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訪村 窩棚環境更差

發表:2006-05-22 16: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孩子在劉大媽肚子中時,劉大媽到北京上訪,他在北京出生;劉大媽至今投訴無門,就帶著他窩在破料棚下,孩子今年已三歲了。


「我來這已三年,還生了個兒子。我的冤屈不獲平反,不會回去的!」自陝西千里迢迢「上京告官」的劉大媽,憤憤不平地控訴著司法不公,冤屈不獲昭雪,絕不返鄉。


下雨漏水 入夜難眠

像劉大媽一樣自大陸各地到北京告御狀的民眾,不可勝數;為了等自己的官司能獲受理,上訪民眾聚住豐臺區火車南站附近,形成上訪村。前陣子公安人員把上訪村給拆了;上千名民眾被東趕西追,四處遷徒,就是抵死不回鄉。現在,他們在北京車站與永定門附近的一個小區找到落腳,搭起窩棚過日子,姑且叫做新上訪村。

新上訪村的居住條件比原來更差,原先的上訪村好歹四壁有破木板、像個屋的樣子遮風避雨;新上訪村根本沒屋子,民眾撿來破膠布搭起來,就算是個窩。比方劉大媽,在附近撿了些樹枝、塑膠布,順著牆搭起一個容納棲身的窩棚;為了怕下雨,濕淋淋的地難以入睡,在水泥地上鋪層塑膠布、再墊些報紙充做「床」。幸好,小區離最高法院信訪辦公室不太遠,20分鐘腳程就到了。她可以每天到法院去轉轉,看看自己的案子是否被受理。

棚邊窄路 稱幸福街

最高法院信訪辦公室規定上訪者每個月只能登記一次,如果沒有被叫到號,就得等到下個月。上訪民眾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苦等下去,身邊早沒了盤纏,只好如劉大媽般搭個窩棚,暫時度日。有些上訪者一待就是十多年,明知無結果,卻不願返鄉,因為擔心「沒有面子」,也堅持「不信公理喚不回」。

小區內臨時搭建了幾十個窩棚,兩邊窩棚擠出的小路,被上訪民眾稱為「幸福街」;他們每天帶著狀紙,懷抱希望,穿過幸福街,到達最高法院。幸福街的兩旁,堆滿他們五顏六色的全部家當,累了,就靠在上面休息一會;不然就是到不遠處的推車上翻翻中國法律大全、推背圖等算命的書,從中找到支撐下去的力量。

食物酸臭 將就入口

街口有個鐵皮屋,只比普通一塊榻榻米大些,拿把大鎖的陳大嬸站在門口,詢問路過的陌生人「五元一天,要住嗎?」打開鐵皮屋,陳腐的味道立刻溢了出來,昏暗的室內是用木架搭起的「床」能擠三個人,已睡著一名苦等翻案、累得生病的大媽。

上訪民眾在苦等沉冤昭雪的日子中,沒有收入,只好四處撿拾食物維生,條件好一些的,就在窩棚前搭起小爐煮食,即使是已酸臭的食物,煮過後仍是支撐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糧食。

破棉被下 母子相依

由於居住條件太差,沒有水,陳大叔每天只得走到不遠處的公園,在噴水的花灑前,伸出手接些水,洗洗沾滿灰塵的臉。幸好劉大媽有個小兒子,母子兩人相依偎擠在一床破棉絮下,驅走部分的寒意。

對劉大媽來說,轉暖的晴天最舒服,母子倆手牽手到公園逛逛,看看所謂的「天子腳下」有多偉大;再繞過車水馬龍的大道,到路那頭瞧瞧商品房是什麼樣。對她而言,一平方公尺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商品房,是可望不可及的夢,她只希望有一天不用再失望地穿過「幸福街」,回到窩棚。


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