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拉警报 中国“未富先老”引发印度热议(图)

作者:文东 发表:2023-01-22 07: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老龄化严重
中国老龄化严重,人口出现负增长(图片来源: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月22日讯】中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人口总数于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对此,分析人士表示,除了人口危机,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是更严峻的挑战,中国“未富先老”已经引发印度学、媒界的高度关注。他们说,一旦印度人口总数超越中国后,将凭借着年轻化的劳动人口优势,在经济上赶超中国。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统计,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约85万,达14亿1175万人,这是自1961年以来首度的人口负增长。此一发展不仅备受国际瞩目,更受到印度主流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印度人口超越中国?学界:发展新机遇

据彭博社(Bloomberg)引述人口统计独立组织“世界人口评论”(WPR)的统计,截至1月18日,印度人口已攀升至14.23亿,

而研究平台“Macrotrends”则预测,印度人口达14.28亿,这代表印度人口恐已超越中国,成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除了人多,印度过半人口的年龄皆在在30岁以下,“人口红利”的含金量也优于中国。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优势将给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拉抬制造业提供机会。莫迪誓言将制造业占经济的份额由现行的14%提高到25%。不过,人多找工作也难,如何为庞大的人口提供就业,成为即将于明年寻求连任的莫迪最大的执政挑战。

对此,位于印度浦那的富来明大学(FLAME)大学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刘奇峰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印度的知识份子及媒体多将中国的人口衰退视为印度的新机遇。

他说,中、印两国长期处于经济与地缘战略的竞局中。近年来,随着美中贸易战、科技战的白热化以及中国清零政策对供应链的冲击,印度反而受惠,因为包括美商苹果公司在内的外资纷纷将部分产线撤出中国,转往印度。尤有甚者,中国很快将进一步丧失人口红利。

刘奇峰告诉美国之音:“他们觉得,人口负增长、还有老龄化已经是中国立即的问题了,不只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它其实会拖累中国的经济,而会给印度一个机会,这样子的趋势可能在明年就会反映出来。中国的经济,会因为这个因素,而没有办法回到以前的状态”。

印度“人口红利”短板:教育程度偏低

不过,刘奇峰认为,就算中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桂冠,印度也不见得能顺利接手,因为印度的产业链不够完整,而且印度的年轻人口虽多,但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及女性就业不足等问题难解。

他说,印度虽在铁路及大型机械等重工业方面具备相当实力,但在商用家电及个人计算机等消费性电子商品产业方面却未建立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此外,印度外贸及制造业较具优势的地区多集中在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和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少数城市,多数地区仍相当贫穷,尤其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很难成为网络科技业所急需的有效劳动力。因此,他说,尽管苹果iPhone组装大厂鸿海集团已在印度设厂,印度政府也推出利多政策,但印度要稳稳抓住这一波商机,恐仍具挑战性。

印度智库中国分析及策略中心(The 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研究员夏海娜(Namrata Hasija)长期观察中印关系与中国社经情势。她在回复美国之音的电邮中也指出,印度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前景,充满挑战。

夏海娜说:“人口红利确会带来冲击。印度的年轻人口全世界最多,因此,人力充足,不像中国,仍受到一胎化政策的拖累,而且中国的退休人口激增,这意味着受扶养的人口将多于干活的人。印度应善加利用其人口红利,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多,我们需要训练出更多具技术能力的劳工。”

中国“未富先老”官方轻描淡写、网络热议

即便印度要取代中国仍力有未逮,但中国人口拉警报的压力却是多重的。

针对人口负成长的警讯,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月17日的记者会上缓颊称,中国的人口总量、结构仍与产业体系相匹现,因为中国劳动力仍供过于求,且劳动力素质还在提升,无须过度担忧。

不过,中国网民却不认同官方的看法。

一位署名“智升科博士”的评论员透过百度文章《未富先老,中国人口负增长带来新恐慌》警告,此一人口负增长的历史性时刻,不仅代表中国将迈入漫长的人口下降级段,对中国民众的心理影响,也不仅止于劳动生产力。

文章直言,人口快速下降之下,中国人面临的首要危机就是不再需要那么多房子,高空屋率若导致价跌,或将让10年后步入职场的青年不须再面对高房价的压力,不过,高铁、陆桥跟机场等基础设施过剩或使用率偏低也恐伴随而来。

另一位署名“罗Sir职话”的评论员也发布文章《你们看不到,我们正在未富先老》,他对部分民众乐见人口减少,将带来就业岗位增加、减少内卷压力的乐观情绪提出驳斥。

他在文中直言,人口减少标志着由人口增加撬动的经济成长增幅将不断萎缩,同时,受到计划生育影响,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家庭将面对“巨大而严峻”的扶养老人的挑战。

60年代婴儿潮迈入“退休潮”冲击中国GDP

中国于1962年到1975年间出生的人口每年都超过2千万人,而这批庞大的婴儿潮自去年开始将陆续年满60岁、届龄退休。

相较于邻近的日本跟韩国都是在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之后才步入老龄化人口,中国却要在人均GDP只有日本三分之一的情形下,面对这样的难题。

根据日经中文网(Nikkei)1月18日的分析,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6年达峰之后,至今已减少2300万人,未来十年跌速恐加快,可能总计减少6700万人,约占总劳动人口的9%。

该报道引述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去年12月的估算称,人口减少将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于2030年跌至3%以下,届时,中国恐将无法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的经济体。

位于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所所长刘孟俊分析,中国企业虽在AI软件的研发方面取得成果,但在不可或缺的硬件上,亦即高阶芯片却被美国紧掐住了脖子。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后遗症也不仅止于劳动力短缺,老人消费趋于保守,对于中国政府计划刺激内需,创造以内循环带动的“双循环”经济模式来减少出口依赖,并非好消息。

刘孟俊告诉美国之音:“从国家的财政来看的话,人口老化意味着税收减少,然后你的社会福利支出将来是在增加当中。虽然(中国)是人口基数大,但是说不定购买力反而是偏弱的,是不是内循环能够循环出来?其实也是值得观察的。”

“一孩”成惯性催生效果难显著

尽管中国自2016年后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但成效不彰。

位于台北、长期研究社会人口学的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薛承泰认为,长达32年的“一胎化”政策所导致的后遗症是主因。

他说,受限于一胎化政策,中国民众求男弃女,造成性别失衡,也导致育龄女性人口的萎缩。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估算,2021年21-35岁适育年龄的女性人口约减少300万人。

其次,一胎化约束下,中国社会中也养成生育选择上的一种习惯。

薛承泰告诉美国之音:“10几岁到40岁的这些(中国)人当中,有很多人就是独生子女。现在即便是二孩或三孩,但因为时间久了,在城镇地区习惯了就是一孩,这个效果已经出不来,这个就是它(计划生育)最大的后遗症,加速了最近这几年生育率的下降。”

薛承泰说,曾有研究显示,如果中国不曾实施一胎化政策,自由生育下的中国人口将多出4亿人。至于计划生育的后果,就是让中国的人口结构出现断层,以至于现在必须面对比其他国家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难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