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泰斗余英时对台湾的忠告(组图)

作者:穆兰 发表:2024-06-23 13: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4个留言 特大

余英时 史学家
图为余英时生前在美国居处前留影。(图片来源:中央社/允晨文化提供)

这是著名史学家余英时少年时亲身经历的一件悲伤的惨事,晚年回想起来,依旧让他心绪难平:“一个夜里把他从家中抓了出来,用刀在他的咽喉上戳了几个洞,他就死在家门外面的水井旁边。我清晨闻讯赶去看他,他的尸体还在原处未动。”(《余英时回忆录》)余英时小时候究竟经历了什么令人难以想像的事件?为何他誓言绝不踏入中国一步?作为一位学贯东西的史学泰斗,余英时认为台湾民主的最大缺陷又是什么呢?

儿时的血色记忆

余英时,1930年出生于中国天津,原籍安徽潜山。他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得意门生,赴美国后,又师从汉学家杨联升教授,并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6年,他荣获被称为“人文诺贝尔奖”的“克鲁格人文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东方“诺贝尔”唐奖汉学奖;他曾任美国普林斯敦大学荣誉教授,并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第五任院长。在西方学界,他被推崇为21世纪中国史学之泰斗。

余英时的故乡在安徽省潜山县官庄乡金城村。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爆发,父亲余协中把7岁的他送回潜山老家。

潜山县官庄乡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用余英时的话说,就是一个“典型的穷乡僻壤”,人们过着传统且原始的农村生活,与世隔绝。虽然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备,连电灯和自来水都没有,但人与人之间和乐融融,乡亲们心思单纯,即使发生冲突,只需由乡绅或家族长老出面调解,从不需向官府讼告。余英时说,他在乡间从未见过有地主凶恶讨租或欺压佃农的事情。

对于从城市回到农村的小英时来说,每天都是愉快的。他跟着二伯父余立中,在这个小山村里度过9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我曾在河边和山上度过无数的下午和黄昏。有时候躺在浓绿覆罩下的后山草地之上,听鸟语蝉鸣,浑然忘我,和天地万物打成了一片。”

余英时初回乡里时,经常听到乡亲们讲述中共军队“新四军”在潜山地区残忍屠杀乡民的“215事件”。这使得年幼的英时心中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根据余英时在回忆录中的记述,这支武装部队从一开始就以“红军”的旗号在官庄一带残杀百姓,直到1938年被正式编入“新四军”的第四支队,以绑票杀人而臭名昭著。而其中最残暴、规模也最大的一次屠杀事件发生在1935年2月15日,即乡人所谓的“215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新四军”派出数百名枪兵到附近乡村进行绑票,一共绑架了300多人,并逼迫他们缴纳10万银元的赎金。结果勒索不成,就将300多名乡民集体屠杀了。只有一两个年纪较小的侥幸逃脱,将屠杀的真相传了出来。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