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21日,在中國青島舉行的紀念新海軍成立75週年活動(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綜合報導)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近日剖析了中共四中全會公報及「十五五」規劃,指出其中隱藏對臺「融合弱臺」策略,旨在透過經濟融合逐步吸納臺灣,弱化臺灣主體性,甚至可能在2027年前對臺動手。明教授強調,這不僅是統戰升級,更是中共利用經濟手段「拉住」臺灣的長期布局,臺灣需警惕其「藏毒」意圖,避免落入陷阱。
明居正在《新聞大破解》節目中表示,中共四中全會公報將港澳臺政策放在一起,但臺灣部分文字明顯縮短,可能僅一行左右,為近年最短之一。表面上看似低調,但若結合公報前述的「十五五」規劃及其他相關資料,便可看出端倪。他指出,公報雖簡短提及「推進祖國統一,促進兩岸繁榮和平交融交流」,但方向未變,重點在於如何執行。「問題不在文字長短,而在如何去做」,他說,中共正從過去的統戰式經濟交流,轉向更深層的融合發展,意圖透過經濟紐帶「拉住」臺灣。
回溯歷史,明居正提到,2023年中共中央與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福建省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這是「十五五」規劃的重要延伸。為何選擇福建?他分析,第一,福建地理位置靠近臺灣;第二,語言、文化、風俗相近,便於操作。早在胡耀邦、趙紫陽時代,中共高層經濟研究小組便討論過給臺灣「實驗田」的構想,甚至傳聞鄧小平認真考慮將福建「借給」臺灣試行發展,但最終未實現。另一說法是,在沿海開放經濟特區時,有人建議在東北給臺灣機會,利用工業基礎拉近兩岸,類似粵港澳大灣區模式,將臺灣「融合」進大陸經濟圈。
他強調,這反映中共長期思路:利用經濟融合「拉住」臺灣。1990至1991年,兩岸經濟差距最小,臺灣GDP約為大陸的45%,大陸僅臺灣的2.2倍。此時,中共經濟較弱,臺灣較強,故考慮「實驗田」吸引臺灣。但如今形勢逆轉,中共經濟體量龐大,便轉為主動融合。過去統戰式經濟交流,如購買臺灣香蕉、鳳梨、魚類等,目的是拉攏縣市,藍營優先,綠營則試圖轉向。但一不滿意,便切斷貿易,如鳳梨禁運,雖傷及大陸農民,但非真制裁,而是政治操作。
如今,「十五五」規劃將融合推向新階段,從統戰經濟交流轉為「融合發展」,重點吸納金門、馬祖。明教授警告,這是「藏毒」策略:中共單方面提議建金門大橋,臺灣堅決反對,但金門居民可能因生活便利(如水源、用品、醫療、旅遊)而接受。物價較低,退休老人更易遷居大陸,形成依賴。若金門馬祖融合成功,便成對臺統戰樣板,如當年香港模式,將金馬視為「同胞」,實則弱化臺灣主體性。「金門人若說靠大陸更好,就不是同胞了,這很可怕」,明教授說。此策略若擴及臺灣本島,可能在2027年前動手,藉融合弱臺,避開直接武統風險。
在另一節目《政經最前線》中,明居正教授進一步回擊中共國台辦對臺灣總統賴清德雙十談話的指責。國台辦稱賴總統頑固台獨、渲染大陸威脅、歪曲二戰歷史與聯大2758號決議、鼓噪民主對抗威權、以武謀獨、以外謀獨。明教授直指這是「顛倒黑白」,中共才是一黨專政,違背世界潮流。「凡不接受中共統治的,都是台獨」,他說,臺灣選中華民國總統,在中共眼中仍是台獨。中共拿台獨當武器,對內動員、對外施壓、對臺洗腦,已成數十年法寶。
明教授分析,中共各方面比不過臺灣,除體量大外,在民主、民權、民生皆落後。故須扣台獨帽子,掩蓋自身弱點。「民主是世界潮流」,他舉例,工業革命200多年,證明威權短期有效,但富裕後必轉民主,否則動亂。臺灣、韓國即成功楷模,威權富裕後民主化。中共死守一黨專政,害人害己。「若大陸走三民主義,發展遠超現在」,明教授假設,若無中共內戰與日本侵華,延續國民政府,大陸GDP最低是臺灣放大60倍(人口)或267倍(面積),人均所得3萬美元,總量美國18倍,社會多元、政治民主。「有中國國民黨與中國民進黨吵架」,經濟實打實強大。
針對歷史指責,明教授反駁:抗戰八年,中華民國領導,蔣介石抗戰,國民政府主導;中共勾結日本、蘇聯,扯後腿、打內戰。「誰是漢奸?中共以武謀叛、以外謀叛」。聯大2758號決議從未排除臺灣,中共內宣外用,反給臺灣空間。中共擴軍備戰,威脅全球;臺灣自衛備戰,乃理所當然。「你天天想打我,我為什麼不備戰?」
他呼籲,兩岸和平發展應以民主、自由、人權為基礎。中共讓同胞過好日子?用三民主義看,臺灣勝出。民族主義上,中共是假的,抗戰時勾結外敵;真民族主義應用民主程序解決統獨,如公投、選舉。「魁北克、北愛爾蘭皆如此,和平解決」。中共用不和平方式,乃落後專制所致。「臺灣台獨與否對國際影響小,大陸有無共產主義才是天壤之別」。
對於統一,看老百姓選擇,但原則是「好統壞」。「與其你統我,不如我統你」,臺灣統大陸,14億人過臺灣好日子;反之,兩岸過苦日子。臺灣民主排全球前30,中共見官如見鬼;臺灣可指鼻罵官,監督執政。「中共逆勢而動,如希特勒橫掃歐洲,終將垮臺」。
明居正建議,臺灣密切關注中共福建融合舉措,評估經濟影響,提出應對。海內外華人認清潮流,一黨專政必淘汰,民主自由終大行。「讀歷史、多讀世界史,才知何為潮流」。
公子瀋:「臺灣光復日」不懷好意
另外,時評人公子瀋在自媒體節目中批評中共將10月25日設為「臺灣光復紀念日」,認為這是中共大一統企圖的體現,不懷好意。
他認為,臺灣光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共無半點關係,是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但未經臺灣人同意,非民主過程,甚至僅為代管。法理上說不過去,僅用暴力統治,後續還發生二二八大屠殺。
中共利用「光復」概念,接替國民黨的大一統野心。國民黨已無大一統能力,中共自認更有實力,旨在鞏固「一個中國」格局,將臺灣視為中國一部分。公子瀋稱,這是中共的狼子野心,臺灣人若紀念,只會上當受騙,吃虧。
臺灣光復無所謂「光」或「復」,日本統治時期已帶來先進文明、管理與建設,發展良好。光復僅從日本統治轉為中國統治,對臺灣人無益。公子瀋建議,臺灣人應紀念真正有利自身利益的日子,而非外來政權利用的紀念日。
此舉引發臺灣強烈不滿,公子瀋呼籲臺灣人認清,不要被大一統敘事迷惑。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