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情况如何呢?最近几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复苏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真的消失了么?为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与消除过剩产能,中国正在进行大重组,由于国企具有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本意为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重组异化为"国进民退"的大演练。
有地方国资委官员表示,地方并不希望国有企业独占市场,而希望出现国企、民企与外企三分天下的局面,但由于资源的集聚,市场上国企三分天下有其二。甚至在风险投资领域,也是国资牵头,民资跟进。最大的风险不在于国进民退这一事实,而是长期的歧视使没有国资托底的民资担心遭到清算,而不愿深入风投、资源、重化工等领域,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慌与路径依赖,民企患上心理缺钙症。
民企生存岌岌可危,绝不是危言耸听。为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各地查税雷厉风行。中国民营企业之乡温州是一个缩影。9月8日,温州市地方税务局瓯海税务分局,在报纸《今日瓯海》上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欠税公告》,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欠缴税(费)3个栏目一应俱全,初步统计共涉及约250家企业等。其中该市泡沫塑料厂最多欠税近50万元,最少的景山来来糖果杂店等4家小店各欠税45元。
大规模查税使温州市8月份完成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2%,均创今年来新高,与其说这是温州经济回暖的缩影,不如说是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的写照。事实上,温州企业订单稍有上升,远未到复苏的程度。温州某开发区的一位企业负责人抱怨,如今温州的投资环境非常恶劣,政府官员效率低下,土地等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民企的产业资本实力削弱,流向股票与房地产市场。据从事房地产研究的朋友告知,从今年4、5月份开始,长三角的产业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导致高档商品房价涨量升。原本预计8月份随着信贷规模缩小高档房投资需求有所减弱,但豪宅的疯狂热销说明这一过程仍未结束。最新的数据是,由于山西等地的煤矿重组,将有1000亿元以上的资金流入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品市场。
金融风暴横扫之后,最大的特点是赢家通吃,在美国是五大金融机构占据市场,在国内则是占据优势资源的大企业,从实体经济领域深入虚拟经济领域,从股市到楼市,大型产业资本显示出实体与虚拟经济通吃的迹象。
央企新地王是典型案例。2009年9月10日,中国新地王诞生,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拍得上海普陀长风6B、7C地块,折合楼面地价为 22409.3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29%。这一报价高出上届中国地王北京广渠15号地块近30亿。就在两天之前,首度进军南京市场的保利经过150轮竞价,以总价15.92亿元、溢价87%创造了当地新地王。
如果算上央企金融机构,央企在房地产市场攻城掠地还在进行。从8月3日到9月13日,上海写字楼市场的大宗交易额达82.26亿元,其中中国农业银行花37.7亿元买下37个楼面。据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披露,8月中旬,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属的国投亚华,以9.58亿元买下了位于虹口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1.5万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成交均价达59500元/平方米。此外,地方的上海农村银行、宁波银行也有意加大在写字楼上的投资。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有40多家央企设立了财务公司,53家重点国企中有30多家已有财务公司,而设立财务公司被认为是产业资本进入金融资本的开端。以中海油为例,旗下已有财务公司、中海信托、自保公司、投资控股、中海基金、海康保险等6家金融机构。另外,如希望集团通过民生银行每年的赢利占到整个集团的80%,早在金融市场长袖善舞的宝钢则占到1/3。
"国进民退"让资本和市场份额向国有部门集中,同时国有部门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相渗透,利润向国有部门加速集中的趋势已经出现。正如美国华尔街的投行一样,危机的种子在繁荣之时就已经种下。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购买力最终无法消化国有部门巨大的产能时,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互相捆绑风险,将造成货币信用的急剧下降,必然殃及整个中国经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