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三市财政如何供养全中国?(图)
【看中国2023年5月22日讯】现在,我们要做一件非常庞大的数据梳理工作。
新冠防控三年,全国31个省市在财政上的表现到底如何?富裕省、市还能给全国财政做多少贡献?而贫穷省份的财败窟窿到底有多大?考虑到这一次的数据梳理所涉及到的概念太多,我在这里先做一个解释。
由于中国采用分税制,约5成的税收由中央财政直接收走。因此,各地的财政收入数据不能使用各地财政厅发布的“公共预算收入”数据。这个数据已经扣除了各地上缴中央财政的部分,毫无疑问并不能反映当地创造出来的全部税收。我这里使用的是各地税务部门发布的“源于当地的全部税收”数据。
现在国地税部门已经合并,实行统一收缴之后再在财政体系内部进行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配。因此,各地税务部门发布的数据,才最具有参考性,查找起来也方便。同时,考虑到非税收入越来越越成为各地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地方收入的比值普遍超过三分之一,所以这里对非税收入进行了单独列项统计,数据来源为各地政府的财政决算报告。源于当地的全部税收数据,加上非税收入数据。毫无疑问,就是当地所创造出来的全部公开财政收入。
我这里没有考虑卖地收入这一块。因为卖地收入一般都是留在当地。量入为出,地卖的好当地就多花一点;卖得不好,公务员的日子就紧吧一点,不会被中央财政拨走,也没有超支这一说。在财政收支出数据方面,我使用的是“公共预算支出”数据,也就是当地政府为了维持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支出,同时也是维系政府的运营和社会的运转本身而必须进行的支出。注意,这组支出数据中不包含地方债的还本支出。如果加上的话,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普遍还要再增加两到三成。现在我们使用公式,“源于当地的全部税收收入”加上“非税收入”减去“公共预算支出”,所得出的就是当地财政真正的盈亏情况。如果减出来是正值,说明当地财政对中央有贡献,不需要中央财政往当地投钱。而如果减出来是负值,说明就算中央将当地缴纳的国税全部归还当地,依然不够,还必须从其他富裕的地区挪钱过来,拨给它用。这个过程就是大名鼎鼎、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好,概念解释到这里,我们现在进入正题。
首先,我们要看的是创造了正值的三省三市。这里先从上海开始。
2019-2022上海的财政收支情况一览(作者制表)
上海是中国31个省市中财政贡献最多的。2022年的正贡献为7339亿,较2021年仅仅小幅下降8.8%。大家在这里必须记得一件事:2022年上海从三月底禁闭到六月初,全市人民足足被关了一个多季度,但即便是这样,上海在2022年依然创造了1.55万亿的全税收收入,甚至还高于2021年。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并且在这里,大家需要建立起一个常识,地方政府创造的财政盈余,也就是我们这里减出来的正值,是不可能长期留存在当地财政账户里的,是必然要上缴的。也就是说,2476万上海市民无视一个多季度的禁闭生活,在艰难的2022年,依然向中央财政人均贡献了2.96万元,以便转移给其它更困难的地区去花销。对这种贡献值,我只能说:上海市民的觉悟真的已经高到了奋不顾身、不遗余力的地步。
这里非常有必要补充一组数据:2023年一季度,源于上海的税收收入为5491亿,同比2O22年一季度的6274亿,降幅12.5%。上海人民累了,让他们歇一会吧!真的,不能再催他们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北京。北京的数据并没有更多的特征,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真正的金融中心,几乎是所有全国性企业的业务总部所在地,它具有无视任何防控措施、无视离京和回京的各种限制,依然稳定创造税收的特点。因此三年下来,北京的财政贡献值虽然略有起伏,但依然稳定在7千亿这个水平线上。
再接下来是广东和浙江,这俩都是老实孩子,规规矩矩干活,老老实实交税,一点小心思都没有,经济实在困难的话就少贡献一点,经济稍微活跃一点,就多贡献一点。广东2019年贡献5516亿,2022年贡献5098亿;浙江2019年贡献2486亿,2022年贡献2656亿,前后相比相差不大,就人均贡献来说,广东2022年人均贡献了4028块钱,浙江人均贡献了4038块钱,非常接近。虽然跟上海的人均三万块钱贡献没法比,但也都可以说是尽其所能,无可苛责了。与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江苏比起来,广东和浙江简直可以说老实得令人发指了。
江苏2019年的财政贡献值是2971亿。到2022年,剧烈下降到了913亿,只相当于此前的一个零头。我们一直说,散装江苏缺乏整体观和大局观,省级政府对下面的地、市也缺乏强有力的财政管束手段。在经济出现困难的年份,这一问题就迅速暴露了出来。江苏各地、市不愿意再承担财政上缴的重任,更加倾向于将税收留在本地,将资源留在本地,将财富留在本地,所以江苏的财税总收入维持在1.5万亿的水平没有变,但是财政支出从2019年的1.26万亿增加到2022年的1.49万亿,增加了2300亿,吃掉了原本可以上缴中央的税金。这种现象在全国独此一份。
我不知道老老实实的广东和浙江,会不会从今以后,也学会江苏的这种有钱先紧着自己花的精神。对这种事情我也无法评价,只能说散装江苏,也算是有福气的吧!
最后一个创造了财政正贡献的地区是天津,这是一个与江苏完全相反的例子。2019年天津的所有财政收入为4236亿,到2022年,数据下降到3787亿,降幅高达10.6%。本来按照常理,收入出现了如此清晰的下降。天津应该创造不了财政正贡献才对。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在于,天津当地的财政支出在此期间大幅下降。 2019年天津公共财政支出3509亿,到2022年下降到2752亿,降幅高达21.6%。支出的降幅比收入的降幅高出了两倍,因此,天津居然实现了财政上的正贡献,并且还实现了增长。2019年天津的财政贡献值为727亿,到2022年上升到1035亿。由于天津的财政支出降幅实在太大,我于是认真研究了一下天津各个具体财政支出项目,到底降在了哪些地方。具体对比结果如下:1、城乡社区支出降幅最狠,从797亿下降到290亿。城乡社区支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给镇街社区的基层公务人员,尤其是给临时工发放的福利待遇,现在这笔支出基本全部砍掉。与之相关的还有公共服务支出,也就是更直接的全体公务人员的福利支出,从240亿下降到了209亿。2、公共安全支出从230亿下降到202亿。3、农林水支出,从161亿下降到116亿;4、科学技术支出,从109亿下降到63亿;5、卫生健康支出,从198亿下降到175亿。过紧日子,过到天津这样的程度,真是让人肃然起敬。天津的情况也是全国独一份,我同样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地区予以效仿。
再接下来,就是那些依赖财政转移的穷地方了。这里首先要讲的,是两个正在正负之间挣扎的省份:山东和福建。山东号称GDP全国排名第三名,但是并没有创造财政上的正盈余。 2022年更是完全沦落到了要吃中央救济的地步,财政窟窿达到了1006亿,从这样的数据看起来,山东的GDP挤水份还没有完全挤干净,还得继续挤。估计挤到全国第六、第七名的位置,就差不多了。
而福建的问题比较好理解,它虽然是东南沿海省份,看起来拥有发展经济的最好条件,但是它是台海危机直接的面对者。今时今日重大产业投资,即使仅仅只考虑避险因素,也会规避福建的投资机会,所以福建也逐渐丧失了创造财政正盈余的能力。
河南和四川,则从来都是吃救济第一名的强有力竞争者。只有这两个省份可以相互竞争,其他省份都不足以与这两个人口大省相提并论。 2022年这两省的财政窟窿都超过4000亿,都需要中央财政从东部的三省三市拿钱回来搞转移支付。在经济的基本面上,河南和四川一直扮演的都是劳动力输出地区的角色,他们自己则没有发展出什么像样的产业。最麻烦的事情在于,这两个省份都特别热衷于搞城市建设,从省会到下面的地市,新城区建设的都美轮美奂,比广州和杭州漂亮的多,所以这两个省份的公共预算支出都超过一万亿。这是没法子的事,东部的老实孩子们只能忍着。
湖南、安徽和江西可以放在一起讲,这三个相邻省份算是老老实实的穷,老老实实的吃救济,不惹事也不搞事,财政总收入基本稳定,财政窟窿也基本稳定,有一点增长但是幅度也不算大,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老实说,如果中西部省份都能做到这个程度,都算是大中国之幸事了。
西南三省云南、广西、贵州财政窟窿当然也不小。 2022年广西人均吃中央财政的救济5432元,情况还稍好一点;贵州人均吃了救济6377元;云南更厉害,人均有6915元。如果贵州和云南的这种高度依赖财政救济的情况维持下去,一旦中央财政救济不上,那首先就会在这两个省份的地方债上发作出来。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这种征兆了。
重庆和海南算是两个名不副实的地区。重庆算不上合格的直辖市,虽然就吃救济吃的不多,2022年人均就吃了5200块钱,比广西还低一点点。不过,依然还是靠吃救济活着的直辖市。重庆的问题在于多山,离开市区就是崇山峻岭,无法进行开发建设,这还算是存在客观原因。海南把自己混到要吃救济的地步,真的是无法理解。这么多年来,要位置有位置,四面环海,地理位置优越;要政策有政策,从自贸区到各种实验区的政策,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可是海南硬是把自己混到了1年要吃700多亿救济的地步。这就没法解释了。
陕西、山西和内蒙,这里放在一起讲。这3个都是资源型省份,清零3年期间,全球资源价格大涨,这三个省份事实上都算是获益省份,因此财政窟窿大幅缩减。陕西的财政窟窿缩减了34%,山西缩减了77%,内蒙也缩减了38%。这是人家捡过去的运气,其他省份也羡慕不来。事实上,在之前漫长的时间里,资源价格处于长期低迷状态的时候,这三个省份也吃过很多亏。
然后是西北五省,新疆、甘肃、西藏、青海、宁夏,这5个省份都是有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各自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是可以理直气壮吃救济的省份。对此没什么可说的,从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式国家开始,就必须以东南之物力供给西北,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责任推卸不了的历史责任。
最后是奇葩五省,河北、湖北和东北三省。这5个省的财政窟窿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扩大。其中东北三省就不说了,经济上一直处于沦陷状态,人才不停的外流,并且清零期间普遍采取了极为严厉的管控政策,所以财政窟窿越来越难以填补。河北省这3年的财政窟窿增加了1200多亿,这件事不可理喻。河北理论上都算资源型省份,从煤到铁什么都产,但是河北硬是没能吃到清零三年期间资源价格暴涨的三年红利。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湖北省的财政窟窿3年增加了1300多亿,绝对值排名全国第一。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无非全国最严的管控措施罢了。
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三省三市还能继续供养全国多久?
江苏已经事实上放弃了,其他5个省是还能持续多久呢?而一直处于就吃救济状态的25个省市,他们从来都没有财政盈余,地方债也根本无从偿还。这种情况又能维持多久呢?我这里给不出答案,不过,我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答案……
责任编辑:宇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 像渐冻症般走向死亡 根由不在习近平个人(图)
- 凤眼果(组图)
- 如何面对孤独?夏目漱石给出心灵良药(图)
- 穿越时空 焦孟不离 杨六郎智收猛将(组图)
- 【贯明专栏】金针花飘香在花莲六十石山(组图)
- 从星星初心到爱的回归 永远的《小王子》(组图)

- “脱口秀”发酵 网络疯传《新京报》女记者讽中共(图)
- 手机存了这5种照片 后果很严重(组图)
- 何立峰势焰熏天 “厦大帮”异军突起(图)
- 失业大潮来袭 青年失业率创新高 中共政权走向崩塌(组图)
- 三省三市财政如何供养全中国?(图)
- 浙江又让人羡慕了?取消农管评论区满赞 网管封杀(图)
- 习70岁将至 美媒:不设接班人 为政变埋下种子(图)
- 长沙4秒楼塌44名大学生亡 4副部级官员被查(图)
- 中共肺炎(又称武汉肺炎)
- 拜登
- 病毒
- COVID-19
- 疫苗
- 川普
- 特朗普
- 国安法
- 贸易战
- 习近平
- 华为
- 台铁
- 三峡大坝
- 新疆棉
- 长江
- 洪水
- 袁弓夷
- 港版国安法
- 汉光演习
- 国民党
- 退党
- 弗洛伊德
- BLM
- 中共
- 阎丽梦
- 金正恩
- 王岐山
- 赖清德
- 孟晚舟
- 关税
- 边境墙
- 彭斯
- 美国
- 贸易谈判
- 刘鹤
- 王沪宁
- 江泽民
- 崔永元
- 中南海
- 内幕
- 中共
- 反送中
- 贪官
- 情妇
- 腐败
- 反腐
- 打虎
- 官场
- 看中国
- 一国两制
- 法广
- 社交媒体
- 往事微痕
- 出卖国土
- FB
- 六四
- 朝鲜
- 加拿大
- 脱欧
- 央行
- 债务
- 杠杆
- 美元
- 货币
- 人民币
- 欧元
- 日元
- 港币
- 房地产
- 楼市
- 财政
- 财富
- 中产
- 海参崴
- 台湾
- 蔡英文
- 北京
- 刘强东
- 大妈
- 房价
- 疫苗
- 非洲猪瘟
- 大陆
- P2P
- 雾霾
- 基因编辑
- 防火墙
- 维权
- 709律师
- 上访
- 法轮功
- 网络审查
- 活摘器官
- 江东六十四屯
- 唐努乌梁海
- 长白山
- 白龙尾岛
- 江心坡
- SARS
- 新疆劳改营
- 言论自由
- 女主播
- 央视
- 华人
- 移民
- 华人
- 留学
- 海关
- 遣返
- 签证
- 回国
- 入籍
- 绿卡
- 民生
- 海外
- 加拿大
- 澳洲
- 民国
- 桂军
- 抗战
- 孙中山
- 蒋介石
- 宋美龄
- 邓小平
- 林彪
- 刘少奇
- 中共
- 皇帝
- 诸葛亮
- 易经
- 幽默人生
- 智慧
- 感悟
- 手机
- 预言
- 奇闻
- UFO
- 外星人
- 寿命
- 文革
- 养生
- 紫凤
- 贯明
- 李道真
- 轶飞
- 李云飞
- 云中君
- 辛思
- 夏闻
- 时代漫谈
- 沧海
- 东方纵横
- 唐柏桥
- 王尚一
- 江枫
- 黄清
- 李唐风
- 园丁
- 今涛拍暗
- 李青城
- 秦就石
- 中经研
- 秦天靖
- 江浩
- 李子壬
- 马新宇
- 马来启
- 紫君
- 秦山
- 陈破空
- 戴东尼
- 曹长青
- 邢仁涛
- 瑜正
- 简易
- 肖川
- 伍凡
- 顾言
- 归瑜
- 乙欣
- 陈泱潮
- 徐沛
- 邓正梁
- iPhone 15 Pro过热?用户:不带机壳都烫手(图)
- “真正的高手”一个徒弟与师父的故事(图)
- 月圆人团圆 感恩庆中秋(图)
- 急刹车:茅台停止一切联名的背后(图)
- 中共欺负民众无底线 社会管控越来越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