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物价涨 中英街人潮涌

发表:2010-12-15 03:3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近月,大陆CPI涨幅一浪高于一浪,沉寂多年的中英街也随之再度热闹起来,店铺人头汹涌,整条街每天人流从过去不足千人,增加到目前平均4千多人,周六、日更达到6、7千人,翻了数倍。

进入12月,节庆气氛渐浓,来自广州、东莞、中山等地的居民,把中英街当成了避“潮”的港湾,小小界街随处可见人如潮涌的盛景。

周六下午4点,深圳家庭主妇王女士从中英街出来,两部小推车将汽车后备箱里装得满满。这些不是奢侈品和进口化妆品,而是价值千元的生活日用品。她心满意足地向记者算起帐来─某品牌面膜深圳卖70元人民币,中英街只售50元港币,加上汇率差价,便宜近26元。某品牌小麦草芦荟汁1升装,单价10港元,比香港超市零售价都便宜近5元。需求量较大的奶粉,安怡成人奶粉小罐在中英街售价也仅90港元,比深圳便宜近2成。

走在中英街宽6米,长250米的界街上,只见万头钻动,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深圳方的店铺虽仍关门歇业,但港方店铺大都重新开张,不少店铺虽然仍挂着卖黄金的招牌,但已不做黄金生意,改行卖药品、日用品。工作日期间,游客和从深圳来购物的居民比例各占一半。

经营日用百货生意的港人巫女士表示,11月以来生意好得出乎意料,周末高峰期销售额近万元,收银员几个小时没停手。一位售卖皮具的香港老板陈先生称,外地游客也明显增加,旅游箱包销量很好,“几百元一个的箱包,每天比过去多卖20来个,游客大多买来装日用品方便托运。”

“这条250米的小街,见证深港市民生活几番起落。”中英街社区工作站站长刘伟强感慨道。他说,在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的大环境下,香港与深圳物价倒挂,传统的消费模式迅速发生改变。大陆居民尤其是深圳居民赴港消费的模式,正由一年几次的观光购物,改变为一年多次日常消费,购买的商品也从珠宝首饰等高端商品转为日常用品,这批消费大军无疑为2010年香港的零售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来源:联合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