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里的幸存者(图)

作者:张江名媛 发表:2022-10-22 03:5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上海
2022年10月12日,上海街头(图片来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0月22日讯】昨天,物业通知今天核酸,说为了提高核酸检测率,必须凭检测卡进出小区。我起晚了,没做成,出门回来,门口也没人拦。

我所在的城市并无疫情,为什么要做核酸?晚上跟朋友聊起,说可能是十一人员流动大,担心有疫情,所以动员大家做一做。

似乎,这么做是为了大家好,至少,测一测,就不至于全城静默。但不知道为什么,越是这样,就越觉得不安。

前几天在上海玩,去任何地方都要扫场所码,有些地方必须要48小时核酸才让进。

本来,进一家咖啡馆,听到的问候应该是“您好,欢迎光临”,现在却是“麻烦扫一下场所码”。

这很让人扫兴。难怪十一期间的上海马路上冷冷清清,很多热门餐厅也不需要预约就能进。

但是所有人都在努力配合着这样的防疫,哪怕再烦。毕竟没有人希望四五月份那样的经历再重来一遍。

傍晚想去永康路走走,结果变成了一个临时核酸检测点。“居民朋友们,请有序排队。”喇叭里不断重复这样的口号。

现场安静得出奇,四五个大白一字排开,坐在蓝色的帐篷里,桌子上摆着个小台灯。

每个大白面前排着三四个人,一个人凑近,张嘴,被捅个两下,迅速离开,另一个再跟上。像是一条娴熟而高效的流水线。

拐进嘉善路,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人们沿着马路排成一条直线,个个默不作声,或看手机,或双手交叉,或东张西望。

我站在不远处,举着个相机对着他们左拍右拍。对我来说,这太不可思议了。这还是那个悠闲淡定的十里洋场吗?这还是那个热热闹闹的法租界吗?

把照片发到朋友圈,上海的朋友说,这样的日子他们已经过了四个月了,习惯了。

怎么可以不习惯呢?不习惯,你就没有办法上班,不习惯,你就没有办法去看病,不习惯,孩子就没办法上学,不习惯,餐厅就没办法开门。

有个上海的朋友来我所在的城市玩,刚出火车站就做了核酸,我说可以不用做的,她却觉得挺好的,这样她回上海就不用赶着去做核酸了。

在活下去面前,尊严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

想起三年前的日子,感觉都像是做梦一样。那个时候,想出国就出国,玩腻了,就回来待一阵,然后再出去。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大意是,人类历史上,和平并不是常态,动荡才是主轴。

想到这里,也就释然了。接受现实,既来之,则安之。虽无能为力,但也要努力活着。

就像这个十一,原本是不打算出门的,但我还是去了上海,见见朋友,去巨鹿路上吃饭,到富民路喝酒,在定西路上的咖啡馆发呆。

回来几天之后,上海的疫情传来,我先是觉得有些侥幸,继而又感到羞耻。疫情里,没有人是旁观者,所有人都是幸存者。

不管未来怎么样,我还是会坚持出去走走,哪怕滞留在当地,摘棉花摘葡萄也可以,就当是旅游签转工签了,多划算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张江名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