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除夕夜空荡荡,一派萧条景象。(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2月1日讯】(看中国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日前,大陆网友发布视频说,2025新年中国出现十大反常现象。一线城市广州的街道上也冷冷清清,一片萧条。有网友表示:“关键原因是老百姓包里没钱。”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说,今年新年中国出现十大反常现象:没几个人简讯微信拜年了;禁烟花爆竹成了一纸空文;微信群发红包的也没有了;支付宝集五福看不到了;百度、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新年红包任务也没人参与了;去酒店吃年饭的少了;过年回村路上不堵车了;很多人初二就开始上班了;很多家庭瓜果零食都买得特别少;线下拜年也是能不去就不去了。
评论区有许多网友留言表示:“关键原因是老百姓包里没钱”、“主要是口袋空了,玩不转”。
广州变成一座空城
此外,还有网友发视频称,去年过年广州人还挺多的,但今年大年初一,广州变成一座空城了,到处冷冷清清的,街道上店铺紧闭,地铁三号线空空荡荡,珠江新城门可罗雀,体育西路上也没什么人,看样子很多外地打工人都回家过年了。
还有视频显示,广州的城中村平常走路都是人挤人的,现在已经变成空城了,走路都有回声,只剩下空荡荡的村落和本地居民。
有网友表示:“就算不过年,现在的广州也比几年前冷清了太多,只不过相比于过年时完全是一番寂静岭般景象,平日通勤高峰时段还是有点车流路人的,因为工厂已大量倒闭,打工族聚集的城中村这两年都空了。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工厂了,繁华已落幕。”
有网友发布住家楼下空无一人的街道照片,直言“好清静,有点不习惯”、“空的真的超夸张”。还有一名外国女子边拍视频边说:“哪里都没有人,很难习惯,难道是末日来了?”
有网友表示:“广州本来就没多少本地人,外地工作的一回家,到处都是空城。”也有人说,这种情况可能与今年生意不好做有关,广州很多做外贸与服装生意的商家都提前关门,回乡过年了。
与此同时,还有人发现广州等多地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大年初一初二就有很多人返程了。人们带着疲惫、不舍和焦虑的心情踏上了新一年的打工之旅。
此外,还有人表示自己过年也不敢休息,“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在上班,过年就买了十块钱橘子”。
上述种种反常现象凸显了在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人民生活压力大,连过年都不敢放松休息。
那么,往年新年的广州是什么样子呢?21财经报导,随着新年的临近,广州确有不少外来人口返乡,街头不少小店也早早休市。不过,留在广州的人也开始陆续放假,纷纷出门逛街聚会,因此广州越来越热闹,年味渐浓。
迎春花市是广州最热闹的地方。新年期间,市民和游客会在拥挤的人潮中购买剑兰、百合、玫瑰等鲜花。除了花卉,各种与新年相关的文创产品如春联等,也另一受欢迎的热门大类。
外资和高净值人群加速撤离中国
近年来,曾经繁华热闹的广州、深圳及其他大城市变得冷清,与外资的大量撤离有极大的关系。
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全球战略咨询公司贝恩资本公司(Bain and Company)去年7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主张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高额关税的川普赢得美国总统选举之前,世界顶级公司已陆续将生产线和业务转移出中国。
在上述研究中,共有166位企业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运营官(COO)接受了调查访问。这些企业主管表示,正在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公司占比69%,比2022年的55%高出14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这些公司离开中国后,去了印度次大陆、美国、加拿大、东南亚、西欧和拉美。去印度次大陆的公司占比39%;去美加的占比16%;去东南亚的占比11%;去西欧的占比10%;去拉美地区的占比8%。
搜狐财经报导,这几年不少大型外资,尤其是科技类巨头纷纷撤出中国。2023年,戴尔宣布退出中国产业链,将全面停止使用中国制造的芯片;2023年,亚马逊公司旗下的Kindle宣布停止运营中国区域电子书业务;2023年,全球最大的AI芯片公司英伟达宣布退出中国市场;2024年,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企业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2024年,微软宣布将关闭中国所有线下授权门店,仅保留官网商城与京东旗舰店。
在企业外迁势头加大的同时,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外流的速度也在加快。去年6月,国际居住和公民咨询公司亨利合伙人事务所(Henley & Partners)发布的一份转向调查报告称,2024年中国出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净值人群外流,预计将有创纪录的15,200人外流。据该报告分析,高净值人士加速撤离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轨迹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程度。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