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其实是常见的口腔习惯,通常始于儿童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会停止。(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许多人都有咬指甲(Onychophagia)的坏习惯,但此举不只恐“病从口入”,还造成指甲外型不美观。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3月22日透过脸书粉专“黄轩医师 Dr. Ooi Hean”发文表示,长期咬指甲不只让指甲受损,还会引发牙齿、口腔感染、皮肤问题,但患者能透过3种方法来改掉咬指甲坏习惯。
黄轩透过发文表示,咬指甲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习惯,儿童与成人都可能出现,但通常始于儿童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会停止。不同人群中咬指甲的流行率为3%~46.9%不等,根据研究发现,医学生的比例最高!另有外国研究表示,咬指甲,可能与心理压力、焦虑、无聊与寂寞等情绪有关。36.8%~63%的病例有家族史。
长期咬指甲 有害健康
黄轩表示,咬指甲被归类为(tics)的现象(后来扩充定义并命名为“妥瑞氏症”),但非强迫症的行为。而有经验的专业医师,其实是会看病人是否会长期咬指甲,并追踪他们身体内的危机何在。
文中还提及Pacan et al.(2014)的研究,说明长期咬指甲可能会出现健康问题:
1、指甲受损:指甲变形、断裂和脆弱。
2、牙齿问题:牙齿磨损、错位和敏感。
3、口腔感染:病菌通过口腔进入身体,可能引发感染。
4、皮肤问题:指尖皮肤炎症,感染或溃疡。
咬指甲可治愈 治疗方式多样
虽然咬指甲是可治愈的,但黄轩表示,仅有25%咬指甲者,会寻求专业医师治疗。根据由Sumayah Aljhani撰写、发表于2022年11月《J Med Case Rep》上的文章指出,被认为是治疗咬指甲的第一线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与生活习惯疗法(HRT)两大行为疗法。而应对咬指甲的策略有:
1、增强自我意识:当意识到自己咬指甲时,主动停止。
2、替代行为:尝试将咬指甲习惯替换(HRT)为其他无害行为,例如摆弄一些小物件或使用橡胶手环替代。
3、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能帮助改变不良行为,并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医生认为,进行指甲美容或可改善咬指甲习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另外,《Hello医师》亦发文详细说明6种能改善咬指甲的方法。
1、不要留长指甲:定期修剪指甲,能让人没有指甲可咬,可避免咬指甲情况发生,也能减少指甲内藏污纳垢的情况发生,还可防止在运动或从事劳动工作时,造成妨碍或断裂。
2、指甲美容:不只能转换心情,还能在产生想咬指甲的冲动时,不忍心破坏掉美丽的指甲。
3、先从一只开始禁止:建议先从禁咬大拇指开始,观察数天至一个礼拜。成效若不错,再逐步将禁咬的范围扩展至全部手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会比较容易改善咬指甲状况。
4、嚼口香糖:拿口香糖作为手指的替代品。这如同戒烟时,透过嚼口香糖让嘴巴不会闲着,降低抽烟欲望。此外,还可考虑透过转笔或按压笔头,来改善咬指甲习惯。有时能透过无伤大雅的小动作,将压力宣泄出来,这样能更加得体与健康。
5、从源头改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当知道咬指甲多发生在感受到压力或焦躁不安时,因此在戒除咬指甲的同时,也可试着找寻舒压方式,例如:心态调整、冥想、运动、阅读或社交。
6、苦味剂:当自己的毅力不足时,就只好靠外力来辅助!市面上有称做“防咬甲液”的商品,能改善小朋友的咬甲行为,其液体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且在涂于指甲上后,一旦咬指甲,绝对让人苦到不行。
咬指甲不须看诊?谈家长的错误认知
黄轩表示,26.4%的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的咬指甲情况,是不会带去看医生的。甚至有70.2%家长,认为采用惩罚方式,是能打破孩子习惯的有效方法。其实,此方式不仅效果差,还会增加孩子更大焦虑与压力。而根据研究显示,有60.6%的医生,看诊时不会主动询问病人是否有咬指甲习惯,有67.6%医生不会主动检查病人的指甲。
最后,黄轩表示,有些重症患者与有些感染疾病来源,是来自病人长期不健康行为,例如咬指甲,就是容易次发感染的风险行为,因此不得不提早协助改善。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