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访村 窝棚环境更差

发表:2006-05-22 16: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孩子在刘大妈肚子中时,刘大妈到北京上访,他在北京出生;刘大妈至今投诉无门,就带着他窝在破料棚下,孩子今年已三岁了。


“我来这已三年,还生了个儿子。我的冤屈不获平反,不会回去的!”自陕西千里迢迢“上京告官”的刘大妈,愤愤不平地控诉着司法不公,冤屈不获昭雪,绝不返乡。


下雨漏水 入夜难眠

像刘大妈一样自大陆各地到北京告御状的民众,不可胜数;为了等自己的官司能获受理,上访民众聚住丰台区火车南站附近,形成上访村。前阵子公安人员把上访村给拆了;上千名民众被东赶西追,四处迁徒,就是抵死不回乡。现在,他们在北京车站与永定门附近的一个小区找到落脚,搭起窝棚过日子,姑且叫做新上访村。

新上访村的居住条件比原来更差,原先的上访村好歹四壁有破木板、像个屋的样子遮风避雨;新上访村根本没屋子,民众捡来破胶布搭起来,就算是个窝。比方刘大妈,在附近捡了些树枝、塑胶布,顺着墙搭起一个容纳栖身的窝棚;为了怕下雨,湿淋淋的地难以入睡,在水泥地上铺层塑胶布、再垫些报纸充做“床”。幸好,小区离最高法院信访办公室不太远,20分钟脚程就到了。她可以每天到法院去转转,看看自己的案子是否被受理。

棚边窄路 称幸福街

最高法院信访办公室规定上访者每个月只能登记一次,如果没有被叫到号,就得等到下个月。上访民众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苦等下去,身边早没了盘缠,只好如刘大妈般搭个窝棚,暂时度日。有些上访者一待就是十多年,明知无结果,却不愿返乡,因为担心“没有面子”,也坚持“不信公理唤不回”。

小区内临时搭建了几十个窝棚,两边窝棚挤出的小路,被上访民众称为“幸福街”;他们每天带着状纸,怀抱希望,穿过幸福街,到达最高法院。幸福街的两旁,堆满他们五颜六色的全部家当,累了,就靠在上面休息一会;不然就是到不远处的推车上翻翻中国法律大全、推背图等算命的书,从中找到支撑下去的力量。

食物酸臭 将就入口

街口有个铁皮屋,只比普通一块榻榻米大些,拿把大锁的陈大婶站在门口,询问路过的陌生人“五元一天,要住吗?”打开铁皮屋,陈腐的味道立刻溢了出来,昏暗的室内是用木架搭起的“床”能挤三个人,已睡着一名苦等翻案、累得生病的大妈。

上访民众在苦等沉冤昭雪的日子中,没有收入,只好四处捡拾食物维生,条件好一些的,就在窝棚前搭起小炉煮食,即使是已酸臭的食物,煮过后仍是支撑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粮食。

破棉被下 母子相依

由于居住条件太差,没有水,陈大叔每天只得走到不远处的公园,在喷水的花洒前,伸出手接些水,洗洗沾满灰尘的脸。幸好刘大妈有个小儿子,母子两人相依偎挤在一床破棉絮下,驱走部分的寒意。

对刘大妈来说,转暖的晴天最舒服,母子俩手牵手到公园逛逛,看看所谓的“天子脚下”有多伟大;再绕过车水马龙的大道,到路那头瞧瞧商品房是什么样。对她而言,一平方公尺一万多元人民币的商品房,是可望不可及的梦,她只希望有一天不用再失望地穿过“幸福街”,回到窝棚。


世界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