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长孙俄罗斯隐姓埋名生活数十年(图)

作者:陈淇铧 发表:2008-11-19 21: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刘少奇长孙阿廖沙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长孙在俄罗斯隐姓埋名了数十年,直到2003年,他才第一次踏上回乡之路。他的名字“很俄国”,叫做阿廖沙。昨日,他专门赶回来参观《刘少奇生平业绩展》。

 新快报11月19日报道 在昨日开幕的《刘少奇生平业绩展》上,一个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俄罗斯中年男子“混”在嘉宾队伍中,极其低调。不过,无论他多“低调”,他还是众人注目的焦点——他的名字“很俄国”,叫做阿廖沙。他说此次他是专门来看爷爷的生平照片的,而他的爷爷,叫刘少奇。

 没错,他就是中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俄罗斯隐姓埋名了数十年的长孙;直到2003年,他才第一次踏上回乡之路。

  为了生存改随母姓

 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与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的长子。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刘允斌曾在前苏联学习和生活,并娶了莫斯科大学的同班同学玛拉为妻,阿廖沙就是他们的儿子。阿廖沙还有一个姐姐叫索尼娅。不过,在俄罗斯生活的数十年里,阿廖沙却从没在任何表格的亲属栏中填写过刘少奇、刘允斌的名字。

  为什么这样?阿廖沙解释,在那个年代,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为了少惹麻烦,他改随母姓;“除了考虑安全外,我们也不想炫耀,不想让人知道我们有这么伟大的亲属。”阿廖沙说。

  就这样,作为一名普通人,阿廖沙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前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成为一名军人。

  5岁半时见过爷爷

 “我只见过爷爷一面。”阿廖沙告诉记者,那是1960年,刘少奇访问前苏联时,当时他才5岁半,“那是秋天,家门口突然来了辆很豪华的黑色轿车,走下来的老人不仅亲吻我,还送给我玩具和糖果,并带着我们全家坐他的黑色轿车,那次是爷爷留给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的印象。”阿廖沙回忆着。

  阿廖沙现在手上戴着的手表,上面就印有刘少奇的头像,“这是刘少奇故居博物馆送给我的,我要永远戴着它”。

  5年前才见到奶奶

 “‘文革’后,王光美奶奶提出带我们回国,但由于当时我在俄罗斯航天部门服役,未获俄罗斯政府批准。”一直到2003年,在多方努力下,阿廖沙才终于和妻子回到了中国,“我第一次见到奶奶,是在2003年刘少奇诞辰105周年纪念大会上,当时,她就把所有能聚拢的亲戚介绍给我认识,她是一位非常和蔼亲切的老人。”

  420件图片文物展现刘少奇一生

 新快报讯(记者 陈淇铧 通讯员 卜穗文 实习生 吴平)为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从昨天起,由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中共党史学会、农讲所主办的《刘少奇生平业绩展》,在农讲所免费对市民开放。中共广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方旋,刘少奇的小女儿刘潇、俄罗斯籍长孙阿廖沙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据了解,刘少奇曾多次亲临广州视察指导。在大革命时期,刘少奇来到广州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参加指导省港大罢工等工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刘少奇,很多全国性的工作策划和重大决策,都是在广州完成的。

  本次纪念展览分为10个部分,共展出照片及各类如写给毛泽东、周恩来的书信手稿等文物420多件,全方位展现刘少奇坎坷波折的一生。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