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热议(2010/4/5-4/11)

发表:2010-04-11 02: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让宝宝快乐一生

父母有望子成龙之心是理所当然,但更需要有望子成龙,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他发光成阳光宝宝,我们应该营造更多快乐的家庭,更多健康快乐的孩子,而父母也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事业人生。快乐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克服以后许多人生的困境。教育的目的是先成人,后成才,更为让孩子在快乐中磨练。培养快乐孩子的6大秘诀:

(一)独立:孩子要在社会上立足,需要掌握独立生存能力。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照顾我们,而是为了让孩子离开我们。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存,而且生活得幸福,快乐。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替孩子做决定,一手包办而没有给孩子最够的机会去选择,去冒险、去判断是非,去感悟人生,而知让孩子不停的学呀学呀。这样实际是上是在骗孩子,等于在暗示孩子:

(1)你不需要独立,自然有人帮你安排好;
(2)你不要太多本事,只要会考试就会有好前程,但是,孩子一旦离开父母,进入社会,往往承受不了新环境带来的冲击。适应不了社会,发现自己很没有用,痛苦不堪。父母帮助孩子越多,孩子今后将越无能,替代的越多,孩子距离成功就越远。

(二)后天:孩子后天能力取决于先天,更取决于后天。我们向来不提倡动不动就说培养天才,因为“天才”更强调的是智商,特长,但未必是阳光宝宝,未必就是均衡发展的宝宝,我们宁可要一个身心健康的阳光宝宝,因为教育应该首先成人,然后才是把孩子培养成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先天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后天因素是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和训练。

(三)敏感:孩子的每种能力都有特定的敏感期。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给孩子提供条件和机会,孩子掌握这种能力的效果会最好。有的敏感期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父母要承认孩子的差异,与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不同能力来说,有的敏感期只有几个月,有的几年,有的可以十几年。父母们尤其要重视周期短,发生时间早的敏感期以免错过教育机会。

(四)欢乐:欢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研究显示,快乐的童年是孩子健康发展的根本,这些孩子表现自信、积极心态,具备良好的个性。我们父母并不能保证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但能做到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让孩子在开心快乐中长大。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应该是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的约束下的自由和快乐。父母们应该掌握好这个平衡。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嗜好,将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成长。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更容易专著,学习和记忆也更容易产生灵感。

(五)赏识:受父母赏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如果父母中觉得孩子不行,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孩子就会真的不行了。赏识是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真正看得起孩子、欣赏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并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给予赏识和充分肯定,不断强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是一种成本极低的教育方式,只需我们具备一颗欣赏孩子的心。

(六)心态:茁长成长的基石。一个人的心态如何,决定者他的未来。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中要坚信自己,持之以恒,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因失败受挫而心灰意冷,不断地采取积极的行动,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顾老师谈教育

每周一言:孩子教育中记忆力部份过高是错误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问:错误的教育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顾老师: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911事件时,澳洲电视台在街上随机采访,几乎每个路人都能从从容容地与记者交谈,思路清晰,表达流利,相比当时看到的国内法治节目的,一些律师在法庭上的表现也是有些语无伦次,逻辑混乱。

为什么专业人士会不如普通人呢?一次,一位文人朋友与我聊起这个问题,他给了一个答案,讲了自己的体会:“当年记了许多历史纪年,诗词歌赋散文等,现在都忘记大半了。”我问“为什么呢?”“和人说话总不见得也用这些,所以有时觉得自己都不大会说话了。”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结论:错误的教育的直接后果是以记忆的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文章、题型等充满整个头脑,而思维训练却是空白,当走入社会时,发现这些知识不能直接用于工作与生活时,自己便会发现一无所有,从而难以在工作事业上作出一流的贡献。

有一位学生现在从事金融业,职位很不低,我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上司的优点在哪里?他回答:他们更年轻,头脑更清楚。

我们华人孩子教育中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

讲一个故事,有一位从医的朋友给老人买脑白金的保健药,说老人服用后精神状态立即改善,另一朋友插话:可别放了兴奋剂。果然后来澳洲华人报上便读到脑白金的一个成份是美国的一种处方药,有此作用。

另一个例子:国内朋友有一个保姆,有关节炎,一日在地摊上买了膏药,效果非常好,腿不痛了,还介绍了许多朋友,花了许多钱,不久卖药的不见了,而她的腿又开始痛了,她明白了,那可是放了镇痛剂的假膏药。

我们华人孩子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记忆,即以记忆取代思考训练,记忆便是那假药中的麻醉剂、兴奋剂,会让孩子养成一些坏的“思维”习惯,我们可以把我们自己的孩子与大陆亲友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并不困难,我们的孩子思考是有可行性在内的真思考,而以记忆力代替学习的孩子则有标签式的特征,即以口上说得通为目标。

现在,可以下另一个结论了,记忆如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将来会成为一个车行经理式的假专家,看起来无所不知,其实甚至不懂换轮胎,而记忆成份比较其他孩子较少的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汽车工程师式的专家,那是真懂汽车。

孩子教育中记忆力部份过高是错误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嘉能教育论坛
2010精英中学考试系列数学真的很容易考吗?

2010年3月18日举行了精英中学入学派位考试,很多家长学生辛苦努力终于可以告一段落。因为试卷不公开,英文阅读数学智能又都是选择题,好不好考,众说纷纭;据往年的经历,说很容易的,可能到结果出来,有的考得很差;叫难的,若能讲出所以然的,往往最后拿到成绩,很好。一些家长也给搞得稀里糊涂。不知道纽省教育部长是什么考量,一直不愿公开试卷,一些补习社叫学生回忆试题,跟着玩神秘。其实像考大学,试卷在考后几小时就能在网上查到,还有答案,考试局官方网站上有过去十几年试卷,免费下载;但每年还是有人考高分甚至满分,有人考1,2分,或0分。因而最重要不是公开试卷,是真正学会弄懂。精英中学考试,今年听到有人说数学难了。Hurstville PS英才班有位家长讲,其中有位女孩子数学平时不错,这次10题没做,连猜都没有。最后一题是关于三维图像的,在enrich-e-matics 3rd Ed Book 5第73页有同类型题,相信很多补习社也有相应训练,但因为题目问法上有埋伏,相信做对的学生不会多。

做为负责招生,管理的Bankstown办公室出钱请ACER(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Limited)出题,acer会随便出,像有的人猜的数学很容易,英文很难吗,我相信针对每年试卷一定有反馈报告。像澳洲数学竞赛(Westpac),我们可以看到试卷答题分析报告,哪题多少百分比学生做对,前27%学生做对几题,后27%学生做对几题。试卷主要是分开学生就可以。Bankstown办公室一定认为他们的试卷包括数学已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您觉得呢?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在学校中作文题目中常常会有“长大后的志愿是什么”,有的孩子写要当老师、警察、医生……,这些志愿当然有各种不同的理由,有的是爸妈的心愿,有的是喜欢,有的是可以赚很多钱,当然也有那种根本就不知道长大要做什么,为了完成作文功课随便乱编一个的。

回想自己小时候的志愿就是当老师,理由很简单,看到老师可以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自己也想能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后来长大了,则更希望自己当老师能让小朋友借由接触大自然,快乐的学习成长。

我特别喜欢“窗口边的小豆豆”书中叙述的教学:一位令老师头痛的叫小豆豆的孩子,一年级就被退学,来到“巴氏学园”的童年成长故事。因为上课、方式与众不同,小朋友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先做起,每个小朋友都能开心的“上课”,就算是不喜欢的功课也能在放学前完成,培养自动自发负责的良好学习习惯。每天都要吃“海的东西”、“山的东西”,这样就不会有偏食……小豆豆在“巴氏学园”快乐地成长。

但是现在的小孩就没有“小豆豆”那样幸运呢,虽然物质享受的很好,但社会环境不同,升学压力往往逼着小孩喘不过气来,除了学校课业,在课余时间,还得像大明星一样赶场补习,这样的补习是小孩喜欢,或心甘情愿,还是父母的安排呢?

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本身的喜好,不看重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希望孩子争取好成绩、学习各种才艺,希望他们将来有所成就。但是,并不是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儿童,也不是每个小孩都能考试得高分、每一个都能当医生赚大钱,大家都知道要因材施教,因为天生我才必有我用,但还是一味的“逼迫”孩子,最后弄得孩子难受、父母生气……

看过一部很有趣的卡通电影—《功夫熊猫》,说的是一个很胖又爱吃的熊猫的故事。这位笨拙的熊猫从小梦想着自己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大侠,立志成为武林高手,他的鹅爸爸却要他继承他的事业—面店。他万万没想到竟然被选中为传说中的武林高手“神龙大侠”,但他的师傅不相信又胖又爱吃的熊猫会成为“神龙大侠”,所以想尽方法想赶走他。到最后他的师傅明白自己错了,训练他不能像训练五侠客一样的方式训练他,师傅发现当熊猫专注在吃的时候就能发挥他无限的潜能,转换成他最大的力量……最后熊猫实现了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神龙大侠,并且拯救了整个和平谷。

我们是否也能和故事中的师傅一样发现熊猫的特点呢,还是一味的要把熊猫和五侠客相提并论呢?记得一位校长曾这么一个例子:一个杯子里只有半杯水,你会说:“怎么只有半杯水”,还是会说:“还好还有半杯水呢”。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引导与启发孩子发挥自己特长,相信他们更能展现出他们本身的才能,拥有他们自己真正的未来。

作者﹕东敏

教孩子的不同方法

如何教孩子们学知识是个大题目、大学问,作为老师都会不断思考,讨论,研究和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方法。中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中最为人们广泛谈论的是,启发式和填鸭式的区别。这是概念上的区别。其实,在其他很多方面,尤其在实际操作方面,我们和西方也是有很大很多的区别的。

图像教学和文字教学的区别。我们以前的小学课本,字多图少,几乎都是文字来解释内容。

我们中文学校现在所用的课本(由中国广州暨南大学主编),图画虽然比较多了,也彩色起来了,但这只是起装饰的作用,并不是用来做教学的。我们习惯用说话,也就是理论来教小孩。由于我们的文字较英文字母复杂,更使得我们要教的东西太多;一个字,还没讲到字义,就要讲笔划,笔顺和部首;不但占用的时间长,而且枯燥无味。教语文,文字固然多些,但教数学,我们也是文字多于图表。一种定义,非得用文字来描述,还得背下来才行。

而西方教育注重图像,也就是感性教学为多。不要说小学生的课本,就是成人教育的教科书,一开始也是图多字少。现在政府正在各小学安装的smartboard(智能板),就是贯彻这个理念的。作为小孩,接受感性的东西要比接受理性的东西快得多,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在这方面动动脑筋呢?

另外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区别。我们的教育讲究理论,讲究基本功。就说数学吧,每一道题都要'因为这样所以这样'一番。当然,搞清一道题,希望将来可以举一反三。这需要时间和思维的成熟。然而,西方的教育方法则是很实用。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小学的时候,图表的制作,曲线图的分析,百分比的成立,都已经是教学内容了。当他们长大后,进入社会,对这些东西,也就非常熟悉了。我们期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找到好的工作,比如说进入银行打工,早些对图表熟悉,上手快,好处自不必赘述。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个东方年轻人在与同伴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往往是靠嘴说;而西方青年则常常喜欢边说边在纸上写或画,说和画相结合来说明问题,这个现像不单单是个人习惯所至。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长大后,当他们的思维成熟时,很多理论的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儿时太多的理论,容易使孩子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实用的东西比较容易接受,对他们将来长大进入社会大有裨益。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5406

来源:看中国悉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