江峰與陶傑呼籲臺灣把握習近平權力真空的時機。

- 國防現代化:以前所未有力度購武、建工事、發展本土工業,化時間為實力;

- 美臺同盟深化:讓關係「堅如磐石」,爭取關稅降至15%、半導體合作曙光;

- 國際布局:趁北京內鬥,拓展經濟外交,確保印太穩定;

- 內鬥觀察:監測黎智英、四中全會後續,預判北京路線。

以上視角勾勒出一幅權力真空下的地緣圖景:習近平從「戰狼強人」淪為「元老派執行者」,臺灣從「生死一線」轉為「戰略風向標」。這場釜山握手絕非和平序曲,而是新冷戰的中場休息。臺灣能否在這窗口期內,鞏固防務、深化聯盟、拓展空間,於世紀博弈中掌握主動呢?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