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熱議(2010/4/5-4/11)

發表:2010-04-11 02: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讓寶寶快樂一生

父母有望子成龍之心是理所當然,但更需要有望子成龍,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他發光成陽光寶寶,我們應該營造更多快樂的家庭,更多健康快樂的孩子,而父母也不會因此失去自己的事業人生。快樂的教育才能幫助孩子克服以後許多人生的困境。教育的目的是先成人,後成才,更為讓孩子在快樂中磨練。培養快樂孩子的6大秘訣:

(一)獨立:孩子要在社會上立足,需要掌握獨立生存能力。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照顧我們,而是為了讓孩子離開我們。能夠自食其力,獨立生存,而且生活得幸福,快樂。很多父母溺愛孩子,替孩子做決定,一手包辦而沒有給孩子最夠的機會去選擇,去冒險、去判斷是非,去感悟人生,而知讓孩子不停的學呀學呀。這樣實際是上是在騙孩子,等於在暗示孩子:

(1)你不需要獨立,自然有人幫你安排好;
(2)你不要太多本事,只要會考試就會有好前程,但是,孩子一旦離開父母,進入社會,往往承受不了新環境帶來的衝擊。適應不了社會,發現自己很沒有用,痛苦不堪。父母幫助孩子越多,孩子今後將越無能,替代的越多,孩子距離成功就越遠。

(二)後天:孩子後天能力取決於先天,更取決於後天。我們向來不提倡動不動就說培養天才,因為「天才」更強調的是智商,特長,但未必是陽光寶寶,未必就是均衡發展的寶寶,我們寧可要一個身心健康的陽光寶寶,因為教育應該首先成人,然後才是把孩子培養成材。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先天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後天因素是我們完全可以培養和訓練。

(三)敏感:孩子的每種能力都有特定的敏感期。如果父母能掌握時機給孩子提供條件和機會,孩子掌握這種能力的效果會最好。有的敏感期一旦錯過,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父母要承認孩子的差異,與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不同能力來說,有的敏感期只有幾個月,有的幾年,有的可以十幾年。父母們尤其要重視週期短,發生時間早的敏感期以免錯過教育機會。

(四)歡樂:歡樂的環境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研究顯示,快樂的童年是孩子健康發展的根本,這些孩子表現自信、積極心態,具備良好的個性。我們父母並不能保證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但能做到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讓孩子在開心快樂中長大。一個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應該是在一定的規則和秩序的約束下的自由和快樂。父母們應該掌握好這個平衡。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嗜好,將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成長。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更容易專著,學習和記憶也更容易產生靈感。

(五)賞識:受父母賞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如果父母中覺得孩子不行,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行;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行,孩子就會真的不行了。賞識是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真正看得起孩子、欣賞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並及時肯定孩子的表現,給予賞識和充分肯定,不斷強化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賞識教育是一種成本極低的教育方式,只需我們具備一顆欣賞孩子的心。

(六)心態:茁長成長的基石。一個人的心態如何,決定者他的未來。要讓孩子明白,在生活中要堅信自己,持之以恆,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要因失敗受挫而心灰意冷,不斷地採取積極的行動,就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顧老師談教育

每週一言:孩子教育中記憶力部分過高是錯誤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

問:錯誤的教育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

顧老師: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在911事件時,澳洲電視臺在街上隨機採訪,幾乎每個路人都能從從容容地與記者交談,思路清晰,表達流利,相比當時看到的國內法治節目的,一些律師在法庭上的表現也是有些語無倫次,邏輯混亂。

為什麼專業人士會不如普通人呢?一次,一位文人朋友與我聊起這個問題,他給了一個答案,講了自己的體會:「當年記了許多歷史紀年,詩詞歌賦散文等,現在都忘記大半了。」我問「為什麼呢?」「和人說話總不見得也用這些,所以有時覺得自己都不大會說話了。」

於是我們有了一個結論:錯誤的教育的直接後果是以記憶的知識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文章、題型等充滿整個頭腦,而思維訓練卻是空白,當走入社會時,發現這些知識不能直接用於工作與生活時,自己便會發現一無所有,從而難以在工作事業上作出一流的貢獻。

有一位學生現在從事金融業,職位很不低,我問他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上司的優點在哪裡?他回答:他們更年輕,頭腦更清楚。

我們華人孩子教育中的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呢?

講一個故事,有一位從醫的朋友給老人買腦白金的保健藥,說老人服用後精神狀態立即改善,另一朋友插話:可別放了興奮劑。果然後來澳洲華人報上便讀到腦白金的一個成份是美國的一種處方藥,有此作用。

另一個例子:國內朋友有一個保姆,有關節炎,一日在地攤上買了膏藥,效果非常好,腿不痛了,還介紹了許多朋友,花了許多錢,不久賣藥的不見了,而她的腿又開始痛了,她明白了,那可是放了鎮痛劑的假膏藥。

我們華人孩子教育中最突出的問題便是記憶,即以記憶取代思考訓練,記憶便是那假藥中的麻醉劑、興奮劑,會讓孩子養成一些壞的「思維」習慣,我們可以把我們自己的孩子與大陸親友的孩子進行比較,發現他們之間的差別並不困難,我們的孩子思考是有可行性在內的真思考,而以記憶力代替學習的孩子則有標籤式的特徵,即以口上說得通為目標。

現在,可以下另一個結論了,記憶如為主要手段的教育將來會成為一個車行經理式的假專家,看起來無所不知,其實甚至不懂換輪胎,而記憶成份比較其他孩子較少的孩子將會成為一個汽車工程師式的專家,那是真懂汽車。

孩子教育中記憶力部分過高是錯誤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

嘉能教育論壇
2010精英中學考試系列數學真的很容易考嗎?

2010年3月18日舉行了精英中學入學派位考試,很多家長學生辛苦努力終於可以告一段落。因為試卷不公開,英文閱讀數學智能又都是選擇題,好不好考,眾說紛紜;據往年的經歷,說很容易的,可能到結果出來,有的考得很差;叫難的,若能講出所以然的,往往最後拿到成績,很好。一些家長也給搞得稀裡糊塗。不知道紐省教育部長是什麼考量,一直不願公開試卷,一些補習社叫學生回憶試題,跟著玩神秘。其實像考大學,試卷在考後幾小時就能在網上查到,還有答案,考試局官方網站上有過去十幾年試卷,免費下載;但每年還是有人考高分甚至滿分,有人考1,2分,或0分。因而最重要不是公開試卷,是真正學會弄懂。精英中學考試,今年聽到有人說數學難了。Hurstville PS英才班有位家長講,其中有位女孩子數學平時不錯,這次10題沒做,連猜都沒有。最後一題是關於三維圖像的,在enrich-e-matics 3rd Ed Book 5第73頁有同類型題,相信很多補習社也有相應訓練,但因為題目問法上有埋伏,相信做對的學生不會多。

做為負責招生,管理的Bankstown辦公室出錢請ACER(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Limited)出題,acer會隨便出,像有的人猜的數學很容易,英文很難嗎,我相信針對每年試卷一定有反饋報告。像澳洲數學競賽(Westpac),我們可以看到試卷答題分析報告,哪題多少百分比學生做對,前27%學生做對幾題,後27%學生做對幾題。試卷主要是分開學生就可以。Bankstown辦公室一定認為他們的試卷包括數學已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您覺得呢?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在學校中作文題目中常常會有「長大後的志願是什麼」,有的孩子寫要當老師、警察、醫生……,這些志願當然有各種不同的理由,有的是爸媽的心願,有的是喜歡,有的是可以賺很多錢,當然也有那種根本就不知道長大要做什麼,為了完成作文功課隨便亂編一個的。

回想自己小時候的志願就是當老師,理由很簡單,看到老師可以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字,自己也想能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字。後來長大了,則更希望自己當老師能讓小朋友借由接觸大自然,快樂的學習成長。

我特別喜歡「窗口邊的小豆豆」書中敘述的教學:一位令老師頭痛的叫小豆豆的孩子,一年級就被退學,來到「巴氏學園」的童年成長故事。因為上課、方式與眾不同,小朋友可以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先做起,每個小朋友都能開心的「上課」,就算是不喜歡的功課也能在放學前完成,培養自動自發負責的良好學習習慣。每天都要吃「海的東西」、「山的東西」,這樣就不會有偏食……小豆豆在「巴氏學園」快樂地成長。

但是現在的小孩就沒有「小豆豆」那樣幸運呢,雖然物質享受的很好,但社會環境不同,升學壓力往往逼著小孩喘不過氣來,除了學校課業,在課餘時間,還得像大明星一樣趕場補習,這樣的補習是小孩喜歡,或心甘情願,還是父母的安排呢?

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家長不注重孩子本身的喜好,不看重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希望孩子爭取好成績、學習各種才藝,希望他們將來有所成就。但是,並不是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兒童,也不是每個小孩都能考試得高分、每一個都能當醫生賺大錢,大家都知道要因材施教,因為天生我才必有我用,但還是一味的「逼迫」孩子,最後弄得孩子難受、父母生氣……

看過一部很有趣的卡通電影—《功夫熊貓》,說的是一個很胖又愛吃的熊貓的故事。這位笨拙的熊貓從小夢想著自己是一個身懷絕技的大俠,立志成為武林高手,他的鵝爸爸卻要他繼承他的事業—麵店。他萬萬沒想到竟然被選中為傳說中的武林高手「神龍大俠」,但他的師傅不相信又胖又愛吃的熊貓會成為「神龍大俠」,所以想盡方法想趕走他。到最後他的師傅明白自己錯了,訓練他不能像訓練五俠客一樣的方式訓練他,師傅發現當熊貓專注在吃的時候就能發揮他無限的潛能,轉換成他最大的力量……最後熊貓實現了夢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神龍大俠,並且拯救了整個和平谷。

我們是否也能和故事中的師傅一樣發現熊貓的特點呢,還是一味的要把熊貓和五俠客相提並論呢?記得一位校長曾這麼一個例子:一個杯子裡只有半杯水,你會說:「怎麼只有半杯水」,還是會說:「還好還有半杯水呢」。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引導與啟發孩子發揮自己特長,相信他們更能展現出他們本身的才能,擁有他們自己真正的未來。

作者﹕東敏

教孩子的不同方法

如何教孩子們學知識是個大題目、大學問,作為老師都會不斷思考,討論,研究和開發新的更有效的方法。中西方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大的區別,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中最為人們廣泛談論的是,啟髮式和填鴨式的區別。這是概念上的區別。其實,在其他很多方面,尤其在實際操作方面,我們和西方也是有很大很多的區別的。

圖像教學和文字教學的區別。我們以前的小學課本,字多圖少,幾乎都是文字來解釋內容。

我們中文學校現在所用的課本(由中國廣州暨南大學主編),圖畫雖然比較多了,也彩色起來了,但這只是起裝飾的作用,並不是用來做教學的。我們習慣用說話,也就是理論來教小孩。由於我們的文字較英文字母複雜,更使得我們要教的東西太多;一個字,還沒講到字義,就要講筆劃,筆順和部首;不但佔用的時間長,而且枯燥無味。教語文,文字固然多些,但教數學,我們也是文字多於圖表。一種定義,非得用文字來描述,還得背下來才行。

而西方教育注重圖像,也就是感性教學為多。不要說小學生的課本,就是成人教育的教科書,一開始也是圖多字少。現在政府正在各小學安裝的smartboard(智能板),就是貫徹這個理念的。作為小孩,接受感性的東西要比接受理性的東西快得多,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那麼,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在這方面動動腦筋呢?

另外是理論性和實用性的區別。我們的教育講究理論,講究基本功。就說數學吧,每一道題都要'因為這樣所以這樣'一番。當然,搞清一道題,希望將來可以舉一反三。這需要時間和思維的成熟。然而,西方的教育方法則是很實用。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也就是小學的時候,圖表的製作,曲線圖的分析,百分比的成立,都已經是教學內容了。當他們長大後,進入社會,對這些東西,也就非常熟悉了。我們期望我們的孩子將來找到好的工作,比如說進入銀行打工,早些對圖表熟悉,上手快,好處自不必贅述。我們不妨仔細觀察,一個東方年輕人在與同伴討論某個學術問題時,往往是靠嘴說;而西方青年則常常喜歡邊說邊在紙上寫或畫,說和畫相結合來說明問題,這個現象不單單是個人習慣所至。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長大後,當他們的思維成熟時,很多理論的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兒時太多的理論,容易使孩子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樂趣。實用的東西比較容易接受,對他們將來長大進入社會大有裨益。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5406

来源:看中國悉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